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表現主義電影是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在德國出現的把文學、戲劇和繪畫上的表現主義原則運用於電影創作的電影流派。表現主義電影用荒誕離奇的手法,曲折而準確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戰給德國人民帶來的極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銀幕上呈現的是高度誇張、變形、主觀化的世界。在表現主義電影中,與人物形象相關的表現性往往延伸到場面調度的每一個層面,風格化的平面使不同的元素在場面調度中顯得協調統一,扭曲和誇張手法在這裡得到最普遍的運用。

代表作品是:弗里茨·朗格的《疲倦的死》、《大都會》、《馬布斯博士》;羅伯特·維內的《卡里加里博士》一起誇張變形的物體視像,奇特怪誕的服裝化裝以及扭曲變態、瘋狂狷急、殘忍無情的人物心理,開闢了表現主義電影的先河;克拉考爾的《從卡里加里到希特勒》;茂瑙的《浮士德》、《最卑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