戰勝華爾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圖書]

戰勝華爾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圖書]
戰勝華爾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戰勝華爾街》是2007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彼得·林奇、(美)羅瑟查爾德。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了21個選股經典案例,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本書還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於心,從而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本書既是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的選股回憶錄,又是一本難得的選股實踐教程和案例集錦。

繼《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之後,《戰勝華爾街》是林奇專門為業餘投資者寫的一本股票投資策略實踐指南:林奇本人是如何具體實踐自己的投資方法,如何選股,如何管理投資組合,從而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

林奇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三個主要原因:

林奇比別人更加吃苦;

林奇比別人更加重視調研;

林奇比別人更加靈活。

最實用的部分——21個選股經典案例

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

作者簡介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一樣,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將選股變成了一門藝術。

彼得·林奇生於1944年,15歲開始小試投資,賺取學費,1968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

1969年,林奇進入富達公司。1977~1990年間,他一直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在這13年間,他使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資產從20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麥哲倫基金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績效名列第一。

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開始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陸續寫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等著作,轟動華爾街。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張志雄)

推薦序二(張榮亮)

譯者序

序言

平裝本序言

引言 想多賺錢就買股票吧

第1章 業餘投資者比專業投資者業績更好

第2章 周末焦慮症

第3章 基金選擇之道

第4章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初期

第5章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中期

第6章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晚期

第7章 藝術、科學與調研

第8章 零售業選股之道:邊逛街邊選股

第9章 房地產業選股之道:從利空訊息中尋寶

第10章 超級剪理髮記

第11章 沙漠之花:低迷行業中的卓越公司

第12章儲蓄貸款協會選股之道

第13章 近觀儲蓄貸款協會

第14章 業主有限合夥公司:做有收益的交易

第15章 周期性公司: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第16章 困境中的核電站:CMS能源公司

第17章山姆大叔的舊貨出售:聯合資本Ⅱ公司

第18章 我的房利美公司紀事

第19章 後院寶藏:共同基金之康聯集團

第20章 餐飲股:把你的資金投入到你的嘴巴所到之處

第21章 6個月的定期檢查

25條股票投資黃金法則

後記

編輯推薦

《華爾街日報》全美第一號暢銷書,彼得·林奇的選股實錄,為業餘投資者寫的股票投資實踐指南和黃金法則。

1.投資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工夫研究基本面的話,那就會很危險。

2.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你的優勢並不在於從華爾街投資專家那裡獲得所謂專業投資的建議。你的優勢其實在於你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知識和經驗。如果充分發揮你的獨特優勢來投資於自己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業,那么你肯定會打敗那些投資專家們。

3.過去30多年來,股票市場被一群專業機構投資者所主宰,但是與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我認為這反而使業餘投資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資業績。業餘投資者盡可以忽略這群專業機構投資者,照樣戰勝市場。

4.每隻股票後面其實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經營的。

5.經常出現這樣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毫不相關;但是長期而言,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是完全相關的。弄清楚短期與長期業績表現與股價表現相關性的差別,是投資賺錢的關鍵,這也說明,耐心持有終有回報,選擇成功企業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資成功。

彼得·林奇全球最佳選股者,美國證券界超級巨星,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

繼《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之後,《戰勝華爾街》是林奇專門為業餘投資者寫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資策略實踐指南:

·林奇本人是如何具體實踐自己的投資方法,如何具體選股,如何管理投資組合,從而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

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選股經歷,手把手教讀者如何正確選股,如何避免選股陷阱,如何選出漲幅最大又最安全的大牛股。

·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的投資自傳。

從0.18億到1億美元的初期,從1億到10億美元的中期,從10億到140億美元的晚期,闡明了林奇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三個主要原因:

·林奇比別人更加吃苦。

·林奇比別人更加重視調研。

·林奇比別人更加靈活。

·最實用的部分——21個選股經典案例

涉及零售業、房地產業、服務業、蕭條行業、金融業、周期性行業等。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

·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

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於心,從而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既是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的選股回憶錄,又是一本難得的選股實踐教程和案例集錦。

讀書建議:《戰勝華爾街》既可以作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的進階讀物,也可以作為其實操案例,二者結合來讀,獲益最大。

媒體評論

慧眼識股的高手

張志雄

林奇時代的麥哲倫基金的另一隻重倉股房利美也值得一述。

不同股票有不同的買法。有些股票是因為“沒什麼其他股票好買了,買點這個”;有些是“可能這股票有潛力”,也買了;還有些股票是“現在買入過兩天拋出”;有些股票是“替丈母娘買點”的,還有人“替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們買的”,有的是“賣了房子買進股票”,甚至“把房子遊艇全賣了,就是要買這隻股”;最厲害的是“房子遊艇全賣了還不算,要叫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們也跟著賣,然後拿了錢去買這隻股票。”

林奇認為,房利美正是最後的這類股票。

留意美國經濟的人,應該知道房利美這家住房抵押貨款公司,在1938年由美國國會創建並獲得政府信用支持,後來在60年代初實現私有化。其主要職能是購買抵押貸款資產,然後將基金打包成債券出售給投資者。2004年,房利美爆發會計財務醜聞,2005年4月初,老謀深算的格林斯潘一改過去模稜兩可的態度,堅決要求限制房利美和另一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的規模,因為兩家公司的規模已接近全國住房貸款的四分之一,它們卻在利率和提前償付方面存在重大風險。

這已不是房利美第一次面臨危機了。70年代,房利美的經營模式是“短借長貸”,以較低的利率借入資金,用這些錢買入高利貸的長期按揭貸款,賺取利差受益。到了80年代初,短期利率躍升到18%—20%,但公司在70年代購買的長期借款利率為8%—10%,利差收益反而為負值,於是股價從1974年的9美元跌到1981年的2美元,並傳言即將破產。也就在這時,房利美結束了“短借長貸”的行為,採用了包裝抵押貸款,創造了一種“按揭支持證券”然後賣掉的盈利模式。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