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孫·春暮

《怨王孫·春暮》是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主旨為思婦念遠,通過描寫春暮時節的景物以及女主人公對“遠信”的痴想,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京城思婦獨處深閨的形象。全詞語言工巧,情感真摯,尤其是詞的結尾以白描手法描摹月色,更見詞人遣詞之精工。

作品原文

怨王孫 ·春暮

帝里春晚 ,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 ,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舍 ,又是寒食也 。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怨王孫:詞牌名,有多體。據《詞譜》,此調以秦觀同名單調詞為正體。此詞為變格,雙調五十三字。

⑵帝里:猶帝鄉、帝京,指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這裡指東京汴梁。

⑶遠信:遠方的書信、訊息。

⑷拚(pàn)舍:割捨,捨棄。

⑷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⑹梨花:此處為見梨花思遠人之意。梨,諧音“離”。

白話譯文

在京城的暮春時節,在重重門庭、深深院落中,階前綠草萋萋,黃昏的天空,看不見大雁的蹤影。佇立樓上等候音訊,而音訊全無,心中幽恨綿綿不絕。

多情人當是多煩惱,想不思念心裡卻又難以割捨,倏忽間寒食節又到了。夜深人靜,鞦韆空蕩,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潔白的梨花沉浸在銀色的月光里。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為李清照婚後作於汴京,或與《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於同時,是在暮春時節,趙明誠出遊不歸,李清照幽居獨處所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春暮時節的景物和描繪主人公對“遠信”的痴想,刻畫了少婦獨處深閨的形象。愛人不在身邊,閨中寂寞無聊,又正是紅花衰敗,“草綠階前”的暮春時候,閨中少婦更提不起興趣外出賞春遊玩,只是深院重門緊閉,獨對空閨,任憑離別的思緒糾纏環繞於心頭。思念丈夫之情難卻,盼人不歸,登樓眺望也是無濟於事。更何況天色已昏黑,連能夠為人傳送書信的大雁也看不見。所以,即使是將自己一腔的相思情懷寫成書信,也無由寄達。詞人自知“多情”無法“拚舍”,只得默默忍受。這時,閨房外面的鞦韆無人問津,周圍靜悄悄的,惟見明月升起,將銀輝灑向梨花,也灑向大地。詞人在閨樓里枯坐了一天,從白天到昏暮到皎月升起。閨閣思婦對丈夫感情之濃厚,思念之愁苦,於此可見。

開篇“帝里春晚”點明時地。京城汴梁是熱鬧繁華的所在,暮春是鶯啼花開的季節。“重門深院”,是李清照獨處時的周遭環境氛圍。“重門”顯其府第之森嚴,“深院”微露幽深閨中之寂寞惆悵。在京城的暮春時節,本是熱鬧繁華,鶯飛燕舞的大好時光,而女詞人卻是獨自在“重門深院”里,無法與丈夫一同去親近大自然,不禁叫人頓生愁怨。“草綠階前,暮天雁斷”兩句意味十分深厚。庭前草綠,讓人憶及“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暮天雁斷,古時傳說稱雁能傳書。《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此處是說雁書已斷,音訊不知。“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李清照在西樓望見庭階前春草綠了,天色漸晚,天邊歸雁已無蹤影。雁且知歸,人竟不返,勾起她無窮怨意。如今雁影都不見,音訊杳無,心中幽恨綿綿不絕。

過片“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捨,又是寒食也”三句把詞人內心無比複雜的感情很精當巧妙地表現出來。她自怨多情善感,登樓望遠易生掛念,而多情則多煩惱。然而卻又難以割捨,倏忽間發覺又一個寒食已近。這一句“又是寒食也”很是生動,雖然語言淺近,但是格調雅致。最後“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三句托出一個淒清皎潔、如夢如幻的境界。夜來寂靜一片,鞦韆無人打,巷陌無人行,唯有清輝皎潔的月光,宛如一汪清水,浸潤著梨花。這裡運用諧音雙關,“梨”借作“離”。那月光下的梨花不由觸起了人的離情別緒。這離愁輕如雲,薄如霧,如月光綿綿不絕,在心頭縈迴不去。這個結尾寫得幽靜、清奇、夢幻。帝里暮春,夜深人靜。鞦韆架空蕩蕩地隨風搖曳,街巷裡已經不見人影。天上斜掛的明月皎潔輕寒。那樹樹梨花沐浴在月光下,如夢如幻。“梨花”有時也隱指眼淚,如“淚帶梨花”。梨樹在春末開花,其花色白而艷美,故古人常以梨花之飄落來形容女子楚楚動人的眼淚。“淚帶梨花”的名句有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乾,梨花一枝春帶雨。”故此處“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也有離情難抑以致眼中噙淚之意。李清照筆下的這種離人憑樓望遠、月浸梨花的景象和溫庭筠《菩薩蠻·滿宮明月梨花白》中的“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的情境非常相似。詞的最後以白描手法,將月色描摹得如此傳神,可見作者動筆的靈巧,遣詞的精工。

名家點評

明·楊慎:(評“多情自是多沾惹”句)至情。(楊慎批點本《草堂詩餘》卷二)

明·沈際飛:賀詞“多情多感”,猶少此“難拚舍”三字。又云:元人樂府率以“也”字葉成妙句,殆祖此。(《草堂詩餘正集》卷一)

明·李攀龍:(眉批)以“多情”接“恨綿綿”,何組織之工!(評語)此詞可以“王孫不歸兮,春草萋萋兮”參看。(《草堂詩餘雋》卷二)

明·卓人月:元詞多以“也”字葉成妙句,殆祖此。(《古今詞統》卷七)

清·王士禛:“皎月”“梨花”本是平平,得一“浸”字,妙絕千古,與“月明如水浸宮殿”同工。(《花草蒙拾》)

清·吳灝:易安以詞擅長,揮灑俊逸,亦能琢煉。最愛其“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極似唐人。(《歷朝名媛詩詞》卷十一)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