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齋

戒齋

“戒齋”一指的是不沾葷腥,食素,二是指戒齋指還俗。 “齋”有二義:①過中午不食為齋,即八齋戒中的一齋:不食非時食,如過午再食,便是非時食。

含義

齋是佛家和素食主義者吃的食物的一種稱呼,有吃齋念佛之俗說。戒齋指的是,如和尚尼姑等還俗,或者素食主義者不再光吃素的,稱戒齋還俗了。注意的是還有齋戒一說,如有的地方有這種風俗習慣,齋戒三日,指的是不沾葷腥,全吃素的。

食素由來

素食之說在中國最早並不是來源於佛教,而是來源於中國的古聖先哲,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孔孟思想”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由於儒家“仁慈”與“孝道”思想的影響,如《孟子》梁惠王上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根據儒家的孝道,當父親或母親去世後,子女要服喪。服喪期間斷一切肉,素食布衣,以表孝道。

佛教從漢代初年傳入中國時,所傳來的經典大都是小乘經典,由於戒律里並沒有明文規定不許僧人食肉,而且由於在印度的僧人就不以素食為主,來到中國弘法的印度高僧大德自然也是非素食者。所以起國中國的僧人與他們來自印度的師父一樣,也是非素食者。但是由於儒家“仁慈”與“孝道”的影響,這時在中國僧人當中也有不少是素食者。如道安、慧遠等高僧都是素食者的代表。他們主要是出自個人的自願,並且他們把素食看成是一種苦行。

後來,以菩薩思想“慈悲為本”之大乘佛教經典傳入增多,如《涅槃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央掘魔羅經》等,還有《梵網經》與《首楞嚴經》等。這些經典當中都明文指出不得食一切眾生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