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鑽石商南非德比爾斯(De Beers)公司
人們談到鑽石就會聯想到德比爾斯,想到那句風靡世界的廣告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一句廣告詞能夠成為一家名牌企業商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在眾多的跨國公司中並不多見。這句廣告詞來自何處?為什麼與公司的商標寫在一起?德比爾斯新聞官尼古拉先生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1939年,哈里·奧本海默為了打開美國市場,訪問了紐約的艾爾廣告公司(後來的智威湯遜公司),這家公司決定在美國的《讀者文摘》上為德比爾斯鑽石做廣告。1948年,艾爾公司的廣告設計師佛朗西斯·格拉蒂女士提出了這句廣告詞:A diamond is forever,從此它就與德比爾斯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並伴隨這家公司走過了57年的歷程,成為德比爾斯企業文化的象徵。
鑽石王國背後的家族
儘管非洲的整體經濟還不夠發達,但是這片資源豐富的大陸仍然存在著創業的良機。立足於南非的德比爾斯公司控制著世界60%的鑽石生產,從而操控著整個市場價格。與德比爾斯公司有著密切關係的奧本海默家族裡湧現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級企業家,黃金和鑽石業巨子。
德比爾斯並不是公司創始人的名字,它來源於德比爾兄弟。1860年,他們以50英鎊買下了一個農場,由於是兄弟二人擁有,就在德比爾的後面加了一個“S”成了“De Beers”農場。1871年,他們變賣了這家農場,不久這片土地就變成了德比爾斯和金伯利鑽石礦。
德比爾斯公司是由英國人西塞·羅茲開創的。1880年,他把德比爾斯和金伯利礦的股份從3600股壓縮到98股,成立了一家採礦公司。1888年3月,德比爾斯聯合礦業有限公司在南非正式註冊成立,從此開始了在南非大規模的鑽石開採。
奧本海默家族的第一代傳人,歐內斯特·奧本海默最初是看中了南非的金礦生意,在英國和美國籌集了100萬美元,於1917年成立英美礦業公司,在約翰內斯堡的東蘭德開始“淘金”活動。然而,歐內斯特·奧本海默並不甘心於淘金生意,於是英美公司的業務開始向鑽石業擴張。1925年,英美公司加入了倫敦鑽石辛迪加,歐內斯特成為德比爾斯公司的一名董事。1926年,他傾注全部財力收購了德比爾斯公司,並於三年後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對於奧本海默家族來說,第一代傳人歐內斯特的一項不可磨滅的功績就是他於1934年創立了中央銷售組織,並演變成為鑽石貿易公司,控制著全球最大的鑽石銷售渠道。
歐內斯特於1957年去世,他的兒子哈里·奧本海默成為南非礦業帝國的領導人,擔任英美公司和德比爾斯公司的董事長,並在南非議會做了一名反對黨議員。哈里對公司龐雜的業務進行了整合和擴張,他利用德比爾斯鑽石銷售所取得的流動資金,大量地收購礦產資源,使英美公司幾乎主宰了南非的鑽石、黃金和白金工業。哈里擔任公司董事60年,任董事長27年。在他任職期間,德比爾斯採礦業務不斷擴大,他的廣告戰略使人們把鑽石和德比爾斯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然而在1985年哈里退位時卻沒有將權力傳給兒子,而是將德比爾斯公司董事長的寶座讓給了奧本海默家族之外的成員朱利安·湯姆森,他在這個位子上一坐就是13年。
在經歷了1994年鑽石工業蕭條期,以及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加拿大發現新的鑽石礦等一系列衝擊後,德比爾斯公司在1998年迎來了新的開端。奧本海默家族的第三代傳人,52歲的尼基·奧本海默接替朱利安·湯姆森成為德比爾斯集團董事長。尼基之所以能夠成為德比爾斯這艘旗艦的主帥,是因為他對採礦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年輕時代的尼基像走馬燈一樣,穿梭於英美公司和德比爾斯公司之間,從一個崗位調到另一個崗位。這位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的青年,在1968年加入了英美公司,成為董事長的私人助理,1983年躍升為該公司副董事長;1984年成為中央銷售組織副董事長;1985年1月,擔任德比爾斯聯合礦業公司副董事長;同年4月,被任命為德比爾斯在倫敦的鑽石貿易公司董事長。1998年最終成為德比爾斯集團董事長。
德比爾斯的戰略重組
在德比爾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重組發生在2001年,德比爾斯93%的股東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同意南非英美公司和奧本海默家族以19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德比爾斯公司。這是南非商業史上一場規模最大的商業收購案,南非高等法院於當年5月底批准了這一併購案,這意味著德比爾斯公司從此告別了雄踞108年的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
這次收購是尼基反覆醞釀的結果。
它的主要動機是消除與英美礦業公司的交叉持股。70多年來,德比爾斯與英美公司一直交叉持股,前者擁有後者35%的股票,後者則擁有前者32%的股票,兩家公司互為最大股東,並與許多奧本海默家族持股的公司有著交叉持股關係。這種錯綜複雜的格局打消了任何人企圖吃掉二者之一的念頭,並確保了奧本海默家族能夠長期控制公司。
但是,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不為投資者所喜歡,以至於多年來兩家公司的股票市值一直呈下滑趨勢。對此,尼基認為簡化公司的產權結構,是既能使公司順應現代企業潮流又不會喪失對其控制權的最好辦法。
收購後的公司在結構上形成了一個工字形的集團管理體系,由南非英美公司、奧本海默家族和波札那政府共同組成德比爾斯投資公司,英美公司擁有其股份的45%、奧本海默家族40%、波札那政府15%。由此,這家投資公司全資擁有南非德比爾斯公司。
從公司的產權結構上看,南非英美公司是德比爾斯最大的股東,但由於英美公司最初是奧本海默家族創辦的,因此收購後德比爾斯真正的老闆實際上還是持有40%股份的奧本海默家族。
德比爾斯重組之後效率大大提高,產量逐年上升,鑽石產量從2000年的3610萬克拉增加到2002年的4022萬克拉,截至2004年底,其鑽石開採量上升至4701萬克拉。德比爾斯公司的純利潤從2003年的3.98億美元上升到了4.98億美元,鑽石貿易公司的銷售額達到57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3%。
鑽石改變了一個國家
上世紀60年代德比爾斯進入波札那進行勘探作業時,該國還是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人均國民收入僅有70美元,大部分人口為農業人口。而鑽石工業的興起為波札那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契機,令波札那的面貌日新月異。
1966年,波札那的採礦業僅占該國GDP的1%,德比爾斯公司在該國勘探了10多年,相繼發現了歐拉帕、萊特拉卡內、吉瓦能和達姆查鑽石礦,使採礦業(主要是鑽石礦)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該國GDP的35%。2004年,該國經常賬戶盈餘達到8.5億美元。在過去30年裡,波札那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7%,是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現在波札那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4500美元,出口額從原來的200萬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20億美元,進口也從300萬美元增加到20多億美元,就業增長了10倍,2004年就業人數達到30萬。如今的波札那已經被列為非洲為數不多的幾個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之一。
目前,在全球鑽石生產市場中,波札那已經位居鑽石八大國之首,產值27億美元,其次為俄羅斯、加拿大、南非、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納米比亞和澳大利亞。現在,德比爾斯提供世界市場60%的坯鑽,40%的寶石級鑽石。它在19個國家的雇員人數達到2.4萬人。
選擇客戶的供貨戰略
在德比爾斯的發展史上,自倫敦的“中央銷售組織”成立以來,德比爾斯就實行著一條“選擇客戶的供貨戰略”,它選擇客戶,而不是客戶選擇它。基於這一前提,它批給客戶的坯鑽,客戶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只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在全球範圍內,德比爾斯公司的客戶有125家,被稱為“鑽石125”,這些客戶都是全球有名的鑽石切割廠和經銷商。德比爾斯每年在倫敦和約翰內斯堡舉行10次鑽石“看貨會”,屆時來自紐約、安特衛普、特拉維夫、孟買和約翰內斯堡的大客戶都將出席。德比爾斯將未切割的坯鑽批發給這些客戶,再經他們將切割、拋光後的裸鑽銷售給鑽石店。
“選擇客戶的供貨戰略”是德比爾斯促進鑽石“下游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自2000年實行這一戰略以來,不僅使鑽石在加工後得到了升值,而且還在與其他奢侈品的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德比爾斯公司選擇客戶的評價標準有六條:客戶的財政狀況、市場地位、批發能力、推銷能力、商業信譽和鑽石加工技術。據鑽石貿易公司稱,這是為了使鑽石工業獲取更大的利潤,鼓勵客戶使鑽石增值,並更有效地擴大鑽石市場。2004年在鑽石價格上漲7%的情況下,鑽石飾品的銷售仍比2003年增長了8%。鑽石貿易公司總經理加雷思·彭尼說:“我們的目的在於讓全球鑽石飾品的市場價值在2012年提高50%。”
根據德比爾斯的統計,全球鑽石消費歐洲占10%、日本10%、亞太10%、海灣地區13%、美國占48%。由此可見,美國是鑽石飾品最大的消費市場。然而長期以來,德比爾斯卻沒能打開美國市場的大門,原因是美國法務部指控德比爾斯公司與通用電氣公司串通一氣,在1991—1992年間對工業鑽石價格進行壟斷,違反了“反壟斷法”。這場持續了10多年的官司,終於在2004年7月13日有了結果,德比爾斯公司接受俄亥俄州聯邦法院的判決,同意支付1000萬美元的罰款。這一官司的了結,結束了德比爾斯多年來一直無法在美國進行直接商業活動,只能通過中間商打入美國市場的局面,為德比爾斯重返美國市場鋪平了道路。另外,在正成為潛在鑽石消費市場的中國和印度,德比爾斯也已開設了辦事處。
走向成功的夥伴關係
回顧100多年來的歷史,德比爾斯無疑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奧本海默家族也因此成為非洲大陸最富有的家族。2005年,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了全球富豪排行榜,德比爾斯集團董事長尼基·奧本海默以60億美元的資產位居第72名。尼基本人把成功的秘訣歸功於“夥伴關係”。他說:“夥伴關係永遠是德比爾斯走向成功的鑰匙”。這種夥伴關係指的是集團下屬子公司與所在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關係;鑽石礦與當地社區之間的協作關係;鑽石貿易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利益關係。
今天的德比爾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面對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在生產上,波札那、俄羅斯和加拿大豐富的鑽石資源已經使南非退居世界鑽石生產的第四位。市場方面,它面對著來自化妝品、汽車、手錶、旅遊紀念品的激烈競爭。據統計,生活奢侈品的廣告費占其銷售額的10%,手錶占6%,而鑽石飾品的廣告費僅占1%。在同行業內,人工鑽石的切割技術也不亞於天然鑽石,對此,德比爾斯公司買下了由美國數學家設計的鑽石最佳切割方案“完美切割”的專利。同時開創了“鴻運八方”的切割技術,這種切割的裸鑽已經被香港市場所接受。
在挑戰和競爭中,德比爾斯將繼續依靠“夥伴關係”來擴大生產,開拓市場,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讓這種“夥伴關係”像鑽石一樣保持恆久魅力,實現了精神和物質的完美結合。
羅茲布魯切割廠的女工正在拋光一塊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