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找誰去告別

《我該找誰去告別》,是中國式《百年孤獨》,這本書寫的是一男N女的往事,N女最後一個都沒有剩下,都走光了。這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裡面,有愛情,有亞愛情,還有友情等,正好都是年輕人,所以裡面幹的事情是年輕人常幹的事情。不過一般人都沒有乾好,我這部小說里的年輕人則乾好了,雖然他們最後都散了,但是在裡面他們活得像水草一樣茂盛。現在,沒有了集體的笑話了,我們依舊每天裝作快樂,上班下班,城市的燈火熄了。我們拉一拉被角,裝作房子的主人,安靜的睡了。那么心地荒涼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這是我們最後的年輕。

我該找誰去告別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總社

·頁碼:327 頁碼

·ISBN:9787807037125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中國式《百年孤獨》,這本書寫的是一男N女的往事

算上這個夏天,我來到這座城市已經兩年了,兩年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也可能毀掉一個人的全部,在機械流動的人行道上,親愛的朋友,你是否也像我一樣,突然之間意識到,這是我們最後的年輕,我們不該如此擁擠不堪地相互踩蹋、奢侈下沉,下沉。 很多時候,我都在等待,730個日夜的等待,是你無法想像的空洞,伸出手指不是怕兩手空空,而是看不到手指向哪裡,那是恐慌的前兆,像丟了氣球的孩子,只是氣球永遠不會因為孩子的哭聲再回來,我們難過一下也就過去了。做你該做的事情,拿起高音喇叭,販賣你的青春,我安靜地等待《我該找誰去告別》的出籠。 《我該找誰去告別》寫於湖南的株洲,我在那裡上大學,那幾年,我青春煥發,喜歡吃湘菜,認識了很多朋友,也談過戀愛,學會了坐火車不買票以及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那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誰也沒有這個權利去遺忘,包括九月里那些漫山遍野的桔子樹,和無數個夜晚那些掛掉的電話,沒有名字的聲音。2005年的冬天,清脆的打字聲和腳踏車划過雪地的喀嚓聲,比壁爐里的炭火還要溫暖,但是當我把最後一個字打上去的時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蕩蕩,而不是解脫、興奮和激動的期待。我無比清楚地知道,小說里陪伴我的朋友都轟塌一般地走了,他們甚至都不和我揮手告別就走了,而這只是開始,接下來我就一直和熟悉的人告別,一個一個,在站台和候車室,我們的聲音總也蓋不過人群的嘈雜,一直持續到2005年的夏天,基本上都走空了,熱得整個城市都空了,我才收拾了東西,準備離開,只是在去火車站買票的路上,我突然意識到,在洶湧的人群里,誰去送送我,我該找誰去告別?回來的路上,我買了很多包檳榔,狠狠地吃著,你不知道我有多難過。《我該找誰去告別》是我畢業後唯一的朋友,帶著它,我展轉到了南京。 現在,集體宿舍的笑話沒了,我們依舊每天裝作很快樂,上班下班;城市的燈火熄了,我們拉一拉被角,裝作房子的主人,安靜地睡了。那么,心地荒涼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這是我們最後的年輕,不應該這樣,我們要幸福起來,我們要相信彼此都還活著,好好生活。

作者簡介

李子悅 原名李金軍

1983年生人

作家

文字作品多發表於《青年文學》《文字客》《文學選刊》《80後》《雨花》等雜誌,已出版多本80後書籍系列,詩歌入選春樹主編的《80後詩選》,《大家》雜誌社特約編輯,黑藍文學編輯,蘋果樹非常小說版主,現居南京.代表作《六0一的美好往事》,《我總感覺我們是在搶劫》。

“我該去找誰告別”試讀

在上大學之前,我幾乎沒有正視過任何一位女孩,這主要是因為我當時太誠實、懦弱以至於膽小如鼠。我敢說是大學給了我一個做男人的機會,至少是學會了談情說愛、牛逼哄哄和不屑一顧。總之在我百無聊賴的大學生活里,對於女人我開始變得膽大如牛,有恃無恐,並且得心應手了。 談到我大學時代的女人,周小菁不得不提一下。這個女人在認識我時是十九歲,離開我時也是十九歲,也就是說我和她..

讀者書評

《我該找誰去告別》寫的是年輕人的事,有情感上的波瀾,有生活上的曲折,更有人性上的蜿蜒,我讀書一直以來把能否引起共鳴看作佳作的首選標準,這本書也不例外,但我確實真切地體會到了書中人物的蒼涼和悲喜,我贊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人生重複說,不,萬物重複說,感情是重複的,生活是重複的,人生不同階段的遭遇是重複的,每天的每時每分就連路邊小攤販的叫賣聲都是重複的,而最讓人感到不安的是人類生活方式上的重複,比如復古的漸趨流行,建築在復古,衣著在復古,菜餚的復古,文字在復古,就連談戀愛的方式也開始了復古,只是多年後的某一天,你依舊會在大街上看到車來人往,法拉利跑車,可口可樂,手機彩鈴,等等摩登的一切再次捲土重來,好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如同滄海一粟中的游離子,身不由己,等待著《聖經》里所說的:一切都是捕風,一切都是虛空啊.

但這本小說的思想也並不是陽春白雪標榜的那樣聖潔,也並不是哲思恆言不食人間煙火,我們每個人都是思想的個體,話語權的發聲體,因此李子悅也不例外,這本書的很多故事都是個體者的純粹體驗,沒有沾染任何的高不可攀的所謂哲學,裡面透露著更多的還是青春期濃濃的躁動,無聊,反抗,混以及得過且過,讓人讀來意猶味盡,心生漣漪,像是發生在身邊,像是就在昨晚,像極了我們這一言難盡般的混帳生活,請原諒我用混帳二字,即使我身在異國依然難以擺脫這種生活的糾纏,我們即使逃落到北回歸線以北,南回歸線以南,也無濟於事,我們就是太陽下的鋒芒,永遠帶著灼熱的痛,爬行在未知的蒼茫大地上.

小說的最後,有些意料,至少我是有些嚮往的,在這裡沒有舞台上的大圓滿,也沒有電影裡一聲槍響,眾人痛哭的所謂悲劇,而是不緊不慢地展開了候車室里的場景,這個場景暗示了生活的太多偶然性和不定,可能還會繼續有故事,可能真的就沒了

媒體推薦

新浪網上連續5周排名點擊量第一,以獨特視角記錄青春後遺症。引發出一幕幕妙趣橫生,卻發人深省的故事。細膩的描寫,調侃的語言,無奈下的詼諧與輕鬆,看似玩世不恭的深沉,使人們在捧腹大笑過後心頭掠過一絲憂傷,感悟青春的無奈。 其龐大敘事能力,從而引起評論家廣泛關注。

,當然不管怎么樣,他們終將隨著火車司機的到來而匆忙上陣,遠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