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情感

感性情感

人類的高層次情感是從低等動物的低層次情感逐漸進化而來的,情感的本質是主體對於價值關係的主觀反映,價值是一切生命的動力源,情感是一切價值的驅動器,生物進化決定著價值進化,價值進化決定著情感進化。每一個層次的情感分別是主體對於不同層次的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生物的進化經歷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感覺類生物、認知類生物、評價類生物、意志類生物等六個基本階段,價值的進化經歷了無機能量價值、有機能量價值、環境要素價值、生理性價值、個體性價值、社會性價值等六個基本階段,生物情感的進化也相應地經歷了原核趨性情感、原生趨性情感、感性情感、知性情感、彈性情感、理性情感等六個基本階段。其中,感性情感是生物界第三個層次的情感,它是感覺類生物對於環境要素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形式。

起源

生物界的最基礎情感就是原核趨性情感,原核生物的價值運行模式是生物化學能與無機能之間的循環轉化,它所利用的價值形式是無機能價值,它所對應的情感形式是原核趨性情感,即原核趨性情感就是生物對於無機能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生物界的第二個層次情感就是原生趨性情感,原生生物是在原核生物的基礎上進化出來的,原生生物的價值運行模式是生物化學能與有機能之間的循環轉化,它所利用的價值形式是有機能價值,它所對應的情感形式是原生趨性情感,即原生趨性情感就是生物對於有機能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

隨著真核細胞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不斷朝著功能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開始出現了真核細胞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係,這種分工與合作關係的發展過程可劃分為兩個基本階段:一是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鬆散合作,代表性的動物有海綿體動物;二是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緊密合作,代表性的動物有腔腸動物。細胞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生物細胞逐漸進化出來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專業化功能,進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價值形式:環境要素價值(或要素性價值)。在此基礎上,生物界就進化出一種與環境要素價值相對應的主觀反映形式:感性情感。

腔腸動物的感性情感 腔腸動物的感性情感

細胞之間的鬆散合作

若干個多細胞通過相對鬆散的組織方式所組成的動物,稱為簡單多細胞動物,這種動物的各個細胞之間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但是彼此的合作並不十分密切,這類動物的典型代表就是海綿體動物。

海綿不具備執行各種機能的器官,其最重要的結構是水管系,主要由入水孔、領細胞和出水口組成,其中,領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引起水流,並捕捉食物粒。體壁的皮層與胃層之間是中膠層,它是一種含有蛋白質的膠狀透明基質,其中包括有游離的變形細胞及分散的骨針。變形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大量核糖核酸,既能把領細胞攝取的食物送到身體各部,又能演變為多種細胞,在再生中起作用,必要時還可生成雌、雄生殖細胞。變形細胞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形態:有的變形細胞的偽足細長分枝,彼此相連形成網狀,稱為星芒細胞,它很可能是一種最原始的具有神經機能的細胞;有的變形細胞較大,其細胞核也較大,有葉狀偽足,稱原細胞,這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除了本身具有吞噬及消化食物的機能外,它還可以轉化成具生殖功能的生殖細胞、能分泌骨骼的造骨細胞、貯藏營養物質的貯存細胞、能分泌粘液的腺細胞等。

總之,簡單多細胞生物(海綿體動物)實現了各個細胞之間鬆散的分工與合作關係的進化目的。

海綿的感性情感 海綿的感性情感

細胞之間的緊密合作

隨著細胞之間鬆散的分工與合作關係的進一步發展,開始出現了細胞與細胞之間緊密的分工與合作關係。

腔腸動物是有腔腸的動物類群所成的一門動物,分為有刺胞類(水螅綱、缽水母綱、珊瑚綱)和無刺胞類(櫛板類或櫛水母類)兩個亞門,前者有刺細胞,後者有粘細胞。腔腸動物的最重要特徵是出現了原始的感覺器官:平衡囊、觸手囊以及相應的網狀神經系統。腔腸動物具水螅型,水母型兩種基本形態:水螅型營固著生活,體呈圓筒狀,固著端稱基盤,另一端為攝食的口,周圍有觸手,中膠層薄。珊瑚綱的水螅型,體壁的外胚層可分泌石灰質的外骨骼;水母型營漂浮生活,體呈圓盤狀,突出的一面稱外傘,凹入的一面稱下傘,其中央懸掛著一條垂管,管的末端是口,由口通入消化循環腔和分枝狀的輻管,並一直通到傘的邊緣連線環管,傘的邊緣有觸手和感覺器管(平衡囊、觸手囊)。

腔腸動物的神經細胞彼此以神經突起相聯而成網狀,僅僅在外胚層有一個神經網,所以稱為網狀神經系統。神經細胞與內外胚層中的感覺細胞、皮肌細胞相連,對外界的各種刺激產生有效的反應,但沒有神經中樞。神經傳導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向,因此稱為分散性神經系統。

缽水母的感性情感 缽水母的感性情感
水螅的感性情感 水螅的感性情感

感覺類生物的形成

感覺類生物是指僅僅擁有感覺器官,而沒有認知器官、評價器官和意志器官的生物,主要包括海綿體、腔腸動物等。

隨著細胞的進一步發展,許多細胞進化出不同類型的生物功能,多細胞生物就是由多種不同生物功能的細胞共同組成的新生物體,並通過分工與合作,使生物體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例如,皮膚細胞的隔熱功能使生物體能夠在更熱或更冷的環境中生存;有些細胞的無氧呼吸功能與有氧呼吸功能,使生物體能夠在缺氧或有氧的環境中生存;有些細胞的吸水功能,使生物體能夠在缺水的環境中生存;有些細胞的運動功能,使生物體能夠在大的空間中生存;有些細胞的消化功能,使生物體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消化食物。

然而,多細胞生物要想順利地實現了細胞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就必須具備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必須要有一個聯絡中介,從而確保各種細胞運動之間的協調;二是,必須要有一個對外視窗或感覺器官,以在檢測外部環境的變化。多細胞生物的聯絡中介就是神經網路,而神經網路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細胞:神經細胞,它可能是由海綿體的星芒細胞進化而來,神經網路用以協調生物體內各種細胞之間的運動;腔腸動物開始具備了感覺器官(即平衡囊、觸手囊),從而可以初步地、簡略地感覺外部環境的變化。

具有神經網路與感覺器官的生物稱之為感覺類生物(如海綿體、腔腸動物等),感覺類生物是在原生生物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神經網路與感覺器官的形成,使生物的進化出現了重大飛躍,使生物能夠適應更加複雜的自然環境。

生理潛能

感覺類生物使具有不同功能的細胞之間實現了分工與合作,就可以使生物體能夠在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大的環境要素(如水份、空氣、溫度等)變動範圍下進行生存。當某一環境要素或生命要素(如水、氧氣、溫度、礦物質等)出現稀缺狀態或非正常狀態時,生物體內就會通過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細胞運行來進行適當補償。例如,皮膚細胞的隔熱功能、無氧呼吸細胞的無氧呼吸功能、吸水細胞的吸水功能、運動細胞的運動功能、消化細胞的消化功能等。然而,所有具備特定生物功能的細胞運行,都必須以生物化學能為其動力源,都必須以消耗一定的有機能價值為代價。由此可見,各種生物功能都是由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能轉化而來。

生物器官的生理功能千差萬別,並且都可以用不同的物理量來進行衡量,各種生理功能之間難以進行相互比較和度量,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它們都是以消耗一定數量的生物化學能為代價,都是由生物化學能轉化而來,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物化學能。由此提出“生理潛能”的概念。

生理潛能:生物機體內各種細胞組織的不同生理功能所折算成的生物化學能的數量,就是生理潛能。

生理潛能是繼生物化學能之後,生物機體在價值循環轉化過程中的第二種過渡性價值形式。一般情況下,生理潛能是由生物化學能轉化而來,並凝聚於生物器官之中,在生物器官履行它的生物功能之後就會立即消失。

不過,由於真核細胞具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功能,從而使生物化學能具有一定的富餘量,使生物化學能的消失存在一定的緩衝時間。由於真核細胞微弱的能量儲備功能,使各種生理潛能也具有一定的富餘量,使生理潛能的消失也存在一定的緩衝時間。而且,隨著生物的不斷進化,感覺類生物的體內開始能夠貯備一定數量的脂肪,以備在急需的時候能夠及時地轉化為生物化學能,以便在代謝性生產過程出現暫時中斷時,能夠保障代謝性消費過程對於生物化學能和生理潛能的需要,從而避免代謝性消費過程的中斷或停止。

生理潛能相對於生物化學能來說,是一種更為高級的過渡性價值,它使生物細胞的能量特性升華為非能量特性,使生物能夠充分地利用各種物質的非能量特性,從而達到間接地利用各種無機能或有機能的進化目的。

環境要素價值

由於受到生理極限的制約,生物細胞或生物器官的生理功能具有較強的局限性,當某些環境要素或生命要素(如水、氧氣、溫度等)出現較為嚴重的短缺狀態時,僅僅依靠生物細胞的生理功能難以補償環境要素或生命要素的嚴重短缺,難以使生物生存下來,此時,生物必須依靠和利用外部物質的某些物理化學功能,並且使它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償、增強、替代、擴展某些生物器官的生物功能。例如,在寒冷季節,洞穴、植物的皮與葉、動物的皮與毛、衣物等,可以減少生物機體的體熱散失,從而客觀上替代和補償了皮膚細胞的隔熱功能;在氣候乾燥的環境裡,水份以及帶有較多水份的某些物質可以幫助生物體保持體內的水平衡,從而在客觀上替代和補償了節水細胞的節水功能。

由於這些外部物質的物理化學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增強、替代、擴展某些生物器官的生物功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生物機體對於生理潛能的消耗量,從而使這些外部物質具有了一定的價值特性,並且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理潛能。由此提出“環境要素價值”的概念。

環境要素價值:某些外部物質的物理化學特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增強、替代、擴展生物器官的某些生理功能,並且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生理潛能,就是環境要素價值。

生物機體對於環境要素價值的利用過程就是生物的消費過程,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環境要素價值轉化為生理潛能的過程。由此可見,生理潛能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由生物化學能轉化而來;二是,由環境要素價值轉化而來。

感覺類生物的價值運行

感覺類生物的價值運行特點是:

1、兩個消費過程。由於環境要素價值的形成,感覺類生物開始具有了兩種消費性價值(即食物類價值與環境要素價值),一方面將使生物的消費過程與生產過程進一步走向相對獨立,另一方面將使消費過程分解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一是,食物類價值轉化為生物化學能的過程,即代謝性消費過程;二是,環境要素價值轉化為生理潛能的過程,即生理性消費過程。

2、兩個勞動過程。由於生理潛能的形成,感覺類生物開始具有了兩種過渡性價值(即生物化學能與生理潛能),一方面將使生物的消費過程與生產過程進一步走向相對獨立,另一方面將使生物的勞動過程分解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一是,生物化學能轉化為生理潛能的過程,即代謝性勞動過程;二是,生理潛能轉化為使用價值的過程,即生理性勞動過程。

感性情感 感性情感

歸納起來,感覺類生物的價值運行過程可以描述為:

在這裡,感覺類生物的消費性價值已經分化為食物類價值與環境要素價值兩大類,即消費性價值等於食物類價值與環境要素價值之和。感覺類生物的過渡性價值也分化為生物化學能與生理潛能兩大類。但是,使用價值與消費性價值仍然具有完全相同的內涵,並且混合在一起(此時,感覺類生物還沒有出現生產性價值)。對於更高進化層次的生物來說,使用價值與消費性價值將會逐漸分化出來。而且,感覺類生物的生產過程與勞動過程還沒有出現分化,生理性生產過程與生理性勞動過程是混合在一起的的。對於更高進化層次的生物來說,生產過程與勞動過程將會逐漸分化出來。

感性情感的定義

感覺類生物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必須通過一定的主觀反應方式以獲取外界各種環境要素的相關信息,這種反應方式就是感性意識。

感性意識:感覺類生物對於各種外部環境要素的刺激信號所產生的主觀反映方式,就是感性意識。

感覺器官的出現,使生物體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感性意識,並逐漸從生物體對於外部事物所形成的綜合意識中分離出來。

情感的本質是人腦(或生物體)對於價值的主觀反映,其客觀目的在於引導人類或生物體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些價值。感覺類生物已經開始具備了對於一些環境要素價值的獲取和利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必然會產生對於環境要素價值的情感,以引導生物體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些環境要素價值,這種情感就是感性情感。

感性情感:感性器官生物對於環境要素價值所形成的主觀反映方式,就是感性情感。

感覺器官的出現,使生物體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感性情感,並逐漸從生物體對於外部價值所形成的綜合情感中分離出來。

感覺類生物的形成經歷了兩個進化階段,同樣,感性意識與感性情感的形成也經歷了兩個進化階段:一是,多細胞之間鬆散的分工與合作(如海綿體),它形成了準感性情感或準感性意識;二是,多細胞之間緊密的分工與合作(如腔腸動物),它形成了感性情感或感性意識。

感性情感與要素性價值

感性情感 感性情感

感覺類生物它實現了各種細胞之間的合作,並開始認識和利用一些非能量型生態性價值(如水分、氧氣、溫度、鹽份等),這些價值簡稱“要素性價值”。感覺類生物對於要素性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就是感性情感。感覺類生物、要素性價值與感性情感的對應關係如下圖:

總之,感覺器官的形成,使生物能夠初步了解“有什麼?”使生物(即多細胞生物體)實現了“感性意識”從綜合意識中分離出來的進化目的,實現了“感性情感”從綜合情感中分離出來的進化目的,實現了從“能量形態價值”向“環境形態價值”轉化的進化目的。此外,感覺類生物實現了溫飽類價值、環境要素價值、生物化學能與生理潛能之間的循環轉化,從而形成了新的能量轉換模式或新的價值運行模式。由於感覺類生物通常是由多個真核細胞有機地組合起來的,感覺類生物的所有組織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一種真核細胞,因此感覺類生物還實現了各種不同的真核細胞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係,實現了感覺類生物體內的各個細胞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係。

感性情感的運行

感覺類生物的“感性情感”的作用過程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感性情感是感覺類生物對於環境要素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即來源於價值);另一方面,感性情感又積極地推動著感覺類生物不斷地從外部環境中獲取相應的環境要素價值(即服務於價值)。

感覺類生物的感性情感的運行過程,如下圖所示:

感性情感 感性情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