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裪

愛新覺羅·胤裪(1685-1763),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四日寅時生,庶妃萬琉哈氏即定妃出。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貝子(時年24歲)。六十一年十一月,與受末命。十二月,晉履郡王(時年37歲)。雍正元年十二月,以不感激效力,降貝子(時年38歲)。二年六月,再以事降鎮國公(時年39歲)。八年五月,復晉履郡王(時年45歲)。十三年十月,授宗令。十一月,晉履親王(時年50歲),管禮部事。乾隆三年正月,罷管部務。十八年正月,授議政大臣。二十八年癸未七月二十四日未刻卒,年七十有八,謚懿。

皇十二子胤祹

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胤祹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胤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妻妾

嫡福晉:富察氏(太保、大學士、伯爵馬齊之女)
側福晉:方佳氏(四品典衛方文彬之女);管佳氏(管有倉之女)
庶福晉:王佳氏(王德政之女);李佳氏(輕車都尉車爾特之女);邁氏(員外郎九格之女);陳氏(陳大麻之女)
妾:李氏1(李大之女);姚氏1(管領瑪色之女)

子女

子六人女六人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二月初八日卯時生,母庶福晉姚氏,管領瑪色之女;本月十四日戌時卒。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月二十二日巳時生,母為庶福晉李佳氏車爾特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台吉達爾瑪達都;郡主乾隆三十二年丁亥二月二十日未時卒,年六十五歲。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六月二十六日寅時生,母嫡福晉富察氏,太保、大學士、伯爵馬齊之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四月十四日戌時卒,年二歲。
第三子弘是,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七月初五日午時生,母嫡福晉富察氏,太保、大學士、伯爵馬齊之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八月二十日酉時卒,年四歲。
第二女,雍正元年癸卯六月七日未時生,母為媵妾李氏;本月卒。
第三女,雍正六年戊申正月十三日寅時生,母為側福晉管氏管有倉之女;本時卒;
第四子未有名,雍正六年戊申十二月二十二日生,母側福晉方佳氏,四品典衛方文彬之女;雍正九年辛亥三月二十四日辰時卒,年四歲。
第四女郡主,乾隆元年丙辰七月十五日申時生,母為側福晉方氏方文彬之女;乾隆十八年癸酉正月,嫁富察氏明亮;郡主道光五年乙酉四月初一日未時卒,年九十歲。
第五子世子品級弘昆,乾隆四年己未九月二十五日卯時生,母側福晉方佳氏,四品典衛方文彬之女;乾隆十五年庚午三月二十日寅時卒,年十二歲。
第五女鄉君品級鄉君,乾隆五年庚申正月二十一日亥時生,母為庶福晉王氏王德政之女;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二月,嫁博爾濟吉特氏袞齊拉喜;鄉君嘉慶二年丁巳二月初十日卒,年五十七歲。
第六女,乾隆六年辛酉六月十四日卯時生,母為側福晉方氏方文彬之女,與第四女同母;女乾隆八年癸亥十二月三日亥時卒,年三歲。
第六子未有名,乾隆七年壬戌四月二十九日未時生,母側福晉方佳氏,四品典衛方文彬之女;本月三十日丑時卒。
嗣孫和碩履端親王永成,高宗純皇帝第四子。略。

皇十二子與蘇麻喇姑

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康熙的十二子胤裪降生。這年,太皇太后73歲,蘇麻喇姑也年屆古稀,但她依然身體健康,頭腦清晰。康熙遵照祖母的意圖,在胤祹出世不久,就托給蘇麻喇姑撫養。清室妃嬪或宮人所生皇子,有付託他人代養的先例。如康熙的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寧,幼時交給“殷實官員撫養”;康熙的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自幼由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撫養;皇五子胤祺放在皇太后宮中撫養。但把皇子交由侍女撫養並不多見,說明蘇麻喇姑的實際地位和在太皇太后、皇帝心目中的分量非同一般。胤祹的生母萬琉哈氏,此時尚未受封,康熙五十七年才冊封為定嬪。蘇麻喇姑教育有方,康熙把兒子托給她,有拜師的意義。同時,也是太皇太后考慮到蘇麻喇姑獨身一人,生活寂寞,孩子會給她帶來歡樂。
蘇麻喇姑把胤祹“自幼養大”。胤祹對蘇麻喇姑的稱呼,與其他皇子不同,不稱“媽媽”,而稱“阿扎姑”。“阿扎”,滿語,與“額涅”含義相同,即母親、額娘。後面加一個“姑”字,變成了“母姑”。“阿扎姑”是胤祹對蘇麻喇姑獨用的稱呼,他親切地稱:“我的阿扎姑”。稱“母姑”比“媽媽”小一輩,但母與子關係更親切,有不是親娘,勝似親娘的意味。如果不是地位所限,蘇麻喇姑就該是胤祹的養母了。胤祹與“阿扎姑”共同生活20年。蘇麻喇姑在他身上投入的愛撫,既充滿慈母的切切舐犢之情,又飽含嚴師的諄諄育才之道。她以言傳身教,培養胤祹的品德和才幹。胤祹長大後,在遵父皇之命辦理的諸事中,表現出虛心和幹練。康熙晚年,諸皇子爭嗣,攪得宮中雞犬不寧,而胤祹竟不曾介入。康熙四十八年封他為貝子,此後,凡父皇出遊必令其隨從。乾隆朝,晉履親王,授議政大臣。和他的“阿扎姑”一樣健康長壽,79歲而終。從這點看出,蘇麻喇姑是成功的,她默默地為皇室做出又一奉獻。
太皇太后歸天將近20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二十七日,年近九旬的蘇麻喇姑突然一病不起,“腹疼痢血,食不下咽”。幾位在京的皇子,都像對待自己的親“媽媽”一樣,前去探望,盡心護理。胤祹尤其殷勤,自阿扎姑生病之日起,就與福晉日夜在病塌旁守護。皇子們隨時向巡觀塞外的皇父奏報病情,商量治療之策。蘇麻喇姑“從小不吃任何藥”,拒絕醫治。康熙知道她從來不肯吃藥,讓皇子說是草根煮雞湯,勸她服用,她說:草根“也算是藥”,仍加以拒絕;只允許請喇嘛念經,還“只是為主子念佛祈禱”,認為自己的病已到盡頭。九月七日,蘇麻喇姑與世長辭。
蘇麻喇姑得病到逝世安葬,康熙都打破常規,給予特殊的、高規格的待遇。蘇麻喇姑身為侍女,其疾病的治療由皇帝和皇子主持、商量,由皇子及其福晉護理;康熙出巡在外,通過書信指導皇子看護、治療。蘇麻喇姑死後,在京皇子除年幼者外,立即全部到場,分工辦理善後;康熙得信,指示:“將媽媽存放七日後,再洗身穿衣。因朕十五日才能抵京,故再存放七日,俟朕到家後再定奪。”他親自決定和料理蘇麻喇姑的後事。這是超越通常慣例的。皇帝和皇子們只能在自己的親人患病和去世時,才一齊親臨辦理諸事;說明皇帝一家實實在在把蘇麻喇姑當成親人。
按清朝宮內規矩,用人及下層妃嬪,凡得重病,一律遷移出宮,到固定的住所養病,如今北京景山東街的吉祥所便是其中之一。類似住院隔離療養。為的是避免在宮中傳染疾病。而皇室重要成員則可在原住處養病、治病。蘇麻喇姑得的是傳染病,在宮內她的住所,一直末動,皇子們心照不宣,沒有人提起遷出之事。康熙惟恐皇子們遵守成規,特寫信囑咐:“***病重大,恐怕你們將她移至養病之所;就在平日住的地方養吧。萬一已經移住了,將此諭告知(媽媽)後,務必還搬回去住。”皇帝與皇子們想到一處:躺在病榻上的是自己的“額涅媽媽”。
蘇麻喇姑的遺體安放後,胤祹悲痛不已,對三哥胤祉說:“阿扎姑自小把我養大,我未能回報,就出了此事,我請求能住守數日(守靈),百天之內供獻飯食,三七念經。”但內務府說,無供獻飯食及念經之先例,胤祉請示父皇,康熙認為胤祹是對的,特予批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