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報告

傳統的性會性別角色體系中,男人是“強者”,以父親、丈夫、情人的面目出現。由於婦女進入工作場所,男人也便試圖將他們的這些傳統形象帶入工作關係中,繼續扮演工作中的“父親”、“丈夫”和“情人”,這樣有助於他們左右女人,保持與擴張男性權威或曰男性霸權。

圖書內容

五百餘位青年知識女性的情愛、性愛自述。完全由女人們自己發出的真實聲音,來自她們內心深處的心靈道白。本書涉及性啟蒙、性騷擾、性幻想、初戀、失戀、性愛、婚姻、生育、外遇、性別角色等諸多方面。全方位展示當代城市青年知識女性的情感與性愛生活。了解別人的目的是對照自己。透過她們關於情與性的自述,您可以找到自己的坐標,確定自己的生活。本書挑戰了傳統的寫作方式,您對此可能一時無法完全接受,但閱讀此書無疑將使您獲益匪淺。

作者簡介

作者:方剛

方剛,性社會學者,性學博士,執教於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心理系,在國內外出版著作30餘部,在台灣出版有8卷本文集,曾在數十家報刊開設專欄。國際婦女健康網路等組織的成員,男性解放學術沙龍召集人。主要從事性社會學,以及性別研究。

相關介紹

1997年秋天,我開始陸續在一些期刊上進行兩性調查,所採取的形式通常是,每期公布一個調查主題,請讀者就此主題寫來他的相關經歷與感受,然後我有選擇地在刊物上公開評點。這一形式所獲得的熱烈反響,是我最初所未預料到的。最多時,我一個月便可以收到500多封讀者來信。

情愛報告-方剛的其他圖書

情愛急診室

緣份立交橋

外遇女人

當今中國青年女性情愛報告

男性要解放

外遇中的女人

外遇進行時·外遇中的男人·外遇中的女人

中國多性夥伴個案考察

寫作背景

背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性騷擾”嗎(1)

因為我們對性騷擾的理解往往過於狹義,因此,許多時候我們可能疏忽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性騷擾。

性騷擾一詞是由美國女法學家凱薩琳.麥金農於1974年提出的,一名美國婦女因為逃避上詞的騷擾而不得不辭去工作,但因為是由於“個人原因”辭職的,所以無權享受失業救濟,便訴諸法律。麥金農在為她打官司的過程中首次提出性騷擾這一概念。1986年,美國最高法院認可了性騷擾的提法,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在歐美許多國家,法律都開始對性騷擾進行立法。

性騷擾本質上是一種性別歧視,因此,在我看來,任何一種性別歧視都可以歸入廣義的性騷擾。

性騷擾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新語彙,我們過去習慣於使用“耍流氓”。耍流氓被認為是道德問題,而性騷擾明確地提出了法律概念--不是品質不好,而是犯法了!

給性騷擾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遠非想像的那么簡單,它可以是對我們身體的侵犯,也可能是對我們精神的敵對行為;可能是男人針對女人的,同樣可能是女人針對男人,甚至同性別間的人加與的;還可能僅僅是對某一性別的歧視態度與行為。性騷擾概念越寬泛,越有利於一個理想的平權世界的建設。

對身體的侵犯是較易判別的,但是,黃色笑話、色情的眼神、與性有關的雙關語、性玩笑、強邀共進晚餐、色情畫片等等,都構成了性騷擾。同樣,追問個人的性生活、強行對別人講述自己的性經歷、對個人的著裝或身材做性方面的評語、散播關於別人的性隱私的謠言、打電話而不出聲音或在不受歡迎時打電話、過分殷勤被婉拒後仍堅持、在別人面前做出撫慰自己身體的不當運動、贈送與性有關的私人禮物、猥褻的動作......所有這些都可歸入性騷擾。

目錄

第一章:性啟蒙

性慾是與生俱來的,性卻不是無師自通的。將與生俱來的性慾引導到健康、良性的軌道上,是社會的責任。但是,我們的錯誤在於:對與生俱來的性慾要么放任之,要么扼制之。結果是一樣的:本應該是良性的性啟蒙歷程中,充滿了種種悲劇的因素。

第二章:性夢與性幻想

對於女性來說,性夢發生的活躍期多在20~40歲之間。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性生理與性心理逐漸成熟,對異性產生一種愛慕與傾心,有時也會出現性衝動。這種性衝動在清醒狀態下被理智所抑制,然而在進入夢鄉時,性衝動卻不受理智的束縛,並通過大腦皮層的興奮灶而活躍,於是便出現在夢中與異性擁抱、親吻等幻境。

第三章:性騷擾

我自己曾領導過一個編輯部,並規定在辦公室里任何人不得抽菸。一位漂亮的崐小姐卻嫵媚萬千嬌滴滴地對我拋著媚眼說:“讓我抽吧,好嗎?”我當即視之為性騷擾。在我的概念里,任何通過強化性別的手段,誘使對方以便達到自我目的之行崐為,均可視為性騷擾。

第四章:初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特約主持人自己還沒有談戀愛的時候,便看過一部當時極火爆的話劇--《初戀時,我們不懂得愛情》。“初戀”的調查回復,似乎也都在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我們通過初戀成長,通過初戀演練愛情。

第五章:失戀

失戀是人生重要的情感體驗。無論層次深淺,從未體驗過失戀的人是極難一遇的。失戀通常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它將我們帶入苦痛中,甚至連人生的意義也在此時受到質疑。苦痛的根源是,戀情的付出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我們無法淡然地承受這種喪失。許多失戀的人,都想到以結束生命的方式逃避這種苦痛。

第六章:戀愛中的其它狀態

初戀與失戀,無疑是最令我們刻骨銘心的愛情體驗。與此同時,在人類微妙而複雜的戀愛關係中,還存在著更多的狀態,本章便試圖展示其中的幾種可能。

第七章:愛情觀念與經歷

愛情觀是重要的人生觀。愛情觀曾經被塑造成一個模式,正如當時人生觀被要求的單一化一樣。一個人本的社會中,我們看到,愛情觀開始呈現多元狀態。

第八章:首次性交

因為我們習慣於看重“第一次”,所以“第一次”便顯得格外重要了。如果說,“第一次”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愛觀,絕不是誇大其辭。它的意義不僅關乎生理,更關乎心理。女人背負的腐朽貞操負荷總是過重,很多女孩子還被不負責任的父母和傳媒灌輸了太多關於性愛及“第一次”的恐怖思想。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次”愈發重要了。

第九章:精神戀愛

許多女性都相信精神戀愛的存在。精神戀愛一直被作為一個美好、純淨的理念在我們的生活中澎漲,特別是為女性推崇。然而,在我看來,精神戀愛理念之所以能夠如此頑固,與維多利亞時期對性愛的虛偽的否定態度密切相關。一方面視性為恥,更視非婚的性為恥,另一方面對異性的嚮往又不可阻止,於是便生出了“精神戀愛”。

第十章:婚姻關係

滿世界都響著對婚姻的牢騷。今天的人們將最多的咒罵給了婚姻。婚姻似乎已經“罪大惡極”了,到了我們只有徹底將其剷除才有快樂之希望的地步。但是,與此同時,人們仍不斷地湧進婚姻。“城裡面的想出去,城外面的想進來”,想迴避這被引用得濫了的比喻也成為不可能了,它生動得幾乎成了“婚姻鐵律”。

第十一章:生育

曾幾何時,說一個人不能生育算作相當刻薄的罵人話。不能生育的男人不像男人,不能生育的女人則徹底算不得一個女人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育是婚姻中的頭等大事,這件事沒辦好,便沒臉見人了。今天,我訪談的一位女性則說:“讓他們說我不能生好了!”

第十二章:外遇

認識他時,我剛與相交四年的男友分手,男友善良而溫存,但不是那種優秀的基因組合。因此,儘管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我仍然不甘心為生命而受苦。我渴望被征服,渴望有一個男人能讓我與他一起為了信仰與理想並肩而戰。

第十三章:性的觀念與體驗

性的觀念與體驗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什麼樣的觀念決定了將有怎樣的體驗,人的體驗則又將影響著他的觀念的形成。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追求某種體驗,卻持有完全相反的性觀念,這便如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或是為了某種特殊原因的禁慾者或行為受阻者,同時也包括內化的傳統道德觀念與自我生命欲求正在內心深處激烈搏鬥的人士。

第十四章:社會性別角色

社會性別角色是文化對男人和女人在著裝、舉止、性情、行為、處世等方面的要求。如果符合這要求,便是符合社會性別角色,被視為正常、優秀、傑出;如果與這要求相左,甚至背道而馳,則可能被視為反常、無能、怪癖。

第十五章:理想的兩性關係

在這種強加給我們的觀念下成長,我們完成了所謂的“觀念內化”。成年之後,我們以為自己擁有的理想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而事實上那並不是我們獨立思考的結果,而是一種“文化奴役”--我們的理想早在我們幼年時便被按著一個同樣的軌跡一點點塑造成形了。

情愛報告

2011年,未婚者還在玩“If you are the one”的選擇遊戲,已婚者成了恩愛、捐腎、複合、家暴、出軌、私奔的新聞主角。愛情依然迷人、依然坎坷,當代人的問題是:不是沒有愛,而是愛什麼?

文/孫琳琳

從2011來到2012,尋找情感歸宿依然比尋找諾亞方舟更重要。

2011年,英國王子和瑞典女王儲分頭大婚了,幾樁娛樂圈的童話姻緣卻意外解體了;大齡青年隨手拍上微博求解救也就罷了,女博士竟因“在蚌埠找不到愛情”將不準她辭職的安徽財大告上法庭;徒步1800公里求婚的小伙子,你有車有房嗎?為《婚姻法》新司法解釋雀躍的女孩,儂曉得“貞操是給婆家最貴重的陪嫁”(上海人大代表柏萬青語)?月入4000元才有資格戀愛嗎?如果另一半在捷運里大聲罵你窮罵你是垃圾,你還愛她嗎?

這一年中國人實際上被更多人惦記了。每逢周末和節假日,簡訊每隔半小時左右必會到來:愛馬仕定製圈層豪宅、零利率購車方案、紐西蘭直送奶粉、商場店慶禮券、中國電信話費積分……你填過資料的網站全能在生日這天準時送上祝福,你知道資料泄露了,但為什麼老是泄露給系統,而不是愛你的人?

你問什麼是愛?羅蘭·巴特比喻用得最好:“不見對方,就像我的頭被按入水裡一樣滋味;我快要溺死了,呼吸不濟了,經過這種窒息,我才重新認識我要尋求的‘真諦’並練就了愛情中必不可缺的執著。”

日本百歲女詩人柴田豐曾在詩中寫道:“就算九十八歲,也要戀愛呀。”世界這么熱鬧又這么冷清,我們還是想要愛上什麼人。因為愛是“碎浪和岩石之間的野蠻交易”(沃爾科特語),是可靠的信仰,帶你從PM2.5超標的渾濁世界中解脫。工作、賺錢、出名、交際實際上都僅僅是生存之道而已,快樂之道是有人讓你忘記這一切,哪怕只有片刻。

關於情愛的十個真相

談戀愛亦如炒菜,要掌握如何令感情不夾生,也不過於綿軟。這一門手藝,沒有專業課可上,非得親身實踐不可。

愛情當事人並非簡單地劃分為男與女,因為男女之中都有情感的勝利者和受害者,當然還有相濡以沫的好伴侶以及看破紅塵的非常男女。這些人當中,我們要特別為處於食物鏈最低端的被動者和傷情者說明真相,這既是關於過去傷你至深的那個人的真相,也是關於未來待你如珠如寶的那個人的真相。

一、女人不太關心愛情本身

在確立愛情關係這件事上,男人更簡單直白也更行動派,而女人最大的快感則來自關係懸而未決時的心理和生理體驗。一旦關係明朗化,女人的注意力就會不自覺地轉移,開始操心跟愛情有關的周邊事物,比如結婚儀式、家庭財務、婆媳關係、生育時機等。

二、男人都是孩子

2011年微博上流傳的最佳蒼井空(微博)語錄:“見過很多類型的男人後,最終覺得男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單純,即便年紀大了也還是像小孩子的感覺。如果一個男人總讓女友感到他的成熟,那么我想,這個女人可能沒有能走進他的內心。”即便是80歲的傳媒大亨默多克,依然被老婆公然勒令馬上刪除Twitter上調侃英國的博文。鄧文迪說:“魯伯特只是在說笑話,我保證!!!”

三、初始魅力來自身上的標籤

你是誰,便配得到怎樣的愛情。希臘船王再婚的對象只能是傑奎琳·甘迺迪,麥可·傑克遜忘年也要戀伊莉莎白·泰勒,只有麥當娜才有機會被小男友死纏爛打。初始魅力來自身上的標籤,但持久之道還是要看別的,比如性格、相處等。2011年12月26日,第四次結婚的女歌手辛妮·奧康娜新婚16天就離了。

四、“我不會為了一根香腸而買回整隻豬”

2011年年底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如火如荼之際,有人勸蔡英文不如回家結婚,她回擊道:“我不會為了一根香腸而買回整隻豬。”類似的言論是,男人說自己不會為了一杯牛奶買下整頭牛。總有人不把愛情列入計畫,那是因為他們正享用更強力的春藥,比如金錢、權力、名氣和更多人所謂的“事業”。

五、女人需要更多的讚美

《中國經濟周刊》揭露騙子公司靠網戀斂財,利用在海外中國女人的寂寞芳心,付出超劑量的讚美,有時一筆竟能騙到數百萬。大多數女人只記得別人對她的恭維,而不具備對自我的欣賞力。所以得到更多讚美的女人更容易在男女關係中感到自信和快樂。她們通常也認為婚約是對女人最大的讚美,所以女人比男人更渴望婚姻。

六、愛情會讓人有所改變

愛一個人不是只能妥協適應,也會給你帶來正向能量。一個羞怯的男人會在愛情中變得勇敢,前提是你給他足夠的讚美和愛戴;一個剛強的女人會在愛情中變成綿羊,前提是你讓她看到,卸下貞德的盔甲不會被愛的子彈所傷。

七、女人比男人更現實

叔本華告誡男人:“女人絕對比我們更加現實,看到的只是事物原貌,而我們一時興起,就容易誇大,耽於幻想。”相比男人,女人是現實主義者、樂觀主義者,善於尋找捷徑、禁止痛苦,這也是很多外表並不出眾的女人受歡迎的原因。

八、高調的愛情難以善終

內心有詩意的人,不會拿詩做文身。美好的愛情是不宜傾訴的,說破即會遭嫉妒、懷疑、八卦。今年離婚的幾對明星,何嘗沒有過好愛情?謝霆鋒曾表白:“我把這條命給你,要拿就拿。”但如果重來一次,他們一定很想銷毀當年秀恩愛的證據吧。

九、新生命是愛情的終結者

與前男友複合的鄭秀文(微博)講明:“不結婚、不生子。”常有優質女人享受愛情,不婚不育;也有男人自詡情聖,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但是腎上腺素的效力有限,家庭才是中國人的宗教,孩子則是神祗。天雷勾動地火的結局基本相同,即被呱呱墜地的小生命所終結,管他是你生不是你生。

十、愛情的反面是陌路

真不愛了做什麼都不相干,對前任仍保持友好或仇恨,因為當年的愛情還未盡興。溫莎公爵夫人說:if you can afford it, there is no pleasure in buying it. (若買得起,買它有何樂趣。)用在愛情上同樣貼切,你所心心念念的,無非是那承受不起的。

被社會暗示殺死的人

2011年,肖艷琴被愛情折騰夠嗆。因為她,又想起四年前為情自殺的北京女白領姜岩。她如今躺在香山金山陵園七號護欄一排四號,不知那個讓她不甘心的男人,後來有沒有去看過她。

大多數愛情悲劇都有點類似:你並未被摧毀,只是廢物一樣被丟棄在那兒。羅丹對待卡米耶·克洛代爾是這樣,郭沫若對待佐藤富子是這樣,前夫對待姜岩和肖艷琴也是這樣。

在歌德筆下,少年維特為得不到早已許配他人的少女夏洛特而自殺。勃蘭兌斯在《十九世紀文學主流》中評論到:“它表現的不僅是一個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個時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今天,愛情悲劇使我們有痛感,也是因為它照見了整個社會的真實。

是誰告訴你,愛情需要宣誓和鑽石?是誰告訴你,吃苦受累他就會感念?是誰告訴你,嫁給他就從此有權查他的手機和聊天記錄?是誰告訴你,發現第三者要去勸退她?是誰告訴你,可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姜岩或肖艷琴,她們都是社會暗示的迷信者和受害者,假想有潛在的道德裁判者站在自己一邊,這是悲劇的核心。而事實上,二人關係中只有你們倆,相處之道是隨機的、具體的,在關鍵時刻,你必須懂得自愛或割愛。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莫泊桑說。

沒有什麼愛情模式,一見鍾情也好,日久生情也好,兩個人在一起是偶發事件。你們出現在彼此生命里,但是並不一定能長久地共處。在每期五千萬觀眾的注視下,《非誠勿擾》(微博)牽手成功那么多對男女,但繼續交往的有幾對,傳來婚訊的又有幾對?不如把每一次與愛情的相遇都看作機遇,享受水到渠成的結合,也享受那種打耳光般又疼又爽的愛情。

壞女人上天堂,好女人……

加拿大女歌手艾薇兒說:“我文身、抽菸、喝酒、說髒話,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真正的賤人喜歡裝無辜、裝清純,喜歡害羞,喜歡穿粉色衣服。男人膚淺,都只看表面。所以,他們只能錯過好姑娘,然後被賤人騙得痛不欲生。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誰才是真正的賤人。”

如果真有好女人和壞女人之分的話,艾薇兒的話大概是前者對後者的吐槽。如果壞女人真比好女人吃香的話,做壞女人也沒有什麼不好。

而最近主演了舞台劇《情話紫釵》的香港藝人何超儀(微博)說,自己婚前在一夜情中尋找愛情,指望對方事後能喜歡上她,但結果卻往往是讓雙方都受傷。

“好女人”呢,卡恩的妻子安妮·辛克萊被法國女性雜誌Terrafemina評為2011年最受法國人歡迎的“年度女性”,因為她堅決地忍受了丈夫的性醜聞。“作為一名政治家,學會引誘很重要,只要我和他還彼此吸引,這就夠了。”

蒙田說,人要有三個頭腦:天生的、生活中得來的、書中得來的。女人也該有三個頭腦:天生的,自己經歷中得來的,別人故事裡得來的。不管你是什麼類型的女人,回頭想想這么多年來經歷的和看到的,每次你都快樂嗎?你的溝通能力有進步嗎?有什麼事啟發了你的未來嗎?“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廖一梅語),別沉浸在情境中無法自拔,誰也不是天生的好女人或壞女人,判斷清楚,成為哪一型更有利於你的愛情。

新浪微博紅人“急診科女超人於鶯”講過一則好女人吃虧的小故事:“一朋友,結婚後精心伺候老公,懷孕末期仍洗衣做飯,跪在地上擦地,而老公什麼都不乾。當時我教育過她好多次,讓她改掉這些‘毛病’,男人不能這樣慣,時間長了認為一切都是應該,她不聽!終究因為乏味,男人提出離婚。男人其實喜歡女人小小的抵抗,再被無情地鎮壓,一來一回,方顯情趣!”

沒有在情感上被動的人,只有不喜歡你的人。

男人到底喜歡好女人還是壞女人?張愛玲早看透了他們:“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女人,她們完全就是個謎啊

“當我與一個人交歡時,我總是覺得他從我的陰道偷去我的創作靈感。”24歲的時髦女孩Lady GaGa自私地說。而另一方面,陝西鹹陽的妻子劉群,卻能將腎捐給患尿毒症的丈夫。

《新科學人》雜誌問英國物理學家霍金:“讓您思考最多的問題是什麼?”他道:“女人,她們完全就是個謎啊!”

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國適婚男性人口的絕對過剩會越來越嚴重,且至少延續到2030年。男人的愛情也受到更多現實問題的擠壓,比如說買房、買車、承擔家庭開銷就被認為是男人應該首先承擔的責任。很多女人對自身的期待值並不高,卻要求男人有野心和成功的渴望。

而且不知是不是因為女人更富表達力,“剩女”似乎比“剩男”獲得了更多話語空間。香港單身女性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0歲,仍可以不疾不徐。但也有研究表明,30.4%的港女為了不錯過適婚年齡而結婚。相親節目中女性對男性的挑選實際上是一種假象,只要完成基本的自我建設,在台下,大多數男人都比女人擁有更多的選擇項,更何況還有條件優越的“高帥富”。

有一個笑話:一個男人要在三個女郎中選擇一位結婚,他給了每人一筆錢,觀察她們如何處理。三人做法各有千秋,最後,男人選擇了——胸大的那位。

男人是視覺動物,面對異性的第一反應永遠是,“她年輕漂亮嗎?”走出中年之癢的倪震說:“愛情是不講道理的東西,即使再理想、再講邏輯的人,意亂情迷時也會一概不顧。”這話用在2011年兩次私奔的王功權身上不知是否貼切?

但也不要因此就武斷地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男性價值觀的另一個特點是,他們更看重付出和承擔。看一個男人的品行,要看他如何對待弱小之物和身邊的女人。

日本作家眉村卓,每天為患癌症的妻子寫一個讓她開懷的小故事,寫了1778天,直到妻子去世。阜陽司機張有田,照顧癱瘓的妻子12年,每次出車都把她帶在身邊看風景。 “她要發脾氣,我就嘻嘻哈哈笑;她再發脾氣,我就唱情歌。”在結婚56年紀念日上,武漢男人石建湯為年輕人支招。

“我不是混蛋,你也不是天使。”電影《親密敵人》的宣傳語道出了男人的心聲。

生於1970年的孫紅雷說:“我長大了,我需要溫暖的家,需要自己的小孩,需要正常人的生活。事業在前三十幾年的密度和強度影響了我的一切思考和行動方式,負責任地說,如今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結婚,但我會為之努力。”

“小說《帶閣樓的房子》中,男主角畫家有這么一段心理獨白:‘我滿腔的溫情,心裡平靜,滿意自己。我滿意的是我還能夠入迷,能夠愛人。’時光流逝,情隨境遷。安東·契訶夫的時代自不待言,就連閱讀他的時代也顯得那么遙遠。唯一剩下的記憶,和小說中的畫家一樣,入迷過,愛過,我對此也算滿意。”生於1948年的何多苓說。

這是男人對過往感情最中肯的評價,但並不是結束語。生於1933年的渡邊淳一補充道:“如果我們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87歲老兵徐友根,至今還在尋找65年前在深圳失散的香港戀人李玉:“1946年內戰被迫分離,你哭倒在碼頭,我躺甲板仰天長嘆。我還在牽掛你。”

我不相信幸福,但我相信你

2011年最後一天,星雲法師在高雄佛光山為183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人福證,鼓勵他們做“第一等”夫妻:“結了婚就不要再看了,因為結婚後是要用心、用愛,不是用眼。”

婚姻本就是一種契約關係,當代人更加是不由自主地將愛情和婚姻流程化。一戀愛就買房,買了房就結婚,結了婚就“封山育林”,懷孕期間就買車……“我的倦意無邊無際,無望的勞作深不見底”(吉皮烏斯語),大家都跟著約定俗成的社會邏輯走,因為這樣最省心、最便捷,不容易跟別人不一樣(跟別人不一樣通常被視為活得不好的表現)。

更輕巧省事的“裸婚”出現於2008年,在2011年再度成為關鍵字。百合網發布的《2011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68%的裸婚人士表示很幸福。與68%的幸福形成反差的是,近七成女性仍然表示“男性有房才能結婚”。

“裸婚”也好,有物質基礎的婚姻也好,似乎都沒有解決固有的社會問題,婚前性、物質基礎、獨生子女政策等,這些仍是年輕的夫婦們必須面對的。

這邊是新人們不顧一切地要在一起,那邊是每天5300對夫妻分道揚鑣。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31個省份有146.6萬對夫妻登記離婚,離婚人數已連續8年遞增。年底,“李陽家暴事件”又使中國家暴問題浮出水面,《紐約時報》的報導稱,中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存在家庭暴力現象,90%的施暴者是男性。

2011年,50歲以上夫妻的離婚率也大大上升。心理學家莫羅和亞當斯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人,對愛情和“性福”有著更為強烈的信念。很多人因為不能恩愛如初,寧願不要白頭到老。

王子和公主們的婚姻又如何?摩納哥親王的南非新娘婚前三度試圖落跑,瑞典女王儲下嫁平民健身教練惹了不少爭議,英國王子威廉愛情長跑10年才完婚,隨即又生出王妃凱特不能生育的新八卦。童話愛情遇到婚姻也會變成不浪漫的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