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從事
海水魚類繁育理論與增養殖技術研究。先後開展了近10種海水魚類繁育和人工養殖技術開發研究,主持國家“863”計畫子課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5項。國內期刊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被SCI收錄論文9篇,參編專著2部,獲國家專利5項,或計算機軟體著作權2項,獲各級科技獎勵5項。
研究方向
海水魚類養殖新品種開發、苗種培育技術、高效養殖模式與技術、標誌放流技術、生殖與生長調控內分泌機制、體色調控機制等。
教育經歷
2007/09 - 2012/06,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
2002/09 - 2005/06,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化學,碩士
1999/09 - 2002/07,聊城大學,生物科學,本科
工作經歷
2014/01-至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海水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副研究員
2009/08-2010/12,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南部中心遺傳育種實驗室,訪問學者
2008/07- 2013/1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2005/07-2008/06,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研究實習員
研究成果
1)開展了鮃鰈類性腺發育規律及分子機制研究,構建了成熟的生殖調控技術
負責鮃鰈類性腺發育規律研究,構建了成熟的“水溫+光周期+營養+激素”生殖調控技術,保障了苗種培育的順利進行。研究了星鰈、半滑舌鰨、漠斑牙鮃的GnRH、FSH、LH 等生殖關鍵基因的生理功能。探討了生長相關基因GH、IGFs對生殖的調控作用機制,揭示了生殖過程的多基因調控特性。
2)開展了海水魚類養殖生長調控機制研究,探索高效養殖生長調控技術
揭示了池塘養殖牙鮃的異速生長模式及其環境適應機制;構建了半滑舌鰨和星突江鰈GH、IGFs體外高效表達系統,驗證了重組GH和IGF-I蛋白對半滑舌鰨的促生長作用及機制,為建立養殖鮃鰈類生長調控技術提供了理論支撐。
揭示了牙鮃和半滑舌鰨黑色素細胞分布決定其無眼側黑化,開闢了從microRNA角度開展鮃鰈類無眼側黑化分子機制研究的新思路。
3)開展了新海水魚類養殖資源的繁殖生物學研究,推動養殖產業持續發展
認識了6種魚類養殖新資源生殖特性,建立了產卵調控技術。開展了圓斑星鰈、條斑星鰈、星突江鰈、條石鯛、太平洋鱈、刀鱭等6種海水魚類養殖新品種的繁殖生物學研究。突破了星鰈、星突江鰈、條石鯛生殖調控產卵關鍵技術,可穩定獲得大批量優質受精卵。掌握了刀鱭親魚池塘馴化、培育和自然產卵調控技術。摸清了太平洋鱈親魚暫養、馴化、促熟和產卵技術,保障了優質受精卵獲取。
突破了4種魚類養殖新品種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摸清了圓斑星鰈、條斑星鰈、星突江鰈、條石鯛等4種魚類的早期生長發育特徵,探明了苗種培育的最適生理與生態因子條件,建立了苗種培育技術,達到了年單場單茬培育優質苗種100萬尾以上的規模化生產水平。2011年,獲得了刀鱭親魚池塘自然產卵並培育苗種7萬尾。2011-2012年,培育太平洋鱈早期苗種100多萬尾,進一步研究正在開展。
半滑舌鰨人工海水育苗和低鹽循環水養殖技術工藝開發。利用“滷水+淡水”調配人工海水在浙江紹興進行了半滑舌鰨育苗試驗,成功培育半滑舌鰨苗種18萬尾。開展了低鹽度循環水養殖,效果良好。
4 )構建工程化池塘養殖新模式與高效養殖技術工藝,提升池塘養殖效益
工程化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與養殖示範。主要參與設計了一套工程化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在日照基地示範養殖牙鮃單產達2000kg/畝以上,成活率95%以上,養殖效率提高4-5倍,產出投入比提高3倍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工程化池塘高效養殖技術工藝研究。製備了一種芽孢桿菌複合微生態製劑,調控池塘養殖池塘水質效果顯著。完成了苗種規格、放養密度、餌料投餵、增氧調控、水質監測與預警等養殖工藝研究,保障了牙鮃工程化池塘養殖的順利進行。建立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半滑舌鰨早期性別的冷光源鑑別方法,可用來儘早剔除雄性苗種,準確率達98%以上,大大提高了半滑舌鰨工廠化養殖效率。
5 )開展海水魚類標誌放流技術相關研究,支撐資源增殖效果評估
開發了一種適合牙鮃和半滑舌鰨鮃鰈類小規格苗種標誌放流的小型T型標誌牌,首次研究了CWT標籤對牙鮃小規格苗種的標記效果,建立了規範了標記操作技術,為鮃鰈類增殖放流效果評估提供了新技術支持。
獲獎情況
(1)漠斑牙鮃引進繁育及養殖模式研究,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7完成人)
(2)半滑舌鰨繁殖生物學及產業化示範推廣,水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3完成人)
(3)半滑舌鰨繁育生物學及產業化示範推廣,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3完成人)
(4)半滑舌鰨繁育生物學及產業化示範推廣,海洋局海洋成果創新獎一等獎(第13完成人)
(5)半滑舌鰨繁殖生物學及產業化示範推廣,中華神農獎三等獎(第13完成人)
專利著作
(1)一種攜帶型鮃鰈魚活體短期儲運裝置,ZL201320049819.8(第1發明人)
(2)一種鮃鰈類苗種人工放流體外掛的標誌牌及標記方法,ZL201310013644.X(第1發明人)
(3)一種簡易的魚用固態緩釋激素製備器具及製備方法,ZL201310034322.3(第1發明人)
(4)埋植緩釋激素誘導圓斑星鰈親魚性腺成熟排卵方法,ZL 200910229892.1(第3發明人)
(5)圓斑星鰈雌魚與條斑星鰈雄魚雜交育種育苗方法,ZL 201110118179.7(第3發明人)
(6)海水魚類沉性魚卵孵化裝置和孵化方法,ZL 201110118180.X (第4發明人)
(7)半滑舌鰨性腺發育檢測器, ZL 200520086221.1(第4發明人)
(8)鮃鰈類產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基礎資料庫管理系統V1.0,著作權登記號:00275659(第3位)
(9)鮃鰈類池塘養殖信息庫管理系統V1.0,著作權登記號:00272920(第2位)
(10)專著:半滑舌鰨繁育理論與養殖技術,參編,2014年,農業出版社
論文發表
6、徐永江, 柳學周, 溫海深, 等. 性類固醇激素及其受體在半滑舌鰨性腺分化發育過程中的表達與生理功能研究.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10, 40(7):22-27
7、徐永江, 柳學周, 馬愛軍, 等. 半滑舌鰨卵巢發育的數量特徵和血漿性類固醇激素表達規律研究. 海洋與湖沼, 2011, 42(1):67-74
8、徐永江, 柳學周, 王清印, 等.養殖圓斑星鰈血漿性類固醇激素表達與卵巢發育及溫光調控的關係. 中國水產科學, 2011, 18(4):836-846
9、徐永江, 柳學周, 王妍妍等. 外源激素誘導對條斑星鰈精子質量的影響. 海洋與湖沼, 2012, 43(6):1170-1175
10、徐永江,臧坤,柳學周,等. 星突江鰈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的體外重組表達及生物活性分析, 中國工程科學, 2015, 17(1):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