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一中

息烽一中有9個學科教研組,每周堅持開展教研活動。 2003年11月,“一市三縣”高中課堂教學演示研討會在息烽一中成功召開。 2002年,息烽一中被貴陽市人民政府評為“消防工作先進集體”。

貴陽市息烽縣第一中學簡介
息烽縣第一中學,原名息烽中學,其前身是息烽縣立初級中學,創建於1940年,原校址在底寨文昌閣。經三次搬遷後,1955年,縣人民政府在縣城北門新修教學樓,增設高中班,成為縣內第一所完全中學,2003年辦成獨立高中。學校位於縣城中心,東北面與東門小區相鄰,南抵鎮府路,西接東風路。交通便利,聯繫方便。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假山池沼相映成趣。息烽一中是貴陽市14所優質高中之一。
校園占地面積34632m2,運動場地14000 m2,綠化面積8000 m2,校舍建築面積20375 m2。教學樓有教室54間,辦公室25間,會議室1間。實驗大樓內設有物理、化學實驗室各4間,生物實驗室2間,實驗設備齊全。微機教室、64座語音教室、多功能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圖書室和閱覽室各1間,藏書30000餘冊。學校建起了具有雙向監控功能的數位化校園網,每間教室都安裝了“三機一幕”。現有43個教學班,學生2226餘人,教職工164人,其中專任教師131人,中學高級教師21人,中學一級教師39人。
息烽一中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堅持“管理謀發展,科研促教改,質量求生存,全面育新人”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等原則,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校工作常規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展創新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已培養高中畢業生6410餘名,為國家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2580餘名,其中本科生1620多人,重點院校270多人,為息烽縣經濟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來,在息烽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息烽一中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先後修建了實驗大樓、新教學大樓,改建了運動場地,綠化校園環境,教育資源不斷充實,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實施“普及實驗教學”工作中,學校高度重視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使實驗教學躍上了新台階。理、化、生實驗教學開出率為100%。2004年6月,學校“普實”工作經省“普實”驗收團專家驗收合格。
息烽一中實行教師聘任制、教師教學質量末位淘汰制、領導幹部責任追究制等制度,對班主任工作和學科教師教學工作實行量化管理,對學生實行獎學金制,每學期至少用20000元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這一系管理措施的落實,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機制,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2000至2004年,五年共考上重點大學103人,一般本科686人,大專830人。
學校重視培養學生個性特長,辦有音、體、美特長班,建有學生合唱團、體操隊、武術隊、學生男、女籃球校隊及摔跤班。學校是貴陽市委宣傳部授牌的“《校園歌聲》新歌演唱基地”。學生在市、縣級組織的學科知識、寫作、演講、合唱、體育等各種比賽中多次獲獎。近年來,為高等院校輸送了不少音、體、美特長學生。
息烽一中有9個學科教研組,每周堅持開展教研活動。每學期,教導處對教研工作進行督查、考評,並評出先進教研組給表彰。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參加市、縣教研活動,並承擔有一個國家級課題和兩個市級課題。2003年11月,“一市三縣”高中課堂教學演示研討會在息烽一中成功召開。1998年以來,有11人在省、市級優質課評比中獲獎,教師出專著四部,有近百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50餘篇論文分別獲全國特、一、二、三等獎。
學校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對住校生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學生食宿、通訊方便。晚自習,有教師輔導,寢室有生活教師管理。學校樹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每天24小時有門衛、保全值班巡邏,杜絕了外來干擾,加強了安全保衛工作。2002年,息烽一中被貴陽市人民政府評為“消防工作先進集體”。
息烽一中狠抓精神文明建設。1998年,被貴陽市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01年,中共貴陽市委授予學校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學校團委多次被共青團息烽縣委授予“紅旗團委”稱號。
目前,息烽一中校園建設第二期工程正在抓緊進行。投資300多萬元修建面積6220平方米可容納1000名學生住宿的第二幢學生宿舍樓,預計2004年12月底竣工。還將投資500萬元修建第二運動場、大門、圍牆等設施。在近3年內,息烽一中的校園面貌將發生更大的改觀。
面對中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全校師生同心同德、振奮精神,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打造息烽一中品牌,以新的形象豪邁地走向輝煌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