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島景區

微山島景區

微山島是微山湖諸島第一大島。它坐落在微山湖東南部,東西長6公里,寬3.5公里。

寶島逸秀

寶島逸秀

微山島是微山湖諸島第一大島。它坐落在微山湖東南部,東西長6公里,寬3.5公里。從湖北面遠遠望去,像臥伏在萬頃碧波中的一隻駱駝。
微山島原本是山而不是島。距今約8億至6億年間,形成中國大陸主體的華北板塊和揚子板塊多次碰撞,聳立出許多大大小小的山脈。微山島便是其中之一。那時,山巒疊嶂,岌峰聳峙。隨著地殼地的升沉降浮,這些處於兩大板塊結合部上的危峰峭壁漸漸沉陷,形成了許許多多錐狀山峰。滄海桑田,千年,萬年……這些錐狀山峰任憑大自然修飾、雕琢。自宋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至明末400餘年間,黃河屢屢決口泛濫,南侵奪泗河入海,泥沙的積沉抬高了泗淮河床,且使泗河渲泄不通,遂淤塞積水而為湖泊。原來危峰聳峙已成為湖中之島的微山島經過多次升降和風化剝蝕,遂成為大陸丘陵似的小山峰。至此,微山島形成了。
遊人登島,最先撞入眼帘的便是高築在島上的“三賢墓”(微子墓、目夷墓、張良墓)和鐵道游擊隊紀念碑。微子墓坐落在全島的最高處,島上人俗稱“鳳凰台”。目夷墓距微子墓約1公里,位於微子墓東側。張良墓位於微子墓南2公里許。張良墓和微子墓,都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鐵道游擊隊紀念碑坐落在微山島鄉人民政府西側山上抗日英烈紀念園內,1994年所建,為帆船造型花崗岩建築,碑高37.77米,正面“鐵道游擊隊紀念碑”八個大字為原國家副主席王震所題,背面有原山東省委書記記梁步庭題詞。
登臨高處,駐足山巔,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時時可以看到千變萬化的景色;晨曦初露,湖面浮光耀金,白帆點點;夕陽西下,落日銜水,山島鑲金。初春,湖水澄碧,點點漁帆似在銀絹素帛上滑動;盛夏,島下接天蓮葉如傘如蓋,鬥豔紅荷映紅天日,縷縷馨香沁人心脾;金秋時節,蒹葭蒼蒼,菰草金黃,水天一碧,漁歌悠揚,摘菱角採蓮的船兒滿湖穿梭,一片豐收景象;寒冬,遼闊的湖面寒霜百里,靜寂無聲,假如是冰封大湖,會偶見裝了冰撬的小舟輕輕滑向冰面,或獵鴨或鑿冰冬捕……
在島上觀湖,水天在目,令人心爽。乘坐彩色快艇,射向湖心,艇駛如箭,浪如雪卷,更令人遊興大增。若是乘小舟,盪入翠綠的清波中,游哉悠哉,葦拂面,荷牽手,偶拋一顆蓮殼兒水中去,便有成群銀色的魚兒來爭食……更是美妙絕倫。假如西行6公里許,還可水上覓古,水下靈幽。這兒已沒入水下的古留城,是漢留侯張良的封地。
此外,島的西南端溝南村的千年古槐,蒼古茁壯,枯枝凌空,新葉綠碧,也很值得一賞。電影《鐵道游擊隊》里,夕陽下戰士小坡坐在古槐下,彈著土琵琶,和戰友們歡樂的唱著:“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的一組鏡頭,就是在這棵古槐下拍攝的。

三賢墓葬

微子墓

微子墓位於微山島中部的鳳凰台上,傳說曾有金鳳凰落於此。鳳凰台海拔91.6米,是全島的最高點。據說,微山島是因微子葬於此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縣也因此而冠名。
微子名啟,是殷帝乙的長子,殷紂王的同線庶克。微是其封國,子是其爵位,故稱微子。另有微子食微國之菜則稱微子之說。微子的母親原是帝乙的妾,生長子啟次子仲衍後,立為皇后,又生三子受辛即紂。帝乙及皇后欲立長子啟為太子,太史不同意,據法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帝乙在位37年,死,立紂為帝。紂王執政後,昏庸無道,沉湎灑色,耽於朝政。建造鹿台,,肉林酒海。紂王聽信費仲、妲已讒言,利用炮烙等酷刑殘害忠良。有不滿者,用酷刑;直諫者,重殺輕囚。其克微子數諫不聽,因而就想以死詢國。然而當他離開北京城後,卻又遲疑不決,於是又跑回來向太師箕子和少師比干說:“我們殷國沒有修明的政治,紂王又這樣不聽勸諫,我看殷國終將是滅亡的,我是該去國遠行,還是該留下來保護自己的家呢,你們看我該怎么辦?”太師箕子和少師比干嘆了口氣說:“王子啊,老天爺重重地降下災難,來滅亡我們殷國。你留下來,如果眼見得國家太平,自然也沒什麼遺恨。如果身死國家還是不能治理清明,那倒不如早日離去的好。”微子聽了,痛苦地沉思了良久,終於出國逃亡了。微子走了,紂王算是少了一個“政敵”,可太師箕子是紂王的親戚,也不是外人,他還是一個勁兒地勸諫紂王。這當然也不會有什麼結。於是箕子就披頭散髮,假裝為狂人,希望紂王能受感動而惕然猛省。不過他的假象被紂王的寵妃妲己看破了,妲己哄勸紂王,把箕子囚禁為奴。直到周武王推翻了商朝才被釋放出來。少師比干對紂王的所作所為再也看不下去了,就又抖起膽子置生死不顧去勸諫紂王,話可能說的尖銳了些,紂王不聽很生氣,說:“我有這么多毛病,難道你是聖人嗎?我聽說聖人的心眼特別多,有七個孔。”於是就命人剖開比干的胸膛,極其殘忍地觀看他的心。這三個人的事,就是孔子在《論語·微子》中所說的“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
周武王伐紂推翻了殷朝,微子抱著殷朝宗廟的祭器,雙手捆縛於背後,袒露上身,跪行在武王面關,向武王陳說紂王雖然荒淫無道,但殷朝的先人是無罪的,請求武王不要斷絕殷朝的宗祀。好在周武王這個人是很寬容的,他親自替微子解開縛繩,寬慰有加,並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地(今之河南商丘),以祀殷後。武王死一,武庚乘機謀反,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平定了武庚的叛亂。並把微子封於宋地,以代殷後,爵為宋公,以後為宋國,都於商丘,用殷之禮樂,為周客不稱臣。世人仍稱他為微子,由於商朝歷史上盤庚曾遷都於殷地,故又稱殷微子。微子為宋國始祖,死後葬於宋國留邑(即今微山島)的小山上。
微子墓呈圓形,高10米,建築有正殷、偏殷、碑亭等,已形成了仿古建築群。拜台上方磚鋪地,上置供案寶鼎;正殿內雕樑畫棟,古樸典雅,高3.5米的微子像栩栩如生,大型壁畫“殷微子世家”翔實古樸,以連環畫的形式再現了三千年前殷商時代的歷史畫面。墓前有石碑數幢。主碑為漢丞相蘭陵人匡衡所立,碑文“殷微子墓”為漢代書法家南昌尉梅福所題,橫額曰“仁參箕比”,系侍中般伯篆書。墓區柏樹叢叢,滴翠凝綠,遠遠望去,殿堂亭廡金碧輝煌,在碧水的輝是非曲直下蔚為壯觀。微子林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大殿四座,前面兩座為八卦陣、封神台,後面兩座為商頌宮、宋君殿,採用現代聲、光、電技術表現歷史故事。

張良墓

張良墓在微子墓南2公里處。墓前有清乾隆二年所立石碑一幢,上書“漢留侯張良墓”。張良,字子房,戰國時期(今河南省穎川)人,姬姓。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年勁的時候就很有抱負。秦滅韓後,他立志報仇復國,於是廣交仁人志士,重金聘求俠士刺客,伺機刺殺始皇,未果,為避禍逃匿下邳,繼續結交四方豪傑,尋找復國之道。他成為劉邦的重要謀臣後,輔佐劉邦南征北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人們把他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他在漢韓天下既定之後“功成不居,急流勇退”,不為名利爵位而動,較小,以示自己沒有野心。於是劉邦便封他為“留侯”(留,古國名,秦時置縣。現已沒入微山湖中)。張良晚年退避封地不問政事,死後謚封“文成公”,葬於封地留城的微山之上。張良生前是以謀略出名的,死後似乎也很有“靈氣”。傳說墓附近的人家要是碰上婚喪嫁娶,需要設宴而杯盞不夠用,只要到張良墓前奉上一柱香,就可借到碗盤。而且不管什麼飯菜,只要用這些碗盤盛了,味道就變得十分鮮美。但是有一個地主家辦喜事,由於貪心,借的碗盤沒有歸還,人們再去借就不“靈”了。看來,張良生前沒做“三萬戶侯”,好像也不怎么富裕,似乎只有一套碗盤。
張良墓為山東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墓前建有漢闕、拜台、甬道、墓圍、石儀及張良仿青銅雕像。墓後建有仿古“留侯祠”,內置有出自名家手筆的與張良有關的詩、書、畫等作品和出土的漢代文物。左右建有配殿,曰“炎漢春秋”、“布衣漢青”。張良墓旁在還有“松抱槐”、“透亮碑”等,現已不存。世人敬慕張良,紛紛逐其墓而居,墓前已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村莊,叫“墓前村”。

目夷墓

目夷,字子魚,微了十七世孫,宋襄公的庶史,是春秋時宋國的太宰(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有《子魚論戰》傳世。當年宋襄公和強大的楚國交兵,楚兵半渡泓水時,有人建議乘機出擊,宋襄公說不仁義,未從;楚兵渡過泓水,那人又建議立即出擊,宋襄公說人家還沒擺好陣勢,仍不從。直到楚軍準備好,宋襄公才下令出擊,結果楚軍大勝。毛澤東在著名的《論持久戰》中說宋襄公是蠢豬似的仁義道德。那位給宋襄公提建議的人,就是目夷。他是由於景仰先賢微子,死後葬在了這裡。他的墓葬在島的東峰,距微子墓1公里。該墓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周蒼松翠柏環繞。墓前豎有宋神宗熙寧五年所立的石碑一塊,碑文“宋賢目夷君墓”六個大字,系當時徐州知州傅堯俞撰寫,筆力雄勁,古色蒼然。碑面上還留有昔日戰爭年代留下來的彈痕,更給這千年之物增添了幾分神秘。墓後開闊地則是日本侵略軍當年占領微山島時的軍營所在。現在墓區已經進行了全面規劃,並開始了建設。

普度寺

位置在張良墓景區的“微山湖文化園”內,占地近百畝,系我國規模較大的佛教建築。整體工程為五層大殿,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第一層大殿名“普渡寺”,為當代書法大家王學仲先生題寫,“大雄寶殿”四字是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的遺墨。殿內另有數十幅楹聯題款均出自名家的手筆。閣中觀音高49米,為世界之最。美哉、壯哉,嘆為觀止。

抗日英烈紀念園

抗日英烈紀念園包括鐵道游擊隊紀念和紀念碑兩部分。紀念館總面積12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英雄的照片、革命文物。紀念館運用全景式壁畫、雕塑、革命文物、圖片資料、現代數碼、聲光電造型藝術查結合的表現手法,全方位、廣角度地再現了當年鐵道游擊隊浴血奮戰、抗擊日寇的戰鬥場景。此館的建成更加豐富了紅色旅遊的內涵。
紀念館前建有兩組大型群雕,長20米,寬5米,高6米。名稱為鐵道雄風和微湖曙光。為傳神地展示微山湖鐵道游擊隊英勇頑強的抗戰風貌,整個群雕選用紅色的花崗岩,鐵道雄風以鐵道線為主體,象徵鐵道游擊隊在鐵道線上的鬥爭,整個雕塑隨鐵道軌就勢,在道軌上鑿刻出最具代表性的游擊隊人物形象的戰士浴血奮戰的歷史場景。微湖曙光以微山湖上的漁船為主體,充分展現了戰鬥勝利後歡快喜慶的場景。
1994年,微山縣人民為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而集資興建了微山湖抗日英烈紀念園和鐵道游擊隊紀念碑。1995年8月6日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舉行了盛大的落成揭幕儀式。紀念碑的碑體造型為破浪遠航的帆船,帆高30米,船長20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紅白花崗岩貼面。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為紀念碑題寫碑名:“鐵道游擊隊紀念碑”。背面為原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題詞:“微湖大隊、運河支隊、鐵道游擊隊英名永存”。字跡採用24K金箔鑲嵌。三尊銅鑄鐵道游擊隊隊員塑像高3米,或懷抱琵琶,或持槍站立,表現的是他們在執行任務勝利歸來後,太陽快要落山時的一種閒適安謐的情景。
整座紀念園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園內花木扶疏,清幽典雅。使人在緬懷先烈業績、接受傳統教育的同時,亦能享受到那種尋幽探奇,賞心悅目的雅趣。

微山湖國際書法碑林

位於張良墓景區的東部,占地面積近二十畝。整座碑林分別由門坊、碑廊、腰房、書畫苑、翰韻齋等部分組成。既氣勢恢宏,端莊大氣,又飄逸流暢,起伏跌宕,呈現出一派典雅的書苑景象。
這座書法碑林共分三個部分:領導題賀篇、藝術名家篇、海外友人篇。收入作品306幅,其中有國家領導人馬萬祺、張廷發、馬文瑞、王文元和當代書畫大師啟功、歐陽中石、劉炳森及藝術大師喬羽、馬季、方成、彥涵、力群、婁師白等專為其而創作的作品。碑額為賀敬之先生的手筆。

古留城遺址

古留城位於夏鎮南25公里,微山島西偏南6公里處。《路史》載:“丹朱庶弟九,其封於留者為留氏”。留國在周代為宋國留邑。魯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秋,“楚子率救鄭,侵宋呂留。”留,即宋國留邑。秦置留縣,屬泗水郡。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正月,東陽寧君嘉在留縣立景駒為楚王,沛公劉邦前去竭見,道遇張良,遂同去拜見楚王景駒,並請兵以攻豐邑。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張良為留侯。這裡成為張良的封地,也是張良的壽終之地。他死後葬在了離此不遠的微山島上。東漢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光武帝大將蓋延圍擊海西王董憲於留城。三國魏,留城屬沛國。西晉,屬彭城國。東晉南北朝時期,留城為戰略要地。北齊廢留城。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留縣,屬彭城郡。唐省留縣人沛縣,屬徐州。明萬曆年間,古留城沒入微山湖。歷史上,留城曾是魯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裡市井儼然,樓舍櫛比,富商大賈、名流顯貴雲集,人車熙來攘往。唐以前,這裡一直保持著繁華景象。現在,這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已靜靜地沉睡於水下……
關於留城陷沒於微山湖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這當然與那個前知八百,後知一千的謀有留侯張良有關。據傳張良病危彌留之際,交代完如何料理後事,又令子孫們速造七隻大船,在他下葬七天后祭祖時,供在墓前,並令60年後的某月某日挖開家院某處,取出所埋之物……子孫們莫名其妙:留城當時地處廣袤平原,造船何用?未及子孫細問,張良便闔目而去。子孫們捶胸頓足,痛哭一番,在料理張良後事的同時,請人星夜趕造了七隻大船。因為子孫們深知張良工於謀略,神機妙算,他令造船必有妙用。張良葬後第七天,子孫們將船供在墓前,和族人及親朋正準備祭祀,突然天降暴雨,一時黃水滾滾,洪峰咆哮,留城頃刻被淹沒。張良的子孫和族人及前來祭祀的親朋急忙分乘七隻大船逃難,才免遭洪水吞噬之災……
六十年過去了,張良的後代子孫們不敢忘記先祖張良遺囑,乘船來到微山湖上,但見湖水茫茫,何處覓得留城舊址?又何處覓見家院?他們只好夜泊湖上,時至夜半,忽見湖水慢慢退去,留城忽然從湖中現了出來,街市依然,樓舍依舊……張良的後代們急忙奔向老家,剛剛挖開院中某處取出所埋之物,湖水忽然又慢慢浸漫過來,他們急奔上船。留城瞬間不見,重又沉入微山湖中……
所以,微山湖直到今天還有留城六十年一現的說法。

漢畫石像

微山島,漢代曾一度是張良的封地留城的轄區,西北便是漢高祖劉邦的家鄉,兩漢時一直為封建王朝所重視。微山島漢畫像石多由溝南、萬莊、墓前、姚村出土,有100多塊,縣文管所收藏40餘塊。
微山島的畫像石,多是反映西漢末、東漢初年的社會生活內容。較為珍貴的一石是微山縣溝南出土的“四輪車畫石”,石面縱82.5厘米,橫260厘米,畫面分為3格,右格山、樹、從。左格人物,上列5人佩劍;下列4人,左可各2人,相對躬身而立,作辭行送別狀。中格是送葬場面,畫面中部有一輛四輪車,車上搭圓拱形車蓬,上有兩個羽葆之類的飾物,蓋損毀魂之用。漢代,這種四輪車叫輥 車,專門用來出喪,俗稱喪車。右側有6人以索拉車,車後有3列送葬人群,皆作俯首狀,以表悲哀之情。車右上角有一人磕頭迎柩,一個攙扶磕頭者。一般說來,畫像石土多是吉祥、富貴的內容,很少見出喪場面的描繪。尤其四輪車的出現,亦稀見。據考漢畫像石中多見兩輪損軺車、輜車、斧車,《山東漢畫像石選集》共選畫像石585圖,其中四輪車圖像僅此一例,實為罕見。這塊畫像石是研究我國車輛發展史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微山島一帶地貌變化的重要資料。
微山島畫像石,多為陰線刻,藝術風格與兩城畫像石迥然不同。它是把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點和線的表現技法,巧妙的與石刻藝術結合起來,在鑿平的石面上用陰線畫物體形象,造形概括、誇張、用線簡約、樸拙,並在物象內施以麻點、紋線作為裝飾,使畫面富於變化,形成對比,別具風采。微山島變有少量淺浮雕風格的畫像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