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更夫

戈更夫

戈更夫,原名斯布吉德道爾吉,1925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1930年入興安學校上學。1944年戈更夫進入長春建國大學學習,次年日本人投降,學校就關閉了。同年,受同學的推薦,戈更夫參加了東蒙地區的民族自治和民族解放運動。1946年內蒙古“四·三”會議後,他任內蒙古自治區運動聯合會赤峰分會青年科科長。1949年底,戈更夫接到上級通知:去師部報導。經過外交部系統的禮儀學習,包括如何穿西服吃西餐、聽報告看檔案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從鄉下搞完“四清”回來的戈更夫發現外交部的許多幹部被批鬥,時任外長陳毅也沒能倖免。戈更夫也被關到地下室,連審查帶批鬥,直到1974年,戈更夫才有機會從幹校回到北京治病。1978年初,戈更夫被派駐日本大使館任政務參贊,在各參贊中,政務參贊是排在第一位的。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1930年入興安學校上學,當時興安學校是日本人開的學校。

1944年戈更夫進入長春建國大學學習,次年日本人投降,學校就關閉了。

同年,受同學的推薦,戈更夫參加了東蒙地區的民族自治和民族解放運動。

1946年內蒙古“四·三”會議後,他任內蒙古自治區運動聯合會赤峰分會青年科科長。

騎兵四師成立後,他任32團政委,後來此師合併為騎兵三師,師長是孔飛,劉昌任政委。

建國後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蘇聯、東歐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很快承認了新中國,為此急需中國方面開展外交工作。能夠派駐國外的必須是政治上可靠的人,於是國家從軍隊中抽調大批幹部到新組建的外交部。由於時局的需要,急需建立中國駐蒙古大使館,周恩來總理請烏蘭夫物色合適的人選。烏蘭夫便提名吉雅泰擔任大使館大使,同時在內蒙古軍區物色工作人員。時任內蒙古騎兵三師七團政委、黨委書記、師黨委委員的戈更夫就這樣被選上了。

外交生涯

1949年底,戈更夫接到上級通知:去師部報導。經過外交部系統的禮儀學習,包括如何穿西服吃西餐、聽報告看檔案等。

1950年,25歲的戈更夫被派到中國駐蒙古大使館任二秘(第二秘書)。大使是吉雅泰,參贊是符浩,一秘是德力格爾。在駐蒙古大使館,戈更夫既是官員又是翻譯,對內還負責館內行政事務,他蒙古語好,還略通俄語,語言的優勢在外交工作上特別明顯。

1951年7月,以內蒙古副主席王再天為團長的第一個新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蒙古國,戈更夫陪同接待並任譯員。

1952年由著名作家周立波為團長的中國文化代表團出訪蒙古,戈更夫陪同並任譯員。

同年,他陪同聶榮臻、烏蘭夫、伍修權等到蒙古國參加喬巴山元帥葬禮。

1954年8月,他還陪同周恩來總理訪問蒙古國。外交事務的繁雜與忙碌讓年輕的戈更夫一步步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職業外交官。

1955年,戈更夫任滿回國,為了充實自己,戈更夫回國便進入了外交學院學習。按規定,4年的學制學習2年即可畢業,可戈更夫硬是學滿了4年。

1959年,學習結束的戈更夫回到了外交部工作,在亞洲司任一處處長、專員(副司級),主管蒙古、朝鮮事物。此間他參加了建國10周年的活動,中朝邊界的談判、劃界、簽約的全過程,藉機閱讀了大量的史書。

這一年蒙古國領導人澤登巴爾出訪越南途經北京時受到周恩來的接見,由戈更夫翻譯並陪同一路送到南寧。

同年,澤登巴爾訪華時毛主席接見他,也是由戈更夫擔任譯員。

1960年,周恩來總理專程訪問蒙古國,戈更夫都全程陪同並翻譯。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從鄉下搞完“四清”回來的戈更夫發現外交部的許多幹部被批鬥,時任外長陳毅也沒能倖免。戈更夫也被關到地下室,連審查帶批鬥,直到1974年,戈更夫才有機會從幹校回到北京治病。1978年初,戈更夫被派駐日本大使館任政務參贊,在各參贊中,政務參贊是排在第一位的。

那時,雖然我國同日本有外交關係,但一直不密切。直到鄧小平1978年10月出訪日本,兩國關係才逐漸升溫。戈更夫作為首席參贊,全力以赴地參加了準備工作和接待工作。此後,在1980年華國鋒等幾位領導人出訪日本,戈更夫作為參贊陪同及翻譯。早年在興安學院學的日語此時大有用場。

在日本,戈更夫還對日美、日蘇、中日關係進行了調查研究,為當前和以後的工作打好了基礎。1983年,戈更夫任滿回國,由於他對國際問題有一定的研究,58歲的戈更夫應邀到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所任特約研究員。研究以日本為主的亞太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情況,期間有多篇論文發表。

1991年退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