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進程

愛的進程

人的一生中能有幾回,曾經的伴侶再次相見,塵封的童年記憶忽然驚醒,年邁雙親像嬰兒一般被子女照料?《愛的進程》的11個短篇中,門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生活中最為私密的角落,聚焦於戀人、夫妻、手足、親子之間難解難分的鬱結和愛。作家的敘述尖銳而富於同情,記錄了生命不同階段中,人的自我、抉擇以及對愛的體驗是如何悄悄地轉變。 《愛的進程》發表於1986年,令門羅第三次斬獲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文學獎。

作者簡介

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 1931年7月10日~),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說聞名全球,入選美國《時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2009年布克國際獎獲得者,三次榮獲加拿大總督獎,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該文學獎歷史上第13位女性獲獎者。

《愛的進程》——

11個精妙短篇,細數人生長途上的愛之演變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滴門羅
創作純熟期代表作,榮膺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她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她的主要作品有:《快樂影子之舞》(1968)、《我青年時期的朋友》(1973)、《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1973)、《你以為你是誰?》(1978)、《愛的進程》(1986)、《公開的秘密》(1994)、《一個善良女子的愛》(1996)、《憎恨、友誼、求愛、愛情、婚姻》(2001)、《逃離》(2004)、《石城遠望》(2006)、《親愛的生活》(2012)等。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芒羅每隔4年都要出一部短篇小說集,開始享有世界級的名譽。

芒羅在獲獎前早些時候透。她最新出版的書《親愛的生活》(Dear Life)可能是她最後的作品。在接受加拿大《國家郵報》的採訪中,她說:“這部小說很特別,特別到我可能再也不會寫了”。

內容簡介

人的一生中能有幾回,曾經的伴侶再次相見,塵封的童年記憶忽然驚醒,年邁雙親像嬰兒一般被子女照料?《愛的進程》的11個短篇中,門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生活中最為私密的角落,聚焦於戀人、夫妻、手足、親子之間難解難分的鬱結和愛。作家的敘述尖銳而富於同情,記錄了生命不同階段中,人的自我、抉擇以及對愛的體驗是如何悄悄地轉變。

目錄

愛的進程
苔蘚
雙帽先生
蒙大拿的邁爾斯城
發作
奧蘭治大街溜冰場的月亮
傑斯和美瑞白絲
愛斯基摩人
怪胎
祈禱之圈
白山包

精彩導讀

母親小時候的名字叫瑪麗埃塔。當然了,那一直就是她的名字,可在貝瑞爾來之前,我從沒聽人這樣叫過她。我父親一直用的是“母親”。我有個孩子氣的想法——我知道它是孩子氣的——覺得我母親比別的母親們更適合“母親”這個叫法。“母親”,而不是“媽媽”。不在她身邊時,我總想不起來母親的臉是啥樣,這讓我害怕。坐在學校里,離家只隔了一個山坡,我會試圖想像母親的臉。有時我覺得要是做不到,就有可能意味著母親死了。不過我總能感覺到她,會因為一些最不可思議的東西想到她——一架立式鋼琴,或者一條高高的白麵包。挺荒唐吧,可這是真的。

在我心裡,瑪麗埃塔是獨立的,沒被吸納進母親成年的身體裡。瑪麗埃塔還在她那個拉姆塞鎮,在渥太華河邊亂跑著哩。那個鎮子,路上全是馬匹和水坑,街頭黑壓壓的,擠滿周末從矮樹林湧出的人群,伐木工們。大街上開了十一家旅館,供伐木工入住、酗酒。

瑪麗埃塔住的房子坐落在河岸往上延伸出的一條陡峭街道的中間。那是一幢雙宅建築,前方有兩扇飄窗,兩個前廊由一道木柵隔開。另一半住著薩克里夫一家,瑪麗埃塔在她媽媽去世、爸爸離開鎮子後,就寄宿在他家。電報員薩克里夫先生是英國人。他老婆是德國人。她總是沖咖啡而不是沏茶。她會做乳酪卷。麵團從桌邊掛下,宛如一張精緻的桌布。有時,瑪麗埃塔覺得它看起來像一張皮膚。

正是薩克里夫太太說服了瑪麗埃塔的媽媽不要上吊。

那是個星期六,瑪麗埃塔待在家裡沒上學。她醒得很遲,家中一片寂靜。她向來害怕這個——一幢寂靜無聲的房子。她放學後一開門就會大聲嚷嚷:“媽媽!媽媽!”媽媽經常不回答。但她都在。瑪麗埃塔聽到爐子格柵的咔咔聲,鐵熨斗穩穩噹噹的啪啪聲,心頭一陣寬慰。

那天早上,她什麼也沒聽到。她走下樓,切片麵包,塗上花生醬和糖漿,折起來吃。她打開地窖門招呼幾聲。她走進前廳,透過蕨草朝窗外看。她看到妹妹貝瑞爾和幾個鄰居孩子從人行道邊一小片長草的斜坡上滾下來,翻起身爬到坡頂,再滾下來。

“媽媽?”瑪麗埃塔嚷道。她穿過房子,走向後院。時值暮春,天氣多雲而暖和。發芽的蔬菜園裡,泥土濡濕,樹上的葉子好像突然長滿了,滴答著夜裡積下的雨水。

“媽媽?”瑪麗埃塔在樹下,在晾衣繩下喊。

院子盡頭是一個小穀倉,存放柴火、工具和舊家具。透過敞開的門,可以看到一把椅子——一把直背椅。椅子上,瑪麗埃塔看到媽媽的腳,媽媽的黑色系帶鞋。然後是印花棉布做的夏季工作長裙、圍裙、捲起的袖口。媽媽白得發亮的白胳膊、脖子,還有臉。

媽媽站在椅子上沒回答。她沒看瑪麗埃塔,自顧自微笑著,腳底板叩擊著椅子,好像在說:“我在這兒哩。你想怎么著吧。”除了站在一把椅子上,用這種奇怪、緊張的表情笑著之外,她還有哪裡不大對勁兒。站在一把椅背的橫檔都不見了的椅子上,這椅子被她拖到穀倉中間,搖搖晃晃地立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她的脖子上有一道陰影。

是一根繩子,從頭頂橫樑掛下來的一根繩子盡頭繞出的一個環。

“媽媽?”瑪麗埃塔用突然虛弱的聲音請求道,“媽媽,請你下來吧。”她的聲音變得虛弱,因為她擔心任何嚷嚷或者哭喊都會驚動媽媽,讓她蹬開椅子,把全身重量掛上繩子。不過,就算瑪麗埃塔想喊,也喊不出來。她全身只有力氣發出這可憐的細線一樣的聲音——就像在夢裡,一隻野獸或者一台機器正往你身上碾來的時候。

“叫你爸爸來。”

媽媽命令道。瑪麗埃塔趕緊照辦。她拖著灌滿恐懼的雙腿跑起來。穿著睡衣,在星期六早上,她跑了起來。她跑過貝瑞爾和別的孩子,他們還在斜坡上打滾。她沿著那會兒還是木板棧道的人行道跑著,跑上沒鋪路面、布滿昨夜積起的水坑的馬路。馬路穿過鐵軌,在山腳下與鎮上的大街交叉。大街和河流之間有一些倉庫和小工廠。瑪麗埃塔的爸爸的馬車製造廠就在其中,運貨馬車、輕便馬車和雪橇都有生產。事實上,瑪麗埃塔的爸爸發明了一種在矮樹林中運木材的新型雪橇,申請到了專利。他的事業在拉姆塞剛剛起步。(後來他在美國發了財。一個喜愛旅館酒吧、理髮店、馬車賽和女人的男人,但也不畏懼工作——公允地講。)

瑪麗埃塔在工廠沒找到他。辦公室空無一人。她跑到工人正在幹活的院子,在新鮮鋸末中跌跌撞撞。工人們鬨笑起來,沖她搖腦袋。不。不在這。這會兒不在。不曉得。你幹嗎不到市中心找找?等等。等一下。你不先找點衣服穿上?

他們並沒惡意。他們沒覺察到出事了。但是瑪麗埃塔向來無法忍受鬨笑的人群。有一些地方她連路過都憎恨,更不用說進去了,原因就在於此。鬨笑的男人們。因為這個,她厭惡理髮店,厭惡它們的味道。(她後來和我父親去舞會時,特意請他不要往頭髮上塗髮膠,因為那味道會讓她想起這些。)某家旅館外頭站在大街上的一群男人,這對瑪麗埃塔而言簡直就是一團毒藥。你竭力不去聽他們在說什麼,可你能肯定那一準是些惡毒之語。哪怕他們什麼也沒說,他們也會鬨笑,那同樣惡毒——惡毒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毒藥。瑪麗埃塔在得到拯救後,才做到了從他們面前昂首走過。上帝是她的武裝,她徑直從他們當中穿過,沒有任何東西能磕絆她,沒有任何東西能灼傷她。她像但以理一樣安全無虞。

她轉身又跑起來,沿來路跑回去,攀上山坡,一路往家跑。她覺得她離開母親是個錯誤。媽媽為什麼吩咐她走開?為什麼想要她爸爸來?很可能她是打算用自己懸掛在繩子盡頭,尚且溫熱的屍體迎接他。瑪麗埃塔本該留下——她本該留下,勸說媽媽收手。她本該跑到薩克里夫太太,或者任何鄰居那裡求助,而不是這樣浪費時間。只是她想不到誰可以幫她,誰居然會信她的話。她以為所有人家,除他們家之外,都活得太太平平,她以為威脅和痛苦這類東西根本不存在於別人的房子裡,所以對別人無法解釋。

一列火車正開進鎮裡。瑪麗埃塔不得不停下等著。乘客們從車窗里看她。她當著那些陌生人的面,忍不住放聲痛哭。火車開過,她繼續朝山上跑去——這場面真值得一看。她頭也沒梳,光腳沾滿泥濘,只穿著睡衣,發瘋一樣,臉上淚淋淋的。她跑進自家後院,看到穀倉便哭嚎起來。“媽媽!”她哭嚎著,“媽媽!”

裡面沒人。椅子擺在原處。繩子在椅背上晃蕩。瑪麗埃塔斷定媽媽已經走出那一步。她媽死啦——繩子被切斷,她被放下來,運走啦。

不過,一雙溫暖肥胖的手按上她肩頭,薩克里夫太太說:“瑪麗埃塔。安靜點。瑪麗埃塔,好孩子。別哭了。進來吧。她很好,瑪麗埃塔。進來你就看到了。”

薩克里夫太太的外國口音說著“瑪麗——埃——達”,給這個名字平添一種濃郁、不同尋常的韻味。她滿懷慈愛。後來,瑪麗埃塔住到薩克里夫家,被當成這家的女兒一樣對待,而這是一個完全和她想像中的別人家一樣平靜舒適的人家。不過,她在這裡始終沒找到做女兒的感覺。

在薩克里夫太太家的廚房裡,貝瑞爾坐在地板上啃著一塊葡萄乾餅乾,和黑白兩色的小貓迪基玩耍。瑪麗埃塔的媽媽坐在桌邊,面前擱著一杯咖啡。

“她真傻。”薩克里夫太太說。她指的是瑪麗埃塔的媽媽還是瑪麗埃塔呢?她掌握的英語單詞不多,沒法說清。

瑪麗埃塔的媽媽笑了。瑪麗埃塔眼前一黑。在這么個溫暖潮濕的早上,哭嚎著一口氣跑上山,弄得她昏過去了。她知道的下一件事就是她正從薩克里夫太太手中的湯匙里喝著黑黑的、甜甜的咖啡。貝瑞爾抓著迪基的前爪,當作一件逗她開心的禮物遞過來。瑪麗埃塔的媽媽依舊坐在桌邊。

她的心碎了——每次我母親都是這么總結的。這就是結局。這幾個字收攏了整個故事,一錘定音。我從沒問,是誰弄碎了它呢?我從沒問,男人們毒藥般的話都說的啥呢?“惡毒”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瑪麗埃塔的媽媽沒上吊,反倒笑了。很久以前,她坐在薩克里夫家的廚房桌邊笑了。她的心碎了。

對於母親的閒聊和故事,我一直有一種感覺,它們後頭有什麼東西膨脹著,就像一個你沒法看透、找不到盡頭的雲團。有一團烏雲,或者一劑毒藥,侵入了母親的生活。當我讓母親難過的時候,我也成了它的一部分。於是我會用頭撞著母親的肚子和胸部,撞著她高高的、堅實的身體,祈求寬恕。母親總會叫我去問上帝。可我不得不與之理順關係的並非上帝,而是母親。看起來,她仿佛明了我身上有一些東西,比尋常的謊言、詭計和劣行更糟糕,糟糕得多。那真是一種令人噁心的恥辱啊。我撞擊著母親的身體,想要她忘掉。

我的弟弟們卻毫無這種煩惱。我從沒覺得他們有。我覺得他們就像些開心的野人,無拘無束地亂逛,根本不用明白什麼。當我自己有了兩個兒子,而沒有女兒的時候,我感覺仿佛有什麼事情終於可以從此打住——那些故事,那些悲傷,那些你無法抵禦亦無法解決的古老謎團。

名家推薦

她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艾麗絲·門羅以她的短篇創作最為著名,但是她在每一個短篇小說中呈現的深度、智慧和精準比得上很多長篇小說家窮極一生的書寫。每讀門羅,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

——布克國際獎評審會

這是少有的一年,沒人抱怨諾貝爾委員會的選擇。門羅是當我說“小說是我的信仰”時,我腦海里浮現出的少有的作家之一。

——喬納森·弗蘭岑

艾麗絲·門羅是“作家中的作家”,讀她的作品會感到愉悅。對我們這些熱愛短篇小說的人來說,閱讀這些現實主義的、契訶夫般的傑作讓人深感榮幸。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

艾麗絲·門羅可以讓角色超越時間,沒有任何一個作家可以做到她的方式。

——朱利安·巴恩斯

艾麗絲·門羅是這樣一種作家,不管她已經多么有名,人們提起她時總是要說:她應該更有名。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她的小說有種獨一無二的現實感。

——村上春樹

我愛她的真實和沉重,沉重中的那種真摯的溫柔。她的小說很重,一本書要慢慢看完。

——陳丹燕

她將為全世界的讀者提供一份完全不同的書單。

——蘇 童

門羅的小說總是被賦予空間的華麗與細節的重量。一如悉心珍藏的家庭電影,把握住了那些逝去的瞬間,使之立即變得明晰可辨,並被深刻地一一展現。

——《圖書館雜誌》

艾麗絲·門羅具有在平凡中發覺非凡並準確加以描述的天賦。

——《美國新聞周刊》

一位難得的作家……門羅敘事手法的絕對廣闊以及讓我們對真實自我感到驚奇的本領,已經超越了國界。

——《洛杉磯時報》

像契訶夫一樣,門羅筆下的一部短篇小說足以包容整個世界——而且總能出人意料。

——《芝加哥論壇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