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殿傳說
在從化市神崗鎮木棉村,五嶽,按史記載,是指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傳說為群神所居,自漢代以來歷代帝王多往祭祀。但這裡所供奉的不是五嶽山神,據民間傳說的這裡的五嶽是洪聖、太保、土地等。又有說是黃飛虎、祟黑虎、崔英、蔣雄和聞聘,是《封神演義》中的結拜兄弟。
五嶽殿介紹
始建年代不詳,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以後多次重修,現僅存頭門和後殿。
頭門面寬三間11.5米、進深一問4.63米,懸山頂,七架梁前後用兩柱,並在前後柱上出兩跳拱承托搪擦,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大門石匾上刻“五嶽殿”三字,落款為“光緒歲次庚寅”。兩側的門聯:“穆穆威靈光萬戶、綿綿德澤普千家”。
後殿面寬三間11.5米,進深三間12.85米,五架梁,梁底施雀替,柱樑用材粗壯,梭形柱,(其中有3柱因腐朽,柱腳割切更換;紅砂岩的礎因風化,已全換為花崗岩石礎)。樑上施一三升斗拱,屋架向兩側升起,正擦底部雕陽文“大明成化陸年歲次庚寅拾貳月甲辰朔越拾有柒日庚申吉旦重建”。現在保存完好。
五嶽殿結構特點
五嶽殿坐西向東,整體建築坐落在一花崗岩石砌台基上,建築外觀低矮,主體建築進深二間11.7米,闊三間11.5米,磚、木、石結構,人字頂懸山。
第一進石框大門上刻“五囗殿”陰文,落款為“光緒歲次庚寅仲秋吉旦重修”(即公元1890年)。第一進9架抬梁,前後立2根木柱承重,月梁、梁底施雀替。一斗三升斗拱用材粗大,駝峰刻捲雲紋。柱為木質圓梭柱,下立花崗岩石柱礎。挑枋穿梭柱再穿牆體,下施兩跳拱承檐檁,檁條全為圓木。
第二進面闊三間,深三間6.2米,抬梁式梁架,11架,前後立4根木柱承重,月梁,梭柱,柱徑大小不一,前檐出軟挑,下承插拱,第一間樑柱夾角有托拱,第二、三間梁底則施雀替。駝峰刻捲雲紋,一斗三升斗拱,有柱頭斗,圓檁,脊檁下刻陰文:“時大明成化陸年歲次庚寅十二月甲辰朔月拾有柒日庚申吉晨重建”(即公元1470年)。後出檐為挑枋穿後二木柱,再過牆體承檐檁,為硬挑。
五嶽殿後還建一座兩進建築,為五嶽殿的附屬建築,是堆放殿內所用禮器、祭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