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

原義:❶跟從父親。❷跟隨父親。 從父作為親屬稱謂,指稱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從父年長於父者為從伯,意即堂伯;年幼於父者為從叔,意即堂叔。從父的對立稱謂:從子(從父子)→堂侄。 “從父”作為某些親屬稱謂的詞綴,表示具有共祖父一層的關係等。如從父昆弟。類似的用法如“從祖”。

原義

解釋

從父(cóng fù):❶聽從父親。❷跟隨父親。從:聽從;跟從,跟隨。父:父親。

典例

•聽從父親。

《禮記·喪服·子夏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跟隨父親。

1.1)《晉書·列傳第二十八》:楚 ( 周楚 ),字元孫。起家參征西軍事,從父入蜀,拜鷹揚將軍、犍為太守。父卒,以楚監梁、益二州、假節,襲爵建城公。

1.2)《晉書》: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 ( 虞秘 ),為偏將軍。鎮隴西。溥從父之官,專心墳籍。時疆場閱武,人爭視之,溥未嘗寓目。

1.3)《晉書》:黃泓,字始長,魏郡斥丘人也。父沈 ( 黃沈 ),善天文秘術。泓從父受業,精妙逾深,兼博覽經史,尤明《禮》《易》。性忠勤,非禮不動。永嘉之亂,與渤海高瞻避地幽州,說瞻曰:“王浚昏暴,終必無成,宜思去就以圖久安。

1.4)《晉書·桓石虔傳》:從父在荊州,於獵圍中見猛善被數箭而伏,諸督將素知其勇,戲令拔箭。

2)《魏書·列傳第十三》:“子彥 ( 長孫子彥 ),本名俊,有膂力。以累從父征討功,封槐里縣子。”

分析:以上例句的語法結構均是“從父+動詞”。

親屬稱謂

基本信息

拼音:zòng fù(古音) ;cóng fù

對稱稱謂:從子

關聯稱謂(語):從母;伯父/叔父;族父

釋義

•古述

《爾雅·釋親》:“父之從父晜弟為從祖父。”郝懿行的義疏:“雲父之從父晜弟者,是即 父之世父、叔父之子也,當為從父。”

•今釋

【從父本義】中古時期,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稱之為從父。作為獨立稱謂詞的“從父”相當於《爾雅·釋親》中的”從祖父“。

【從父裹義】由於古時語言的地域習慣等因素,有人也將比“從父本義”血緣隔得更遠的“父輩”籠統地稱為從父。例證暫不祥。

中古“從父”的基本用法
曾祖父 從祖 從父 從祖兄弟
祖父 伯父、叔父 從父兄弟
自己
註:與父同一輩的稱謂,由近及遠,依次是“父→伯父、叔父→從父”。如下例1.1條和例2.2條。

劃分

據從父、父親的年齡大小,又可細分成兩種:年長於父者又稱為從伯;年幼於父者為從叔。從伯意即堂伯,從叔意即堂叔。

典例注析

1.1)《三國志·魏志》:明元郭皇后(魏明帝之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黃國中,本郡反叛,遂沒入宮。明帝即位,甚見愛幸,拜為夫人。叔父立【郭立】為騎都尉,從父芝【郭芝】為虎賁中郎將。

1.2)《三國志·魏志·李典傳》:典從父乾【李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

1.3)《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

1.4)《三國志·周瑜傳》: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周景】,景子忠【周忠】,皆為漢太尉。父異【周異】,洛陽令。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與義兵討董卓,徙家於舒。堅子策興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從父尚【周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

東漢-三國廬江舒縣周氏
高祖曾祖祖輩父輩平輩子侄輩
周榮 周興 周景 周崇

周忠 周暉
不祥 周尚

不祥 周異 周瑜之兄 周峻
周瑜 周循
周胤
周氏
附:周榮,尚書令。周興,尚書郎。周異,洛陽令。 註:周尚父親之名不祥;周異父親之名也不祥。

註:《周瑜傳》中“從祖父”之意不同於《爾雅》中“從祖父”,而應與《爾雅》中“從祖祖父”同義,與“從祖”同義。

1.5)《三國志·吳志·朱異傳》:權謂朱異從父驃騎將軍據【朱據】。

2.1)《晉書》:是歲,仇池公楊國為其從父俊【楊俊】所殺,俊自立。

2.2)《晉書》卷六十一《周浚傳》:武帝(晉武帝)問浚【周浚】:“卿宗後生,稱誰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周恢】,稱重臣宗;從父子馥【周馥】,稱清臣宗。”帝並召用。

失諱 失諱 周裴 周浚
失諱(叔父) 周恢(叔父子)
失諱 周蕤(從父) 周馥(從父子)

辨註:2.2例中“叔父”與“從父”是對舉的兩個稱謂詞,表明西晉初年兩者的含義有所區別,且此例中的從父、叔父屬於“背稱”用法。“從父子馥”應斷句成“從父∣子∣馥”,直譯為“從父之子周馥”,或意譯為“再從兄弟周馥”。但據《晉書·周馥傳》“馥……浚從父弟也。父蕤”記載,則周蕤系周浚的伯父/叔父,似與《晉書·周浚傳》“臣……從父子馥”相左,周浚、周馥之關係在《晉書·周浚傳》出於周浚的原話,當較為可靠。

3)《宋書·列傳第五十八·氐胡 》:“征西將軍桓溫表國【楊國】為鎮北將軍、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國子安【楊安】為振威將軍、武都太守。十二年,國從父楊俊復殺國自立,安奔苻生,俊遣使歸順。”

4.1)《魏書》:“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隴西狄道人,司空韶【李韶】之族弟。早有盛名 ,時人號曰神童。從父司空沖雅所嘆異,每曰:“興吾宗者,其此兒乎?”恆資給所須,愛同己子。 ”

4.2)《魏書》:[長孫道生]及年老,頗惑其妻孟氏,以此見譏。與從父嵩【長孫嵩】俱為三公,當世以為榮。

5)《周書·柳霞傳》:其(指柳霞)世父慶遠【柳慶遠】特器異之。[柳慶遠]謂霞曰:“吾昔逮事伯父太尉公(指柳元景),[柳元景,或為柳世隆]嘗語吾云:‘我昨夢汝登一樓,樓甚峻麗,吾以坐席與汝 。汝後名宦必達,恨吾不及見耳。’吾向聊復晝寢,又夢將昔時座席還以賜汝。汝之官位,當復及吾。特宜勉勵,以應嘉祥也。”……霞乃辭詧【蕭詧】曰 :“陛下中興鼎運,龍飛舊楚。臣昔因幸會,早奉名節,理當以身許國,期之始終。自晉氏南遷,臣宗族蓋寡。從祖(柳元景)太尉、世父(柳慶遠)儀同、從父(柳世隆)司空,並以位望隆重,遂家於金陵。……”

河東解縣柳氏
柳卓 柳恬 柳憑 柳元景 柳慶宗
柳嗣宗 柳纂
柳成宗
柳秀宗
柳承宗
柳叔珍 柳慶遠 柳津
柳季遠 柳霞
柳叔仁

柳僧珍

柳叔宗 柳世隆 柳悅
不祥 柳先宗

不祥 不祥 柳光世 柳欣慰
附:柳卓,晉汝南太守。柳恬,西河太守。柳憑,馮翊太守。柳元景,贈使持節、都督南豫、江二州諸軍事、太尉、侍中、刺史、國公如故。柳慶遠,可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鼓吹、侯如故。柳世隆,贈司空,班劍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如故。謚曰忠武。柳叔珍,宋員外散騎常侍、義陽內史。柳季遠,梁臨川王諮議參軍、宜都太守。柳叔仁,車騎司馬,梁州刺史,黃門郎,宜陽侯。柳僧珍,衛軍諮議參軍。

6)謝裕字景仁,朗弟允之子、而晦【謝晦】從父也。名與宋武帝諱同,故以字行。允字令度,位宣城內史。景仁幼為從祖安【謝安】所知,始為前軍行參軍,會稽王世子元顯嬖人張法順權傾一時,內外無不造門,唯景仁不至,年三十而方為著作佐郎。

謝裒 謝據 謝朗 謝重 謝瞻
謝晦
謝允 謝景仁·謝裕
謝安 謝瑤 謝澹

7)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任子田》:自言十五六時,偶為從父侍姬以宮詞書扇,從父疑之,致侍姬自縊死,其魂訟於地下,子田奄奄臥疾,魂亦自追去,考問閱四五日,冥官庭鞫七八度,辨明出於無心,然卒坐以過失殺人,減削官祿,故仕途偃蹇如斯。

派生詞

“從父XX”、“XX從父”作為親屬稱謂時,根據其形式,可將其分為前綴式和後綴式。

前綴式

前綴“從父”首先表示一種關係,表示具有同一祖父的關係,作為前綴的“從父”不能斷章取義地認為是對父輩某人的稱呼;其次詞素“從父”後加“兄弟”“昆弟”等詞來描述自己與另一人的輩分距離。 有:

•從父昆弟,與後來的堂兄弟屬同義稱謂。

•從父兄,與後來的"堂兄"屬同義稱謂。

•從父弟,與後來的“堂弟"屬同義稱謂。

•從父姊妹、從父姐妹,伯父、叔父之女。與"堂姐妹"屬同義稱謂。

•從父兄子,從父兄之子,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孫而其父年長於己。與"堂侄"屬同義稱謂。

•從父弟子,從父弟之子,即伯父/叔父之孫而其父年幼於己。亦與"堂侄"屬同義稱謂。

•從父妹婿,從父妹的丈夫,略同今之“堂妹夫”。

後綴式

再從父,曾祖父的親兄弟的孫子。與後世的族父屬同義稱謂。

同類詞綴

前綴“從祖”,如《爾雅·釋親》中的從祖祖父、從祖父、從祖兄弟以及史籍中的從祖兄、從祖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