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詩詞戎州]

戎州[詩詞戎州]
戎州[詩詞戎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戎州》是宋代詩人蘇軾、蘇轍創作的詩。

蘇軾詩原文

亂山圍古郡,市易帶群蠻。

庾嶺春耕少,孤城夜漏閒。

往時邊有警,征馬去無還。

自頃方從化,年來亦款關。

頗能貪漢布,但未脫金鐶。

何足爭強弱,吾民盡玉顏。

蘇轍詩原文

蘇轍 蘇轍

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

沙昏行旅倦,邊靜禁軍閒。

漢虜更成市,羅紈靳不還。

投氈撿精密,換馬瘦孱顏。

兀兀頭垂髻,團團耳帶環。

夷聲不可會,爭利苦間關。

詩歌題解

戰國時秦滅蜀(前316年)後,宜賓市境已屬蜀郡;史籍則載系戰國後期(前250年左右)李冰通僰後方納入蜀郡範疇。

宜賓始置之縣級政權僰道有說建於秦、有說建於西漢。僰道設縣後,今市境大部已納入其範圍。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僰道縣屬犍為郡,至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為郡移治僰道,今宜賓城已成為郡、縣同治之所。歷西漢、東漢,今市境大部均在犍為郡僰道縣境內。

西晉永嘉五年(302年)後,犍為郡、僰道縣短期荒廢,僚人大批入蜀,占據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鐵討定占據此地的“夷僚”,於今宜賓城設戎州。

北周時,宜賓城戎州仍置,另新設外江縣。

至隋,外江縣復名僰道縣,直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稱敘州,僰道縣方改為宜賓縣。

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縣、屏山縣曾分屬瀘州及越郡、馬湖路、馬湖府外,大部屬犍為郡、戎州、南溪郡、敘州、敘州路、敘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仍保留敘州府,民國2年止,今市屬區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民國18年後廢道,各縣直屬四川省。民國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區制,四川省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賓,轄有除屏山縣(時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外的今市屬各區縣地。

作者簡介

蘇轍(1039-1112) 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佑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