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德無陋

惟德無陋

語出柳宗元所書《箕子碑》中“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表示使德行不再鄙陋。

惟德無陋
【解釋】使德行不再鄙陋
【出自箕子碑
【原句】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
【原句釋文】等到被封在朝鮮,推行道義來訓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遠,以便發展推延殷朝宗緒,使外夷變為華夏,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
【原段】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聖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並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辱於囚奴;昏而無邪,聵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聖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範》”,法授聖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叢於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原段釋文】在殷紂王那時候,大道背棄,政治混亂,天威顯示不能加以制止,聖人的教誨毫不起作用。犧牲生命以便維護天命國運,確實是一種“仁”德,只是不利於家族的延續,因此箕子不去這樣做;委身降順以便保存自己宗廟的奉祀,確實也是一種“仁”德,只是參與滅亡自己的國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這兩種辦法,已經有這樣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隨順適應這混亂的世道;隱藏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在囚犯奴隸中受屈辱;貌似糊塗卻不去做邪惡之事,形同柔弱而卻自強不息。故而在《易》中說;“箕子能做到韜晦。”這就是蒙受危難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於是便獻出治國的大法,因此成為聖君的老師,使周朝的人們能根據這些法則來調整倫理道德。創立典章制度。故而在《書經》中說:“因召回了箕子而寫成了《洪範》。”這便是將治理天下的法則傳授給聖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鮮,推行道義來訓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遠,以便發展推延殷朝宗緒,使外夷變為華夏,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變化發展,自己能獲得其中的正“道”,難道不是偉大的人嗎?
【注釋】
:商代最後的君主,也稱帝辛,舊史稱他荒淫無道,殘暴專橫,激 起人民的怨恨後被周武王所滅。
明夷:《周易》卦名。明指太陽;夷,滅,指太陽落山。本將引文即 出自《周易·明夷》。這裡的意思是說箕子能韜晦,在艱難之 中,保持正直的品德。
彝倫:即指倫理道德。
洪範:《書經》中的一篇。洪,大;范,法。舊說認為是箕子向周武 王陳述的“天地之大法”。近人疑為戰國時的作品。
:同“其”,意為他或他的。
:身體,自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