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莊村因戚姓居住最早而得名。據戚姓家譜記載,明永樂年間,冀魯兩省沿運河一帶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朝廷大規模從人煙稠密地向當地移民。戚姓始祖從登州府萊陽縣大鼓莊遷移至此。延續至今,該村戚姓人口800餘人。近代山東著名革命烈士戚夯、戚烽父子系該村人。
戚夯,原名伯黎,字牖民,早年在武城高等學堂和臨清中學學習。畢業後考入山東政法大學。歷任武城縣地方自治籌備會主任、縣財政保管處科長、財政局局長,平原縣財政科長、濟寧縣(今任城區)財政科長。1939年秋組建武城縣抗日游擊隊。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武城縣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長、代縣長兼民政科長、冀南行署六專署文教科長、武城縣副縣長、邯館鐵路局會計科科長。1948年犧牲。
戚烽,原名戚紹炎、戚嘯中。1935年考入山東省立第十二中學(德州中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武城縣戚莊抗日游擊小組。後歷任冀南四分區武城獨立營基幹連指導員、清河縣大隊教導員、武城縣抗日游擊大隊副政治委員。1942年12月26日被捕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