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該校始創於1958年,前身為從化縣工農技術學校,原址位於縣城西溪祖祠。1959年更名為從化縣紅專學校,校址遷往現佛岡縣石角鎮(當時從化、佛岡兩縣合併)。1960年初遷回從化縣城郊公社黃場,有教員30人。1961年5月學校解散。1958年至1961年5月,學校先後開設有農學、林果、畜牧、經濟作物、植物保護等專業班,學員共600多人。1970年4月,學校復辦為“從化縣農業技術學校”,1975年後易名為“五·七”大學,1977年停辦。1982年8月,學校又於從化縣農科所復辦,1983年9月,經廣州市人民政府審定為更名為“從化縣農業中等專業技術學校”。1999年12月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示範學校”,2003年成為廣東省第一批合格中等職業學校之一,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定為國家級“星火學校”,2004年10月經從化市政府批准,更名為從化市職業技術學校。2008年通過“廣東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複評。2009年8月,原從化市成人中專和太平職業高中併入該校後增掛“從化市旅遊職業學校”牌子。
師資力量
學校現位於旺城大道337號從化市職業教育園區內。占地面積174.99畝,建築面積53324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90人,其中在編人員101人。學校專任教師125人,雙師型教師25人;研究生4人,本科學歷115人;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35人,高級技師2人,技師25人。中專開設有數控技術套用、機電技術套用、製冷和空調設備運用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套用、旅遊服務與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會計、學前教育、畜牧獸醫、園林技術等13個專業,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268人。開設有農業機電工程、農村財會與審計、電子商務、汽車運用與維修4個大專自考專業,參加自考學生1300多人。
辦學特色
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重點培養套用型人才,以特色求生存和發展,做到“學校有特色,專業有特點,學生有特長”,把學校辦成集教育、培訓、實訓、技能鑑定和職業教育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職業教育基地。
作為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該校立足於為地方建設培養技能型人才。學校以中專學歷教育為主,適當發展更高層次和更多形式的教育。形成中專為主體、兼有專科以上層次的自學考試、職業資格證書教育、職業培訓等多種教育形式和諧發展、互相促進的格局。
教學成就
學校1999年12月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示範學校”,2008年通過“廣東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複評,被授予“廣東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自1982年復辦以來,為社會輸送了11000多名中、初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9%以上。
學校教育教學成績顯著。該校師生在廣州市教育局組織的會計、計算機、機械等技能競賽中多次獲獎。該校還是廣州市教育局實施有效教學和學分制的試點學校,計算機專業、機電專業是廣州市重點專業。
發揮職校特色,切實服務社會。該校自2004年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以來,在全市各鎮(街)共舉辦農民職業技能培訓200多期,培訓人數130000人次。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98208人次,合格率達到85%以上;新型農民培訓30468人次,合格率100%。
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解決政府後顧之憂。2007-2011年共招收472名學員。培訓學員全部推薦到企事業單位就業,解決了退役士兵學員的就業難題,解決了政府後顧之憂,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國防建設。
展望未來
該校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升國重,把學校做強;上規模,把學校做大;創特色,把學校做優”。即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大規模、創建特色、提高層次,2012年左右把學校建成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辦學規模
到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4000人,到2013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4500人,到2014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5000人,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5500人。
技能培訓
建起市、鎮(街)、村三級培訓網,對未升入上級學校的國中畢業生和農民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十二五”期間,職業培訓、崗位培訓及各種實用技術培訓達到年均2000人次。
專業建設
根據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重點建成一批機械、汽修、機電、旅遊、動漫等方面的專業,並爭取5個專業成為廣州市級重點專業,2個專業成為省級示範專業,1個專業成為國家級示範專業,以特色化、高水平的示範專業帶動全市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師資隊伍
與辦學規模相適應,保證適當的師生比。到2012年專任教師人數超過100人,全部教師達到規定學歷要求,其中10%的教師經過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或取得碩士學位。五年內高級、中級、初級教師的比例達到30:60:10;“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