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悌

愷悌

愷悌,漢語辭彙。亦作“豈弟”,或作“ 愷弟 ”。 拼音:kǎi tì 釋義:和樂平易。

基本信息

詞目

愷悌

拼音

kǎi tì

釋義

亦作“豈弟”,或作“ 愷弟 ”。和樂平易。

出處

1、《十三經註疏.毛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孔燕豈弟。毛萇傳云:豈(音愷),樂;弟(音悌),易也。鄭玄箋云:孔,甚;燕,安也。

2、唐陸德明(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經典釋文云:豈,開在反,本亦作愷,下同,後豈弟放(音仿)此。弟如字,本亦作悌,音同,後皆放此。樂音洛,下篇同。易,夷豉反。

3、唐孔穎達(孔子後裔,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疏云:遠國之君,既朝見君子,為君子所接遇,故皆甚安,而情又喜樂以怡易也。君子既接,遠國得所,而又燕見,以盡其歡,是君子為人之能宜為人兄,宜為人弟,隨其所為,皆得其宜,故能有善德之譽壽,凱樂之福也。

4、《詩.大雅.泂酌》: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5、《詩.大雅.卷阿》: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6、《左傳·僖公十二年》:“《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 杜預 註:“愷,樂也;悌,易也。”

7、《漢書·張禹傳》:“ 宣 為人恭儉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異行。”

8、漢 班固 《西都賦》:“流大 漢 之愷悌,湯亡 秦 之毒螫。”

9、宋 蘇轍 《潁濱遺老傳下》:“愷弟之政,後世稱焉。”

10、明 無名氏 《白兔記·見兒》:“感夫人愷悌仁慈。”

11、陳鴻墀在《全唐文紀事·卷首》評論常袞的《大曆六年放京畿丁役及免稅制》一文時說“蠲賦省役,以憂百姓,中多愷悌之言。”

12、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愷悌的面貌是愈見發福了。”

13、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轎子將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樑、方面大耳,我心裡就曉得,是一位愷悌君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