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歷史傳奇

有研究者總結說,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橫掃如此廣大的地區,首先因為他是一個非常理性的統帥。 馬,是蒙古人勝利的最基本保障,成吉思汗時,整個蒙古沒有一個步行者,“人有數馬,日輪一騎乘之”。 在成吉思汗與王汗的最後決裂時,蒙古還沒有文字,成吉思汗的最後通牒只是以口頭傳達。

成吉思汗的歷史傳奇

作者:舒可文《成吉思汗》的傳記目前已超過100多種,關於蒙古帝國的論著更是自古不絕。蒙古帝國作為一個古代的跨地區世界體系,在經過“二戰”之後的政治學者、歷史學者看來,它所開創的制度更成為一種值得探究的課題。成吉思汗帶給世界的影響至今眾說紛紜:他一手建立的推舉新汗的制度被認為是民主制度之一種,尤其對一個遊牧帝國而言。在今天的文明衝突中,有研究者注意到在成吉思汗當年的殘酷屠殺之外,他對西部諸地的多種宗教採取了當時少見的寬容態度。而他當年所建立的通往西方的聯繫被認為是今天的全球化之前的一種跨地區國際體系。
成吉思汗首先是作為蒙古民族的偉大英雄被世代傳誦,
因為他的所為,才聚合了一個民族;當然也因為他的所為,在人類戰爭史上留下了最讓人震撼的一章。
有研究者總結說,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橫掃如此廣大的地區,首先因為他是一個非常理性的統帥。他對戰事總有縝密的部署,而且善使攻心術,所到一城先是招降,降則不殺,不降則殺盡。“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是他的殲滅戰略;他的軍隊在圍獵生活中有最為充分的訓練,即使紮寨安營時也總布以戰鬥陣形;這構成了他的軍隊驚人的戰鬥力。馬,是蒙古人勝利的最基本保障,成吉思汗時,整個蒙古沒有一個步行者,“人有數馬,日輪一騎乘之”。出征時候,將領騎一馬,帶五六匹馬跟隨;兵卒騎一馬,也有一兩匹跟隨。他的典型戰術是,“進如山桃皮叢,擺如海子樣陣,攻如鑿穿而戰”,即把部隊分成一叢叢的小隊,像灌木叢。陣列是四面八方陣,衝鋒時,騎兵隊形是等距離分五路向前,同時大喊“握噢入”,震天動地。此外,還有“世界第一個炮兵團”,由投石機、火焰投擲機,上百人拉的大弩炮組成。“世界第一個快速通訊系統”——“箭速傳騎”,4000里路程可只用7天時間。“世界第一個參謀部”——扯必兒,這裡集中了各種文武奇才、謀士。
作為一個遊牧民族的統帥,在成吉思汗軍事行動中採取的屠城策略中,特定的情感方式起了很大作用。無論是在統一蒙古的征戰中,還是在最殘酷的西征中,復仇往往是一場征戰的直接導因,成吉思汗最後的伐西夏也有同樣的情感因素。而遊牧文化決定了他們就是生存在軍事之中,成吉思汗在一次勝利後對他的部將說,“人生之快樂莫如殲首或仇敵如木拔根,乘其駿馬,納其妻女以備後宮”。《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志費尼由此似乎比較同情成吉思汗在西征時屠城滅族中的報仇動機,他在書中譴責花剌子模,稱是他們挑起戰火,“毀壞和荒廢了整個世界”。況且蒙古人的天下觀里本來沒有中心一說,也就沒有邊界一說,他們有一句俗語:“有草皮的地和有星的天之間的世界就是上天賜給蒙古人的。”
也許這些的確不足以說明一個歷史傳奇。成吉思汗在他之後的近八百年歷史中,一直被全世界各大媒體評為最偉大的領袖、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全世界最有財富的人,這種輿論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不斷鼓譟都推動了這個傳奇。《大統帥成吉思汗之謎》里說:成吉思汗之所以如此偉大,至今還是個謎。
在復仇之中崛起的合汗
奉天命而生的孛兒貼赤那轄下的人稱為蒙古,孛兒貼赤那的意思就是蒼狼,他帶領著蒙古各部來到鄂嫩河流域,他的第十代孫奪奔死了很久之後,他的妻子受天神之光感孕,又生了三個兒子,這一系被稱為尼倫部,成吉思汗是這一系的後代,他的祖輩中有好幾位稱過汗,其父親也速該成了這個部族聯盟的首領。這幾個部族遊牧在克倫河和鄂嫩河流域、肯特山和貝加爾湖,這些部族統稱為尼倫部。
成吉思汗出生於1155年,是波斯史書《史集》的說法,也有說是1167年,在國內一般說法是1162年。
成吉思汗出生這年,也速該出征塔塔兒人,得勝歸來,見新生的兒子手握一小塊凝血,額上有光,認為是吉兆,就用他打敗的塔塔兒人首領鐵木真的名字為兒子命名。後來,鐵木真9歲時候,也速該為兒子求了一門親,按蒙古規矩,男孩小時候如果與女孩結親,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一年或若干年。鐵木真於是留在女孩家,也速該乘馬返回。途中正好遇見有塔塔兒人在舉行婚宴,他按習俗進餐時被人認出他是殺死首領的人,就暗中給他下了毒。
也速該死後的春天,在祭祀祖先的典禮上,也速該的寡婦訶額侖雖然也坐在首領們當中,但是分鹿肉時候沒分給她,她說了一句後來讓他們都發抖的話:“也速該死了,你們以為他的兒子長不大嗎?”後來那些人捲起營盤,把訶額侖這一家孤兒寡母拋下。訶額侖為兒子的生存,給了他們無數的教誨,當時鐵木真為和兄弟搶一條魚而起了歹念,過後他果真殺死了這個敢反抗他的弟弟。訶額侖在這之後告訴他,在兇險的草原上生存就不能“影外無友,尾外無櫻”。
這個年代是蒙古高原最混亂的階段,沒有一個強大的政治力量能把他們聯合起來,這就形成了草原上的權力真空。此時,東南是金朝和宋朝,西面是畏兀兒人和西夏,再往西是西遼和花剌子模。蒙古高原上的眾多部族對金朝都有過臣屬關係,並且是時服時反,各部之間也是仇殺不斷,各種關係極為混亂。成吉思汗在這時學會了戰鬥,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各種條件尋求支持者,變成了有人畏懼,有人開始與之結交的青年,也和當年定婚的女孩孛兒貼成了婚。
成婚不久,蔑兒乞惕人搶走了孛兒貼。對於成吉思汗,這是他血族復仇的開始;可對於這個草原,不過是一個環節,蔑兒乞惕人之所以要搶成吉思汗的妻,是為了報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從他們那兒搶走了訶額侖的舊仇。
成吉思汗找到了他父親曾經幫助過的克烈部王汗,認其為宗主,甚至自稱兒子,這個王汗答應幫助他,並聯合另一個部落首領扎木合,搶回了孛兒貼。這時的孛兒貼已經懷孕,後來生下的朮赤一直作為成吉思汗的長子,但誰也說不清他是成吉思汗孩子,還是蔑兒乞惕人的孩子。成吉思汗讓他們停下來紮營,他帶著自己的人馬把參與搶妻的300人全部殺死,把他們的婦女分給了蒙古戰士。而他的母親訶額侖在敵人的營盤裡看到一個5歲小兒,把他收為養子。後來,她處心積慮地養了很多孤兒,把他們培養成她的“白日視之目,昏夜聽之耳”,這些人後來都成了成吉思汗的戰將。
這個臨時的聯盟在成吉思汗奪回妻子後彼此分開,而成吉思汗繼續留在扎木合部。他之所以依附於扎木合,並不是因為他們小時候是朋友有交情,而是因為那裡有也速該舊部的上萬人馬,都在也速該死後投靠來的。成吉思汗留下來是為了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的歸順。後來他和扎木合分開後,的確有很多人跟隨了他去。
在後來變化不定的混亂中,成吉思汗慷慨、英武的聲譽越傳越遠,漸漸地有其他部族集合到他的帳前。這時大約是1180年代。鐵木真被推舉為尼倫部的合汗,開始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
這時各個部族間的搶劫仇殺在蒙古草原依然天天發生著,扎木合的一個親戚在鐵木真的領地搶劫,被殺死,這是當時草原上日有發生的常事,但扎木合本來對鐵木真稱合汗就不以為然,這下便有了藉口,與幾個部族結盟來戰。鐵木真通知了支持他的部族,組織了十三個古列延,所謂十三翼之戰。之所以有十三支部隊,除了第一個由他的母親訶額侖率領族人組成的部屬,第二個由鐵木真率領的子女、朋友和護衛隊,此外有尼倫各部,還有就是不同的部落首領帶的部眾來投降的人馬。
征服所有72個部落
此後他一直和克烈部王汗聯盟,甚至聯合與他有世仇的金朝,找各種機會和藉口消滅弱小的敵人。先是攻打蔑兒乞惕人,對他們的一支屠殺和掠搶,把掠搶來的東西給了王汗的部族。這顯然又是他的遠慮——因為他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還要依靠王汗的力量。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中,他利用部落間的矛盾,利用各部落與金朝的矛盾,又打敗了塔塔兒部,獲得大量的輜重和牲畜,壯大了自己,也終於報了父仇和祖仇。
到了1201年,與扎木合結盟的各部終於意識到鐵木真的日益強大將威脅到他們,他們聯合起來推舉扎木合做古兒汗罕,與鐵木真決戰。最後當然是鐵木真得勝。史家分析,扎木合之敗是因為他自恃強大,不僅打鐵木真,還順帶與王汗為敵。結果鐵木真和王汗聯合,他就鐵定敗了。扎木合和鐵木真比,戰略上先輸了。鐵木真在這次征戰中被箭射傷,後來射箭人見取勝無望就來投靠,並承認是射傷他的人。鐵木真見他不僅箭法好,人品好,就免他一死,並賜名“哲別”——箭簇的意思。在以後的西征中哲別是最重要的將領之一。
鐵木真豈是甘當別人奴僕之人,《馬可·波羅行記》里記王汗對鐵木真說“彼應知彼為我之奴僕”,其實蒙古各部族人誰會甘心常在別人的部族裡?這與部落首領甚或被推舉為汗的組織形式以及所形成的權力大有關係。在鐵木真統一蒙古之前給了他最大幫助的王汗後來也因其弟弟要爭奪汗位而被趕得西逃,鐵木真幫助他,在打敗扎木合之後,他以為終於可以和王汗平起平坐了,鐵木真於是為兒子向王汗女兒求婚,但王汗卻不以為然;王汗有一次單獨行動去打蔑兒乞惕人,大掠一把回來後,既不告訴鐵木真,也不分給他一點,這些鐵木真都記在心裡。打敗扎木合之後,王汗把扎木合等殘部都收在自己部落里,也就意味著,這些力量之間又要有新的組合。
當王汗圖謀對鐵木真動手時,王汗部里的一個牧馬人連夜趕來告訴了鐵木真。令人感嘆的是,自從鐵木真有了一點基本力量後,每到一個關頭總有人給他通風報信,各種傳記都因此說這是因為他有偉大的人格。
在王汗向他發動的攻擊中,鐵木真幾近山窮水盡,他的堅毅在這時又一次充分體現——首先是用他的人格魅力安撫殘部,同時在扎木合與王汗之間開展攻心術。在這次戰爭中,鐵木真的用兵方式,包括攻心術,用計,快速,對各股力量的利用等等都體現出來。這次的勝利確立了他在牧民中的霸權。
最後鐵木真靠著有序的軍事組織打敗了遊牧在阿爾泰山和杭愛山之間的乃蠻部,收拾了各部族散落的殘部。戰爭後,扎木合再無處可投,僅有五人跟著他以搶劫為生,後來厭倦了這種生活的五個隨從把他押送給鐵木真,鐵木真念他們年少時的友誼,又念扎木合在強大時也沒有謀殺自己,他願與扎木合修好,但扎木合拒絕了,他說,“天下已非汝莫屬,友伴有如我者,於汝又有何益哉?我二人之間,已不可復為友矣”,只求不流血的死。有一說法說是裹著毯子被駱駝踏死,五個隨從則被鐵木真作為叛徒斬首。
最終,蒙古高原上的大大小小72個部族都被鐵木真所征服。
成吉思汗的誕生
1206年,征服了整個蒙古高原後在鄂嫩河畔召開忽里勒台——有點像貴族議會,鐵木真開始被尊號為成吉思汗。“成吉思”的意思有多種說法:“海洋”、“堅強”、“偉大”,史家認為“天賜”的意思更為可信。
成吉思汗這時成了蒙古高原上惟一的汗,隨後他論功行賞,非常正式莊重地一一讚揚每一個功臣的壯舉,只沒有博兒出一人,博兒出是第一個跟隨他的人,那時候他們還都是少年,此後一直是他最忠實的朋友。這個故意的遺漏是為了使嫉妒博兒出的人心服口服,他也深知博兒出的為人,不會起任何怨言。待到第二天,在眾人面前,他把博兒出的壯舉鄭重例數後,告訴眾人,博兒出當居眾人之上。1189年,第一次被推為尼倫部合汗時就說:“我如果當了君王,統帥許多的軍隊,一定關懷部下,奪來許多的馬群、畜牧、遊牧的營地、婦女、兒童給你們。”
成吉思汗當時頒布的札撒對蒙古帝國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檔案,作為正式法令對領導權、社會習俗和律令都重新規定,規範了各階層人的行為準則。
政治制度中,最高權力集中於汗,全蒙古只能有一個在位的君王一個汗的稱號,若汗死,只能由成吉思汗的後裔繼位,但必須經貴族議會的推舉。正是由於這個制度,蒙古帝國被現在的一些研究者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選舉體制。
札撒還編制了軍政同一的千戶軍,家有男子15以上70以下,盡簽為兵,十夫長、百夫長和千戶長就是這些士兵的軍政長官,所有人都只能留在指定的千戶、百戶、十戶內,遷移者要被處死,收留他的人也要被處死。千戶、萬戶的名號代替了原來的氏族、部落的名號,變成了有編制的軍隊,而不是隨時可以分裂,隨時可以投奔他部的鬆散的部落聯盟。開國有功者為千戶,分封所得的牧地範圍,世襲管理。千戶既是行政的,也是軍事的組織,他們要生死在一起,在戰鬥中若不是整個軍團退卻,部分退卻者一律處死,若有人被俘,同伴沒有去救也要處死。此外還建立了一支由成吉思汗親自指揮的護衛軍——怯薛軍,後來又指令木華黎組建了一支探馬赤軍,他們是先鋒或鎮守軍,而且它的領軍不必是貴族。
在札撒規定的私法裡,女奴的子女也有財產繼承的權力,實際上多少改變了舊有的奴隸制度。
札撒規定的刑法非常嚴厲,對殺人者、通姦者、盜竊者處死刑;抓了別人的逃犯不歸還其主人的、經商而第三次破產的人也是處死;對汗出惡語的人,用土填嘴,然後殺死。幾乎對所有的犯罪都處死刑。
後來無敵於天下的蒙古軍隊的一切軍事制度和軍事技術,就這樣經成吉思汗一手建立起來。而嚴酷的法律竟導致了蒙古社會的安定秩序。
在成吉思汗與王汗的最後決裂時,蒙古還沒有文字,成吉思汗的最後通牒只是以口頭傳達。之後打乃蠻部的時候,乃蠻部一個俘虜遵成吉思汗命,借畏兀兒的字母系統來拼寫蒙古語。元代稱這種文字為畏兀兒蒙文,後來西藏的宗教領袖八思巴用自己設計的文字來拼寫蒙文,創立了八思巴蒙文。到了17世紀,畏兀兒民族中有一部分人受伊斯蘭教影響,放棄了自己的字母,改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畏兀兒文字。史家推斷,起源於呼倫貝爾草原,之後逐漸推廣到克魯倫河流域的尼倫蒙古部落方言成了蒙古語的基礎。
成吉思汗的絕對權威是古今僅有的,他是真正意義上的蒙古大英雄,之所以說他是民族英雄,不是因為他建立了一個蒙古帝國,而是因為他,這個高原第一次有了“蒙古”這個名號,因為他,這個地區的各部族從語言到血統都得以以蒙古民族的名存在下來。血腥中建立的草原帝國
1207年之後,乞兒吉思、畏兀兒等西域民族都歸順了成吉思汗,1211年成吉思汗攻滅西遼,百多年前曾顯赫一時的契丹王國最後終結。原來契丹的大遼為金所滅,契丹遺族在耶律大石率領下西遷,在今天的新疆一帶打出一片天地,史稱西遼,又延遼脈百年。成吉思汗滅西遼後,蒙古便與中亞穆斯林大國花剌子模接壤。
花剌子模在西遼強大之時,不敵西遼而長期成為西遼藩屬,至1200年頗有雄才的摩訶末成為花剌子模國王蘇丹,力並西域數國而成亞洲的一個強大帝國,統治的地域包括今天的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哈薩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一直到伊朗高原和伊拉克北部,一時間國力強盛。成吉思汗滅西遼後,遣使謂摩訶末曰:“我願與君友好,我之視君,猶如愛子。”意圖要他稱臣而為藩屬,摩訶末怒道:“我亦大國,爾等應知,何敢謂我為子。”這時候,成吉思汗並沒有想到要征服世界,他當時只想與西域通商,取得財富。
1217年,蒙古商隊約450人往花剌子模通商,盡為花剌子模當做奸細殺死,接著又殺了謀求外交解決的蒙古使者,還把副使者鬍鬚剃光,以示侮辱。成吉思汗怒極而泣,登山告天,絕食三日,祈天助他復仇。當時成吉思汗雖然憤怒,卻保持理性,仍然期望摩訶末能認錯並達到政治解決,他命令蒙古前鋒遇到花剌子模大軍要先友善對待。但摩訶末自以為是,對朮赤說:“成吉思汗雖然命令你不要攻擊,可是真主讓我滅爾等異教徒。”蒙古軍早做了應戰的部署,迅速大破花剌子模軍,摩訶末被圍勢危,其子名將扎蘭丁奮力相救,終於死戰得脫。
成吉思汗隨後於1219年率軍20萬親征,架設48座木橋,得以通過天險塔里克峽谷,類似暗渡陳倉。花剌子模擁軍40萬,而且與蒙古軍一樣是久經戰陣的軍隊,本來應該有一場獅虎相鬥,卻錯誤地把軍力分散在多個城市堅守,以致被成吉思汗各個擊破。據說這一錯誤策略是因為摩訶末死裡逃生的心理後遺症所致,不敢野戰。訛答剌城中有花剌子模主力,蒙古軍5個月惡戰破城,曾經殺掉蒙古商人的守將知道求生無望,儘管刀槍盡折,仍然上房揭瓦死戰。被擒後,成吉思汗命令化銀灌其耳目,為被殺蒙古商人報仇。隨後蒙古軍連克名城不花剌、新都撒馬爾罕(現烏茲別克斯坦境內)以及舊都玉龍傑赤(鹹海邊),這些中亞繁華之地隨之塵飛湮滅,摩訶末一路西逃,成吉思汗下令:“逃到哪裡,追到哪裡,藏身之處,片瓦不留。”
摩訶末聞風喪膽,以至被部下看不起,眾叛親離,最後逃到裏海一個小島上,惱羞成疾,鬱悶而死。其子扎蘭丁卻剛勇過人,糾集殘部試圖復國,在喀布爾以南力敗蒙古名將失乞忽禿忽。聽到這個訊息,成吉思汗僅僅平靜地對失乞忽禿忽說:“你雖常勝,今遇挫折,當以為戒。”隨後親自大敗扎蘭丁,全殲所部。扎蘭丁在印度河邊死戰,突圍無望,於是一手持盾,一手持旗,從兩丈河岸躍入印度河。蒙古士兵要放箭,成吉思汗制止了他們,指出像這樣的英雄雖是敵人,也應該敬佩,還要士兵以他的勇敢為楷模。扎蘭丁因此得脫,逃往印度,不知所終。花剌子模就此亡國。
於是,幾乎整箇中亞,包括帕米爾高原、現今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以及前蘇聯穆斯林地區盡屬蒙古。征服中亞地區對於成吉思汗帝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此之前,成吉思汗只是在蒙古草原以及北中國土地上馳騁,還只擁有東方的經驗,而中亞是穆斯林地區,對於蒙古和中國來說屬於西方。既然西方大門已經洞開,歐洲就不遠了。花剌子模的覆滅標誌著成吉思汗開始成為當時東西方的共主,標誌著這個草原帝國的開始。關於成吉思汗的靈魂
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從中亞帶回估計有10萬之眾的各種手藝工匠,和無數的財寶,6年的西征,蒙古人所占的疆域之廣,成吉思汗曾對他子侄們說,“無論東西南北,自此首往彼首,皆有一歲期程”。
1227年征伐西夏是成吉思汗最後的戰爭,因為數年前他要遠征花剌子模時,曾要求已經稱臣的西夏出兵相助,被西夏拒絕,還譏諷道:“氣力既不足,何以稱汗。”成吉思汗因此而惱怒。西夏50萬人迎戰,終不敵蒙古雄師。在征服西夏時候,成吉思汗在六盤山病重,他自知將死,就把兒子們找來,留下著名遺言,其中包括團結才能永保帝國的遺訓,和聯宋滅金的戰略部署。他的滅金遺策,兒子們照辦了,果然成功;他的保國遺訓,後代沒有照辦,果然不斷動亂,四分五裂,蒙古帝國不足百年而亡。
傳說征西夏時,大軍開到伊金霍洛,成吉思汗下馬欣賞此地美景時,手中的馬鞭掉在地上,他說,“此地非凡……恰是葬身之地”。將士們聽了,用10萬塊石頭在這裡堆起了一個大敖包。成吉思汗死後,靈車到了這裡,被巨大的敖包擋住了去路,喪儀官念了祝詞,靈車才又啟動。陪伴靈車的四子拖雷指派五百戶士卒作為終生傳世的陵丁,守護在這裡,守護著代表成吉思汗英靈的一個馬鞍、一把寶劍和烏金的一個長矛。鄂爾多斯就是這些守陵人,鄂爾多的意思是指大汗的營帳,斯是複數。現在留傳的祭祀儀式是從明末清初時開始的。
對於蒙古人來說,象徵其靈魂的並不是下葬的地方,而是他親歷了他英雄壯舉的馬鞭、馬鞍、寶劍和烏金長矛。-(感謝接受我們採訪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陳高華、南京大學歷史系陳得芝、復旦大學歷史系姚大力、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楊念群諸位教授)
(參考資料:拉施特《史集》,多桑《多桑蒙古史》,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格魯塞《蒙古帝國史》、《成吉思汗》,托隆《蒙古人遠征記》,馬曼麗《成吉思汗評傳》,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