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寫於一八八九至一八九九年,集中地體現了他轉變後的世界觀及其矛盾。小說的素材是檢察官柯尼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個貴族青年引誘了他姑母家的婢女。婢女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當了妓女,因被指揮偷錢而受審判。這個貴族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席法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過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譴責。他向法官申請準許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復活》的情節後來公涅赫柳多夫決定為誣告犯殺人罪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奔走伸冤,抗訴失敗後即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她。但是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她終於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這樣,男女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通過這些情節,作者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刻畫了各個階級的人物。作者介紹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托爾斯泰思想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正是俄國社會錯綜複雜的矛盾的反映,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在尋求新生活中,清醒與軟弱、奮鬥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托爾斯泰的作品縱然其中有反動的和空想的東西,但仍不失為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已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