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弟去溢墓志銘

《從弟去溢墓志銘》是唐代楊炯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從弟去溢墓志銘

處士宏農楊去溢,年二十,即華山公之曾孫,大將軍之孫,朝散大夫鄧州司馬之第四子也。維岳有五,有華山之金石焉,山阜相屬,含谿懷谷,所以鎮其南也。維瀆有四,有河宗之玉璧焉,波瀾淚起,洄洑萬里,所以經其北也。言其土地,則巨靈之高掌遠蹠,作西漢之城池;敘共衣冠,則太尉之四代五公,為東京之柱國。然後積勛累德,枝分葉散。

大君有命,臨夏日之壇場;天子動容,聽秋風之金鼓。是以熊羆入兆,羔雁成群。黃憲之名,聞于海內;陳蕃之志,掃於天下。群童忽聚,逢苦李而懸知;賓客相過,問楊梅而即對。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居家可移之道也;利者義之和,貞者事之乾,元亨日新之德也。若夫羽陵遺策,汲冢殘書,倚相之八索九邱,張華之千門萬戶,莫不山藏海納,學無所遺。至如白雪回光,清風度曲,崔亭伯真龍之氣,揚子云吐鳳之才,莫不玉振金聲,筆有餘力。遠心天授,高興生知。盡江海之良圖,得煙霞之秘筭。貞不絕俗,從容於名教之場;道由人宏,坐臥於羲皇之代。於時朝廷之上,山林之下,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希末光而影集,聽餘聲而響和者,猶藩籬之望天地,鱗介之宗龜龍也。

嗟乎!陰陽為道,大道無亭毒之心;禍福唯人,聖人有抑揚之教。智焉而斃,仁焉而終。今也則亡,嘆顏回之短命;死而可作,冀隨會之同歸。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也。以某年某月某日,終於某所。越儀鳳四年十月二日,歸葬於華陰之某原。林野彌望,關山寥廓。樵童牧豎,孟嚐君之池台;一去千年,丁令威之城郭。悲纏於魯衛,痛深於花萼。姜肱沒齒,無因共被之歡;鍾毓生年,無復同車之樂。嗚乎哀哉!銘曰:

叔虞建國,天錫之唐。伯僑受氏,食采於楊。五侯簪黻,四代軒裳。有德有行,如圭如璋。乃生男子,初寢之床。從公小大,辨日炎涼。天下之寶,邦家之光。神鋒太峻,旗鼓相當。事親以禮,左右無方。交朋以信,芝蘭有芳。文犀健筆,白鳳雕章。鵬鷃齊致,江湖兩忘。謂天輔德,則惟其常。殲我吉士,於保不傷?關山搖落,洲諸蒼茫。黃塵匝地,白露成霜。左右刮骨,親賓斷腸。摧殘玉樹,埋沒金鄉。交交黃鳥,爰集於桑。命不可續,人之雲亡。

作者簡介

楊炯(650—694),華陰(陝西省華陰縣)人,顯慶四年(659)舉神童,時年九歲。上元三年(676)授校書郎。武后時為婺州盈川令,卒於官。楊炯恃才自傲,為時人所不容,歷任小官,鬱郁不得志。其詩詞藻富麗,內容貧乏,顯著地表現了陳、隋遺風。有《楊炯集》,徐明霞點校,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