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特性
中秈兩系雜交稻品種。2013年、2014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122.3厘米、穗長24.1厘米、畝有效穗14.4萬、每穗總粒數207.6粒、結實率78.6%、千粒重28.85克。全生育期為137.6天,比對照品種(Ⅱ優838)早熟1.5天。抗性: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鑑定,2013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2.4),中抗紋枯病(病指33),中抗白葉枯病(病指33);2014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4.50),中抗稻曲病(病指5.0),中抗紋枯病(病指38),中抗白葉枯病(病指42)。品質分析: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3年米質達部標5級,2014年米質達部標3級。
產量表現
2013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3.38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6.03%(顯著);2014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9.67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7.63%(極顯著)。2016年生產試驗畝產635.08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8.11%。
栽培技術
要點:1.播期:4月底至5月初,秧田畝播種量15千克,秧齡30天。2.栽插密度:行株距20×23或17×27厘米,每穴2粒種子苗,畝基本苗6-8萬。3.施肥:需肥水平中等偏上,施足基肥和面肥,早施分櫱肥,增施穗粒肥。4.灌水:淺水栽秧,適水活棵,乾濕交替促分櫱;及時考田,後期切忌斷水過早。5.病蟲害防治:播種前用強氯精浸種,以防惡苗病。生育全程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稻薊馬、螟蟲及稻飛虱、稻曲病。
審定意見
符合安徽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區推廣種植,需要注意相關病害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