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務報告國際趨同性:內部審計報告模式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6月1日)
叢書名: 現代會計與公司財務叢書
平裝: 16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10989664
條形碼: 9787810989664
尺寸: 20.6 x 14.6 x 1.2 cm
重量: 240 g

內容簡介

《我國財務報告國際趨同性:內部審計報告模式》分為六章,具體內容和主要觀點如下:第一章緒論介紹了財務報告及內部審計報告的國際化形式,同時介紹了《我國財務報告國際趨同性: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介紹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架構,並總結了主要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國內外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對比,對內部審計理論進行述評,發現現有的內部審計理論不能很好地解釋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關係及如何使用內部審計達到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對國內外內部審計模式進了行了對比,重點集中於內部審計模式與審計委員會、公司治理的關係及內部審計外包模式。另外,對產權、交易費用及契約成本與內部審超高頻模式的產在系進行了分析。
第三章內部審計模式形成的動因分析,從企業所有權理論出發,分析企業所有權結構對企業利益分配的影響,然而,企業權利分配契約的形式與有效性受到交易費用的影響。通過構建內部審計控制權理論,提出影響內部審計的開有成主要有企業控制權、控制權與索取權匹配模式和交易費用三個動因。
第四章內部審計畫式形成的過程分析,利用影響內部審計形成的三個動因構建了內部審計形成博弈模型,在控制權、控制權與索取權匹配模式和交易費用互動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內部審計契約。特別是在外部投資者存在的情況下,解釋了管理者、內部投資者在這一博弈過程中如何選擇有利於自已內部審計契約。《我國財務報告國際趨同性:內部審計報告模式》依次設定基本假設,依據內部審計形成構建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動態內部審計形成博弈模型,最後對博弈模型分別在完全信息與不完全信息條件下進行求解。博弈的均衡結果表明,作為希望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的外部投資者、監管者和債務權人,當其使用的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公司治理狀態的一個信號進行分析、辨別時,內部審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公司治理狀態有甄別作用,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干擾的因素,即沒有被甄別出來的公司可以通過模仿其他公司的行為獲得好處。
在第五章對我國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實證檢驗部分,利用滬、深兩市發行A股公司財務報告中對內部審計模式披露的信息模式及其他財務數據對內部審計模式形成動因和過程分析的結果進行實證檢驗。
最後,對全文進行總結,歸納研究成果,探討了對我國內部審計報告模式改進的建議,並在討論研究局限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財務報告與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國際趨同性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架構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
第二章 國內外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對比
第一節 國內外內部審計形成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國內外內總審計模式研究
第三節 產權、交易費用和內部審計模式的研究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內部審計模式形成的動因分析
第一節 產權理論與交易費用經濟學
第二節 控制權主導下的內部審計模式
第三節 不同模式的內部審計契約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內部審計模式形成的過程分析
第一節 內部審計模式形成的模型設計
第二節 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契約的選擇
第三節 外部投資者影響下企業內部審計契約的選擇
第四節 對內部審計模式形成模型及其結果的解釋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對我國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實證檢驗
第一節 研究假設
第二節 研究設計
第三節 描述性統計
第四節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我國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改進
第一節 對我國內部審計報告模式的改進
第二節 本書研究的局限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