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概況
戛灑社區是雲南省新平縣戛灑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戛灑鎮東面,距鎮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鎮道路為通路,交通方便,距新平縣城76公里。東面鄰南蚌村,南面鄰冬瓜林村,西面鄰平寨村,大田村鄰。轄街上、關竜、東磨、多羅共2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72戶,共3521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263人,勞動力2486人。
整個戛灑社區國土面積57000畝,海拔510米,年平均氣溫17℃,適合種植水稻、杧果、栛枝,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565畝,林地 35788.20畝,人均耕地0.73畝,共有經濟林果地 3339畝。全村農民收入以水稻,甘蔗為主,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56.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1元。
社區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今後戛灑村委會的發展重點主要是: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600元。
基礎設施
戛灑村委會目前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五通。整個戛灑村委會共有772戶通自來水;772戶通電,76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6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49戶。
該戛灑村委會進村道路為硬化路面,到鎮交通方便,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整個戛灑村委會共有534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53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4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00畝。
農村經濟
2010年整個戛灑村委會農村經濟總收入1756.6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53.6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4.28%;畜牧業收入31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7.64%;漁業收入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05%;林業收入25.7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46%;外出勞務收入16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9.45%。農民人均總收入4989元,人均純收入3756元。
該戛灑村委會村民的住房以磚混結構為主,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104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的農戶544戶,還有12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10年底整個戛灑村委會共擁有汽車12輛,農用車18輛,拖拉機47台,機車289輛。
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05.58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86%。
該戛灑村委會目前正在發展水果甘蔗特色產業,今後計畫大力發展畜牧產業。
人口衛生
戛灑社區現有農戶780戶,共3587人,其中男1798人,女1785人;農業人口數為3349人,勞動力總數2755人,從事第一產業人2039人,外出務工人數102人
戛灑社區是以傣、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00人,傣族3421人,漢族35人,其他民族6人。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更多的農戶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83人,享受低保人數17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772戶,總計3329人,參合率達94.5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戛灑鎮衛生院,衛生所建設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戛灑村委會建有公廁23個,建有垃圾池24個。
文化教育
在校學生人。目前整個戛灑社區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323人,其中小學生人數108人,中學生人數231人
該戛灑社區建有文化活動室1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戛灑社區位於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西部,地處哀牢山脈中東麓,紅河上游戛灑江畔,是戛灑集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村共有人口3521人,主要是以傣族為主,盛產稻穀、玉米、甘蔗、芒果、竹子等。
戛灑社區是花腰傣中傣灑支系的村寨,擁有豐富的花腰傣民族文化資源。傳說,居住在戛灑的花腰傣是古代滇王室的後裔,從花腰傣獨特的服飾上,還可以找到二千年前古滇國的蹤影,花腰傣婦女的服飾華美艷麗,紋身染齒等習俗與古滇國一脈相承,至今遺風未改,傣灑婦女的盛裝,用料很講究,多用綢緞,刺繡精美,銀飾琳琅滿目,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彩帶束腰間,一雙手戴幾對銀鐲,十個指頭戴滿戒指。整套衣服穿戴後,很難進行勞動生產,只能參加禮儀活動,反映出花腰傣是古滇國貴族後裔的傳說。花腰傣製作土陶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製作的土陶器種類繁多,其中以精巧耐用的土鍋著名。花腰傣的美食有戛灑湯鍋、乾黃鱔、醃鴨蛋等,其中首推“戛灑湯鍋”,這是茶馬古道獨特的馬幫風味,正宗的戛灑湯鍋是大鍋煮肉,大碗盛肉,大塊吃肉,蘸上一種極辣的佐料,吃熱氣騰騰的大塊牛肉、牛肚、牛筋、牛腸、牛心,幾百年來,每逢街天,湯鍋攤上,傣族、彝族、哈尼族等各族人民都開懷大嚼,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