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是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了我們人是什麼又可以是什麼,而不是規定人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告訴我們惡為什麼總是散發著誘人的氣息。從社會學及生物學的視角揭示了人的各種行為的必然性---尤其是惡。或許讀者看完後會覺得恍然若失,但是“認識自己”這決非苛求,而是人類為自己找到合乎本性的道德,同時也是使自己遵守合理道德規範的前提。追根溯源,人類之惡,實來自其動物性本能。同樣道理,人類之善,也與生俱來。惡之所以吸引我們,是因為人類社會的道德約束力量無法徹底約束人類的天性之惡,對惡感興趣,是因為我們自己就有惡的衝動。有時道德對天性的過分約束,會導致相反的效果———惡的爆發。在這個意義上,高尚的甚至嚴厲的道德要求並不總是對的。
奧地利學者弗朗茨·M·烏克提茨在書中一開始就引用叔本華的這樣一段話:“人類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個小孩一樣,如果你過度溺愛,他就變得很不聽話;所以你對任何人都不能過於隨和,過於親切。”烏克提茨還轉引瓦特松的話:“惡享有某種特權。它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壞蛋身上有一種引人遐想的力量,而這是任何一位美德的使者都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