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年同音演變為忠驛(原村北有個大寺廟,鐵鐘上刻有“忠驛”字樣)。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當時抗金人民武裝遍及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忠驛民兵眾多並結成忠義社團。宋欽宗曾頒詔:“恣爾河北之民,與其陷於蕃夷,各宜自憤,抱孝懷忠,更相推首領,多與官資”。至南宋高宗初立,也曾兩次下詔:“其忠義軍民等倡義結集以萬計,邀擊其後,功績茂著,朕甚嘉之”。這時“忠驛”已改稱“忠義”了。
忠義村,屬下伍旗鎮。位於鎮駐地東南2公里,西傍旗良排渠。相傳,遼代天慶年間(公元1111年—1115年),此地為大遼國天慶王的皇后——蕭太后的駐兵中心驛站,聚落較大,曾築有城池(該村周邊流傳至今的地名有“東門口”、“西關”、“城角”、“校軍場”、“南倉”、“庫地”等),故得名“中驛”。
經歷年同音演變為忠驛(原村北有個大寺廟,鐵鐘上刻有“忠驛”字樣)。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當時抗金人民武裝遍及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忠驛民兵眾多並結成忠義社團。宋欽宗曾頒詔:“恣爾河北之民,與其陷於蕃夷,各宜自憤,抱孝懷忠,更相推首領,多與官資”。至南宋高宗初立,也曾兩次下詔:“其忠義軍民等倡義結集以萬計,邀擊其後,功績茂著,朕甚嘉之”。這時“忠驛”已改稱“忠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