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鎧微型熱電偶可以直接測量各種生產過程中從0℃~600℃範圍內的液體、蒸汽和氣體介質以及固體表面的溫度。微型熱電偶特別適用於狹小且須彎曲場所的溫度測量與控制。是化工、化纖、製藥等行業不可缺少的測量溫度裝置。
技術參數
精度等級 : I 級或 II 級 【375°以下正負1.5度為一級標準。正負2.5度為二級標準】
公稱直徑 : Φ1 Φ0.5 Φ0.35【一般最小外徑】
基本原理
將兩種不同材料的導體或半導體A和B焊接起來,構成一個閉合迴路。當導體A和B的兩個執著點1和2之間存在溫差時,兩者之間便產生電動勢,因而在迴路中形成一個大小的電流,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熱電偶就是利用這一效應來工作的。
溫度補償
由於熱電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較貴重(特別是採用貴金屬時),而測溫點到儀表的距離都很遠,為了節省熱電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採用補償導線把熱電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溫度比較穩定的控制室內,連線到儀表端子上。必須指出,熱電偶補償導線的作用只起延伸熱電極,使熱電偶的冷端移動到控制室的儀表端子上,它本身並不能消除冷端溫度變化對測溫的影響,不起補償作用。因此,還需採用其他修正方法來補償冷端溫度t0≠0℃時對測溫的影響。在使用熱電偶補償導線時必須注意型號相配,極性不能接錯,補償導線與熱電偶連線端的溫度不能超過100℃。
國際溫標
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和國際實用溫標。
攝氏溫標(℃)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凍的熔點為0度,水的沸點為100度,中間劃分100等份,每等分為攝氏1度,符號為℃。
華氏溫標(℉)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凍的熔點為32度,水的沸點為212度,中間劃分180等份每等份為華氏1度符號為℉。
熱力學溫標(符號T)又稱開爾文溫標(符號K),或絕對溫標,它規定分子運動停止時的溫度為絕對零度。
國際實用溫標是一個國際協定性溫標,它與熱力學溫標相接近,而且復現精度高,使用方便。目前國際通用的溫標是1975年第15屆國際權度大會通過的《1968年國際實用溫標-1975年修訂版》,記為:IPTS-68(REV-75)。但由於IPTS-68溫度存在一定的不捉,國際計量委員會在18屆國際計量大會第七號決議授權予1989年會議通過1990年國際ITS-90,ITS-90溫標替代IPS-68。我國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ITS-90國際溫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