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吊燈習俗

忠信吊燈習俗

忠信吊燈習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主要流傳於廣東省連平縣忠信地區,即忠信鎮為中心的周圍六鎮。是忠信民間在長期的歷史變革,交流融匯和區域風情的影響下形成的,忠信吊燈習俗是忠信地區廣大勞動人民為了祈盼人丁興旺,慶賀人類繁衍壯大,借“燈”“丁”諧音的蘊意,元宵節掛燈的習慣和孝祖敬宗的儀式組合而成的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俗,相傳已有600多年歷史,即形成於元末明初時期。

基本信息

簡介

忠信吊燈習俗由放燈繩、買燈、迎燈、上燈、暖燈、化燈六個環節組成,每個環節時間不同,跨時較大,約有10多天,其中有八音鑼鼓演奏宴請、舞龍獅等熱鬧場面,十分壯觀。

忠信吊燈習俗借物寓意,寄託祈盼,蘊含人本意願,它記載了當地許多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以及許多民間傳統的祭祀禮儀文藝活動形式和地方規矩深具人類學、歷史文化、民俗學等研究價值。

特色

忠信吊燈習俗,花燈雖然為媒介,但卻一直貫穿習俗始終,其獨特的手工藝製作和新穎的裝飾造型則具有一定的藝術研究和審美價值。

忠信吊燈習俗還有凝聚民心、維繫團結,怡情樂性的教化作用,唱主角的花燈還有品種貿易的經濟價值。

忠信吊燈習俗歷史悠久,紮根民間,雖然幾經起落,但還具頑強的生命力。它不僅滿足了民眾心中的良好祈盼,抒發敬祖情懷,還對增進宗族團結、民間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大大豐富了勞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忠信地區一筆寶貴的民俗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