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陽[知名數學家]

徐晨陽[知名數學家]

許晨陽,1981年出生於重慶,2003年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200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現為北京大學國際數學中心教授。許晨陽主要從事基礎數學核心領域代數幾何方向的研究,他是國內代數幾何方向的領軍數學家。2017年9月獲得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2017年10月訪問學者身份赴麻省理工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個人簡介

1981年出生於重慶,2003年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200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現為北京大學國際數學中心教授。許晨陽主要從事基礎數學核心領域代數幾何方向的研究,他是國內代數幾何方向的領軍數學家。2017年9月獲得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7年10月訪問學者身份赴麻省理工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成長曆程

1981年出生於重慶的許晨陽,從當年憑藉數學競賽的優異成績,選擇保送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那天起,遵從內心的選擇,重視興趣的所在,便成為他做出很多人生選擇的重要標準。

許晨陽許晨陽
在北大完成三年本科學習和兩年碩士學習後,他選擇奔赴大洋彼岸,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他的學習和研究。

在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許晨陽師從著名的世界級代數幾何學家JánosKollár。

許晨陽主要從事基礎數學核心領域代數幾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維代數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他證明了對數典範閾值的上升鏈猜想,極大推動了正特徵三維極小模型綱領,在對數典範奇點的極小模型綱領中做出突破;他證明了田剛和Donaldson關於K-穩定性定義的等價性,解決了《幾何不變式論》前言裡關於典範極化簇漸進周穩定緊化不存在的問題,並系統研究和發展了對偶復形理論……碩果纍纍的學術成就使得許晨陽成為代數幾何領域當之無愧的青年領軍數學家。

2012年,中組部“青年千人計畫”揭曉,許晨陽作為第一批入選的人才,獲得了回到北大工作的機會。而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心愿,學生時代,他便立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幫助中國建設自己的代數幾何學派,回到北大無疑是實現其心愿的最好契機。

因此,當“青年千人計畫”揭曉後,許晨陽便給很多同在美國的優秀數學家朋友寫了一封郵件:“我本周已從猶他大學辭職,並將全職回國。”

朋友們很驚訝。他是一顆數學新星,從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做過博士後,與合作者解決了代數幾何領域一些著名猜想,多所美國大學邀請他任教。

2012年,31歲的許晨陽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第一位副教授。這是他的母校北京大學一個新設的機構。

許晨陽和一位義大利籍數學家被評為2017/2018年“龐加萊講席”入選者許晨陽和一位義大利籍數學家被評為2017/2018年“龐加萊講席”入選者
隨後的5年,許保持了旺盛的創造力,成長為代數幾何領域的領軍青年數學家。他獲得了2016年度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拉馬努金獎;他已受邀在4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他和一位義大利籍數學家被評為2017/2018年“龐加萊講席”入選者。

龐加萊講席累計入選的8人中,7人在北美,只有許來自中國。

如今,許正成為全球頂尖大學關注的“獵物”。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請他回去做終身教授,另一些外國大學也表達了意向。這在整箇中國大陸學術界,都是罕有的案例。

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後,他表示想用部分獎金設立面向年輕人的獎項。

獲獎記錄

9月9日,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80後”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

獲獎理由:
表彰他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極其深刻的貢獻。
許晨陽主要從事基礎數學核心領域代數幾何方向的研究,他是國內代數幾何方向的領軍數學家。
普渡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李馳曾評價許晨陽,說他像是“搜尋引擎”,對自己的領域研究很深入,可以搜尋到很多別人沒想到的東西,從而推進問題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