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張新平著
導師
劉思華指導
學科專業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自然資源 資源經濟學 循環經濟 價值論
館藏號
F062.1
館藏目錄
2009\F062.1\3
中文摘要
循環經濟這個詞現在聽起來並不陌生,它不僅已經在我國學界掀起了研究的熱潮,而且已被我們黨和政府確定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選擇。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很熟悉的詞在學界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尤其是在循環經濟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很不深入。從循環經濟理論研究來看,大多只是停留在一種範式研究,並且諸多在生物領域、生態領域和企業生產領域裡的成果,真正從經濟的視角研究出的成果還比較少,帶有一定理論深度的成果就更加欠缺。因此,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從生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視閾加強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作為一位經濟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文章第二章在梳理學界關於循環經濟本質含義的基礎之上,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分別探討了循環經濟的本質,從而得出如下結論:(1)循環經濟不單純就是生態經濟,應該更確切地說,它本質上是可持續發展經濟。其核心理念就是“最低代價生態內生化經濟發展理論”。(2)循環經濟貫徹了生態倫理“公正”這一基本理念,是一種全新的“公正經濟”,它包含三個層面,即在經濟活動中要實現人際公正、國際公正和種際公正。(3)在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中,互動經過兩個循環階段(即生態物質循環和經濟物質循環),順次經過兩個循環過程(即由生態物質循環向經濟物質循環的轉換過程與經濟物質循環向生態物質循環轉換過程),是一種最基本的經濟循環,這就是循環經濟的本質。(4)經濟活動的知識化決定著經濟活動的生態化,經濟活動的生態化進而決定著循環經濟的實現。 第三章,文章探討了循環經濟的經濟理論基礎與價值範式轉換問題,認為生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特別是馬克思的物質循環理論與物質變換理論,是循環經濟的基礎理論。離開了生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循環經濟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1)馬克思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經濟原理所回答的什麼是自然、為什麼要保護自然以及如何保護自然這幾個人類社會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循環經濟所應解決的主要問題。(2)消滅階級、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前提。(3)循環經濟發展離不開“勞動”,離開了勞動的循環經濟那是天方夜潭,十足的荒謬。(4)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和諧越來越突出時,特別是人們已經認識到消滅階級,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性時,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係將直接表現為循環經濟關係,這種關係將存在於非私有制社會形態下的一切勞動活動之中,是一切非私有制社會形態下人類勞動所共有的。(5)循環經濟生產過程是物質改變的自然生態過程與價值形成的社會經濟過程的辯證的有機統一體。 第四章和第五章,文章提出在探尋循環經濟價值理論中要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在探討了循環經濟價值理論有關問題的基礎上,構建了循環經濟價值理論模型。通過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反思,結合循環經濟本質的認識,回答了循環經濟價值存在的客觀性,就循環經濟價值的內容及其衡量做了專門的討論,並得出結論:循環經濟價值的內容體現是極大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產品、物質產品和社會產品的需要所凝結的價值。在繼承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同時,文章藉助馬克思研究生產與再生產理論的邏輯思維,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構建了循環經濟價值理論模型,初步實現了文章研究的核心。 第六章,文章專題探究了循環經濟價值評價問題,提出了循環經濟價值評價的邏輯框架,並嘗試性地構建循環經濟價值評價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