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礦規律

(8)成礦金屬組合以Fe、Cu為主,還有Pb、Zn (9)古生代為主體的沉積成礦系列與燕山期岩漿成礦系列的並存,以及兩大成礦系列的疊加與複合,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的一個重要特色。 )與成礦繼承的有機聯繫,是造成大型金屬礦床的重要條件。

成礦規律的主要內容

成礦規律是礦床形成和分布的空間、時間、物質共生關係以及內在成因聯繫的總和(盧作祥等,1989)。礦床的成礦機制、成礦機理、形成機理、形成機制是礦床成因研究的主要內容,不是成礦規律的主要內容。成礦規律主要包括礦體空間分布規律和區域成礦規律。
(1)位於大陸板塊邊緣,中生代以來的構造一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對成礦起了主導作用。
(2)岩漿活動以酸性、中酸性和中性為主,屬於受深斷裂控制的幔殼混源型,以淺部就位的小型岩體居多,也發育陸相火山盆地。
(3)Cu、Fe、Pb、Zn、Mo、W、Au、一Ag等為主要的或重要的金屬成礦元素。
(4)礦床類型以矽卡岩型、斑岩型、層控型、熱液脈型及陸相火山岩型等為主。
(5)礦質來源與岩漿作用關係密切,深層岩漿(幔殼混源)是成礦物質主要來源。部分地區早期沉積成因硫化物在岩漿熱液影響下,可能重新活化參加了後來的成礦過程。
(6)長江中下游夾持在華北地塊和揚子地塊之間的狹窄地帶,兩大地塊中生代以來的強烈碰撞控制了接合帶附近的成岩成礦作用,太平洋板塊向北西方向運動(俯衝及其它機制)對本區構造一岩漿活動有重要影響。
(7)本區的主要金屬礦床都對應於莫霍面的鼻狀隆起帶(Nww 向到NEE向)上,說明中生代時大陸板內拉張斷陷,地殼減薄,地幔隆起,地熱異常顯著的總的動力學機制,這是形成本區Cu 、Fe等富集的一個重要原因。
(8)成礦金屬組合以Fe、Cu為主,還有Pb、Zn、Mo、W、Au、Ag等,其中Cu、Au、Ag等是濱太平洋礦帶尤其是內帶的典型金屬,w、Mo是外帶常見金屬,而Fe(以及伴生的v、Co、P等)是大陸內部或邊緣深斷裂帶有關的金屬。成礦金屬的多源複合是本成礦帶的一個特點。這可能與華北、華南兩大地塊基底地球化學背景的差異有關。
(9)古生代為主體的沉積成礦系列與燕山期岩漿成礦系列的並存,以及兩大成礦系列的疊加與複合,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的一個重要特色。這種疊加複合顯示了區域成礦“基預”(groundpreparation)與成礦繼承的有機聯繫,是造成大型金屬礦床的重要條件。
(10)成礦圍岩以上古生界至三疊係為主。
(11)本區既有與淺侵位中小型岩體有關的矽卡岩型、斑岩型、脈型和層控型Cu、Fe、z、Mo礦床,又有與陸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有關的玢岩鐵礦脈型Cu、Au礦等。由於多種成礦因素的有利組合,常形成“多位一體”的複合型礦床,如矽卡岩一斑岩一層控型Cu—Mo—Au礦床等(城門山式)。
(12)本區三疊系膏鹽層的廣泛分布,明顯影響到侵入岩漿的化學組成、分異作用,岩漿中揮發組分特徵直到Cu、Fe等成礦組分的分離和富集,這也可能是在岩漿分異演化過程中形成富鐵熔漿,使本區發育礦漿型鐵礦的一個重要原因。
(13)本區具有多層位的容礦岩層(∈-S、D、C-P、T、J、K等),含礦侵入岩體又多呈“三層結構”(隱伏岩基、岩漿柱、岩株),因之礦化是有較大的垂深範圍。銅陵獅子山式的“多層樓”模式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對Cu、Mo、Au礦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