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寶華

簡介

上海圖書館的忻寶華《槜李文系》稿本,共有二十五本、四十六卷。前面的《凡例》和《總目》都是用印有“不暇懶齋校本”的藍格稿紙所寫,後面正文直接用無印格的毛邊紙所寫。首頁的《凡例》是忻氏蒼勁老到的字跡。《凡例》開宗明義,表明此書“是集仿沈氏《槜李詩系》例,每人各綴小傳,其事實皆本諸史傳、邑乘家牒及名人詩文集,如無可徵引,僅書字貫,不敢以偽亂真”,從中可見忻氏嚴謹治學的學術精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編纂的《槜李文系》稿本中,沒有一篇文章是姓忻的人所著,說明忻氏並未為光宗耀祖而塞進本族人物的文章。忻寶華的從弟忻作霖當時也協助徵稿並參與編輯,在後來的《槜李文系》續編中,忻作霖有一篇《全浙輿地形勢扼要說》的文章入選,自有其一家之言。
忻寶華生平喜收書,“收藏書籍頗富”,“於鄉先輩撰述搜訪尤勤”,而且“多得精抄秘校本”,但究竟收藏有多少已無人知曉。其藏書印有“寶華之印”、“嘉興忻氏”、“虞卿手校”、“虞卿之印”、“忻氏寶華”、“梅溪忻氏不暇懶齋珍藏”等。當代文獻學家、編輯出版家陳乃乾在他的《銅井文房題跋·曝書亭集外稿跋》中有《忻寶華虞卿藏書目》。1936年,浙江圖書館舉辦“文獻展覽會”,展覽社會各界人士收藏的地方文獻,其中有沈梓的《避寇日記》,以及忻寶華、張元濟等人編纂的《李文系》等。
忻寶華的藏書中有一部朱彝尊自編的《騰笑集》,在跋語上鈐有“嘉興忻虞卿三十年精力所聚”之印,可見他為藏書耗費的心血。但後來不知什麼緣故,忻氏卻以三千金的代價將包括《騰笑集》在內的藏書悉數出售給北京琉璃廠書商李寶泉。當花費自己一生積蓄的書籍被人搬走一空時,忻寶華“避面不出,獨坐空堂之中,向四壁飲泣”。可以想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翁,面對著書去樓空,是多么的無奈和心酸。著名藏書家、曾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的傅增湘記述,當時正值他籌建天津圖書館,李寶泉將購得的忻寶華藏書悉數出售給天津圖書館,“使得公諸當世,傳之久遠”。傅增湘曾記“余此帙獲之嘉興忻虞卿家,書友李寶泉南下訪書,言其“年逾六十,寶泉以三千金捆載以去”。傅增湘還記載,在他賣書之時,臨行之前,他避面不出,只見他則獨坐空堂之中,向四壁飲泣,足見其嗜書如命。其藏書處“不暇懶齋”。

忻寶華與公益

除了藏書,忻寶華還熱心於公益事業,一九〇八年,朱彝尊的竹垞園林已亭、舫俱廢,忻寶華見了痛心疾首,遂倡導募資修葺,還構想將東北隙地“入而垣之”,並欲添屋築橋,但因種種原因“未幾中輟”,此事直到一九一二年,王店人才完成了忻寶華的夙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