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主教座堂教堂的建築大門朝東,但按哥德式建築的習慣稱呼正立面還是叫做西立面。(典型的哥德式教堂的建築大門朝西)。很可惜的是哥德式建築的徐家匯主教座堂的原有小塔樓毀於文化大革命,一直沒有被修復(正祭台的正上方)。建築的崇高感是以均衡為必要條件的,哥德式建築的上海徐家匯主教座堂斜側立面看出,小塔樓沒了,建築體量的均衡遭到了破壞。小塔樓原有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現正祭台充滿永恆的基督之光。哥德式建築的布局原則和語言套用在建築的立面上,也就是大門所在的正面,有一對鐘樓,鐘樓高約為56.6米。大門有三個,據說它們象徵了三位一體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聖殿就是三位一體的天主臨在最具體的體現。也傳說三扇大門是信、望、愛三德的象徵。中央大門上方有一個直徑為十幾米的大圓窗,被稱為玫瑰花窗(Rose Window)。玫瑰花窗用石料鏤空鐫刻而成。玫瑰花窗是聖母的象徵。教友經過天主的中保聖母瑪利亞而進入天堂。玫瑰芬芳、美麗、聖潔,是聖母的象徵。教會傳統,紅玫瑰象徵聖母的愛,也象徵耶穌的寶血,白玫瑰象徵聖母的純潔無瑕。因此,玫瑰花窗以紅色或白色為基調那么分別象徵了耶穌的寶血、聖母的愛和純潔無瑕。門洞中央有一棵小柱子,頂一根橫樑,梁上券下,填著一塊小石板,上面雕刻著四部福音的作者——四聖師。(瑪竇、路加、瑪爾谷、若望)
1960年由張家樹主教將上海教區主教公署遷至徐家匯的依納爵天主堂。哥德式慣用的束柱(用幾根不同粗細的柱子捆綁在一起)共有64根,柱子的材料為金山石。牆基用青石。徐家匯天主堂平面寬約30米,深約83.3米,可容納近3000人。中廳高約28.6米。有正祭台和小祭台19座。
哥德式建築(Gothic)至少有三個主要特點:
(1)以骨架券俗稱肋架券(半圓形),它為拱頂的承重構件,拱成了十字框架式。這種框架式的結構,重力傳遞明確,由券傳到柱子再傳到基礎。
(2)使用了尖券,也就是變形的骨架券。即半圓形的骨架券形成尖矢形的尖券,它可以調節起券的角度,使尖券能在同一高度。它減少了側推力,為建築內部的中艙高度提升和開較多的高側窗提供了方便。尖券在視覺上比骨架券更輕巧,更有上向上的動勢,和骨架券的藝術效果完全一致。
(3)採用了獨立的飛券,俗稱飛扶壁(飛扶臂它從低矮牆上凌空而起,並跨至一個稜錐形端頭,由此形成一個簡單的小尖塔。)。它同扶壁(貼牆扶臂直接倚牆而設。它厚度相當,其末端峭陡並形成斜傾)一樣,同為支承承重牆中的側向水平推力的結構構件。
雙圓心的尖券和尖拱
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哥德式建築是羅馬風建築的進一步完善。天主教聖堂的哥德式建築是教會建築達到了發展的巔峰。
哥德式聖堂的券與拱全部是是雙圓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在減少側推力的功能上比羅馬式的單圓心拱、單圓心券要優越的多。雙圓心的尖券要比單圓心券在視覺上輕巧,更有向上的動勢。哥德式的雙圓心的尖券和尖拱的高和寬的比例是二分之一的話,那么它就比羅馬式的單圓心拱、單圓心券的側推力減少一半。也就是說羅馬式的單圓心拱、單圓心券如果重量是一噸的話,那么它們的側推力也是一噸。而哥德式的雙圓心的尖券和尖拱的重量是一噸的話,那么它們的側推力就只有半噸。側推力集中到墩子上。
哥德式聖堂有一目了然的幾何型力學結構。它的主要成果是雙圓心的尖券和尖拱及凌空而架的飛券飛扶臂。它們巧妙地組合成古典建築的框架結構。哥德式聖堂的所有構件都是尖的,鐘樓是尖的,所有的券是尖的,大門小門上的山花是尖的、聖體龕上的華蓋是尖的、飛券飛扶臂是尖的,這是全部由尖構成的聖堂建築的構件組合在一起,完成了聖堂建築整體沖天的動勢。(請參考聖堂建築的正立面即聖堂的東面)哥德式聖堂在每四個墩子所形成的長方形的“間”里砌對角線的券,或者在加一個橫向的券,因此,一間的拱頂被切成四塊或六塊。每根束柱上的墩子上都放射出好幾個券,仿佛樹木的分枝,形成了生機盎然的向上的動勢。法國的厄利.弗爾在他的《從羅馬風藝術到哥德式藝術》中把墩子上都放射出好幾個券說成好似棕櫚枝一般。歌德曾說過:“它們騰空而起,像一株崇高壯觀、濃蔭廣覆的天主之樹,千枝紛呈,萬梢湧現,樹枝多如海中的沙礫。(音‘歷’)它把天主——它的主人——的光榮向周圍的人們訴說。......直到細枝末節,都經過剪裁,一切都與整體貼切。”經過券的分割,拱頂的尺度變小了,看上去輕巧了,於時和連排的束柱、連排的墩子、玲瓏的空廊、精巧的花窗等構件的關係協調多了。
滴水獸(gargoyle)與束柱柱頭的裝飾
滴水獸伸出於屋頂的怪物形噴水口是所有哥德式建築的普遍特徵。它們被雕刻成奇怪的人形或獸形,水從人形或獸形張開得嘴巴里噴出。
束柱柱頭的裝飾大多用葉形和轉角渦卷花樣來裝飾,哥德式建築一開始只有簡單的卷葉飾,後來有深深刻在石上的。束柱柱頭也有用樹枝條裝飾以及牆垛小尖塔上的各種捲心菜形等來裝飾。值得一提的是哥德式聖堂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四心券。這一稱呼源於畫這個圖案需要四個不同的園心,而壓縮形成此狀。
聖堂中廳開間的低部是側廊式連券廊,中間部分是券廊式牆洞的通道,最上面是高側窗。聖堂內外刻有小的玫瑰窗或其它窗飾,用來平衡大面積牆壁的虛實對比。
正立面的構圖上的特色
哥德式聖堂建築在正立面的構圖上是很有特色的,它的構圖形式基本上是縱(音“總”)三段和橫三段的分割方式。
縱三段--一對鐘樓夾著中廳的山牆。
橫三段--大門檐口為第一段,玫瑰窗和檐廊為第二段,鐘樓為第三段。
橫三段中第一段的三座大門都嵌在門洞中,門周圍有幾圈石線腳,石線腳上刻著和信仰有關的圖案。(在法國哥德式建築中是最常見的表現手法,而徐家匯主教座堂教堂屬英國20世紀初的哥德式建築,它簡化了石線腳上的雕刻裝飾)
橫三段中第二段的玫瑰窗,象徵著天堂。
哥德式聖堂建築的多樣性
哥德式其實和哥特人沒有絲毫關係;只因哥特一詞代表野蠻,人們當時不能領略它的優美。哥德式建築的教堂,最初出現在法國的北方,哥德式建築的理念、技術、藝術很快就傳播到英國、德國、西班牙的北部,以及具有雄厚傳統力量很強的義大利。
哥德式聖堂建築的多樣性也是哥德式聖堂建築的特點之一。例如法國的哥德式聖堂建築裝飾華麗,它所承載的所有雕塑幾乎都要著色並貼金箔。西班亞的哥德式聖堂建築受伊斯蘭宗教的影響(歷史上西班亞在八世紀時,曾被阿拉伯的伊斯蘭教徒占領),伊斯蘭建築手法滲透到西班亞哥特式聖堂的建築中來。西班亞哥德式聖堂的建築幾何圖案統治了整個聖堂建築的內外裝飾。德國的哥德式聖堂建築的立面水平線不明顯,但垂直線很嚴密而且很突出,給人冷峻的嚴肅感覺。
而英國的哥德式聖堂建築恰恰與德國相反。我們徐家匯依納爵主教座堂是由英國皇家設計師道爾達(W.M.DOWDALL)1910年為教會設計的哥德式建築。它保持哥德式建築外部高而尖的頂來表達凡夫俗子贖罪升天的宗教思想感情與內部以尖拱和彩色玻璃來表現真正意義上的宗教神秘色彩外,它的水平分割線比較明顯,而且比較緩慢。
彩色玻璃窗的魅力
藝術家們發現玻璃窗是個極好的用武之場所,也是最適合於裝飾的地方。在早期的拜占廷帝國建築的巴西利卡藝術中,其內部用了大量的彩色大理石及金銀玉玻璃等鑲嵌在牆上的工藝美術----瑪塞克畫(Mosaic)即鑲嵌畫。這使歷史上的法國藝術家們受到啟發,便嘗試在教堂的窗子上用玻璃模仿鑲嵌畫,以利用光線的審美作用。起初在玻璃上著色,後來燒製成彩色玻璃,把它們按設計的宗教性故事為題材的圖稿裁成面積大小不一的各種形狀,用工字型截面的鉛條拼接起來,組成美麗的畫面。哥德式建築的彩色玻璃窗就這樣誕生了。彩色玻璃窗的圖畫內容大多是描繪天主以及《聖經》中的故事,於是這些用彩色玻璃窗繪製的《聖經》故事成為不識字人所讀的聖經。
建築藝術如同其它藝術品種一樣,它是沒國界的,哥德式建築以其獨特的造型與裝飾的魅力,對世界各國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哥德式建築的聖堂起源於法國的哥特地區,但很快就傳遍了歐洲各國,其中德國、義大利的哥德式建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哥德式建築也遠及中亞及遠東地區,甚至遠傳到中國,這不能說哥德式建築的影響是世界性的。
瑪竇福音第二章第二節中記載說:“才誕生的猶太君王在那裡?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因此,典型的哥德式教堂的建築大門朝西,為的是信友祈禱的時候面向東方,那裡是耶穌基督。極為少見的不能朝向西方的教堂,也把正面叫做西面。她的內部空間包含三大部分:一個長方形的大廳,被二排哥德式慣用的束柱(用幾根不同粗細的柱子捆綁在一起)縱向劃分成一條中艙和左右的舷艙或被四排柱子劃分成一條中艙和四條舷艙,中艙是信友們主日做祈禱的地方,它們被稱為艙是因為教會要信友們應該同舟共濟,互助友愛。
英格蘭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和建築理論家奧古斯都﹒韋爾比﹒普金(Aaugustus Welby Pugin,1812--1852年)把哥德式建築垂直造型定義為“基督復活的象徵。”普金在1835年前後,把基督教和哥德式建築的標準融入到建築的理論中去了。但更多的藝術家、文學家、評論家和歷史學家把哥德式建築的教堂正立面比作聖母瑪利亞。聖母瑪利亞挺直上身,伸直的雙臂顯示出無限的虔誠,同時也顯示出祈禱的無上權威。
擁有彩色玻璃窗的哥德式聖堂建築中,最精彩的部位是哥德式建築的聖堂西立面的玫瑰花窗(Rose Window)。落日的餘輝射入西面的玫瑰花窗子向教堂的地面灑下金光,玫瑰花窗收聚起落日的光芒來照明黑暗,照明在祈禱的人們,使被照明的人向前看到和感覺到自己的的確確已生活在耶穌基督的生命之光中,讓被照明的人感覺到自己已與象徵耶穌基督的聖體燈的光芒融為一體了。陽光透過大面積萬紫千紅的玻璃窗子,把聖堂內部映照得五彩繽紛,光彩奪目,那光輝燦爛的光線,就象聖神進入教友的心靈,是教友的信仰得到升華。
教堂的彩色玻璃好似把教堂外的無力日光也點燃的光芒四射。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曙光從東方位置的祭台上方的彩色玻璃窗子射出有淺藍、深藍、桔黃、金黃、橙色、紅色、紫色等進入教堂時,金光慢慢地向拱肋蔓延,把棕櫚枝一般直挺挺的肋木的陰影去散(束柱象徵著耶穌榮進耶路撒冷使眾人手拿的棕櫚枝),你知道這是太陽出來了。她把教友的心引領到東方位置的祭台,祭台就是耶穌基督,祭台就是磐石。多種多樣的顏色也同時在聖堂的其它各個方向斜向穿過聖堂,使聖堂變得絢麗多彩。富麗堂皇的教堂內部正是天主居處的景象,那是天堂。從彩色玻璃照射到聖堂內的陽光,好象將不同的時段串聯為一體,使自己覺得進入了永恆。
哥德式建築的內部觀審,黑格爾有一段優美的描述:“正如基督教的精神集中到內心生活方面,建築物也是在四方面都劃清界限的場所,供基督教團體的集會和收斂心神之用。收斂心神,就是在空間中把自己關起。......陽光或是被遮住,或是讓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里投入比較暗淡的光輝,為著避免黑暗,窗子還是不得不開。在這種教堂里,人所需要的東西不是外在自然能提供的;只有求之於專為人虔誠默禱,清心凝神而設的,而且由人自己造出來的一種內在世界。”
崇高是宗教建築的主題,用來體現天主的威嚴,特別是在宗教建築中用建築的立面來表達宗教的崇高。
建築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尋求美,而是追求和反映生命的本質,是在靜態中表現動態。特別是哥德式建築表達了天主教對上主探尋的靈活與自由性。
義大利當代建築家布魯諾﹒賽維爾說:“為什麼哥德式建築在北方的一些國家持續時間那樣長,而在南方地區占領地卻為時很短呢?因為在南方陽光照射幾乎是垂直的,因此挑檐和水平腰線的投影就更大些;而在北方國度中,太陽較低,光線較近於平切的角度,因此,在運用光線效果作為建築處理手段時,垂直線就更出效果。”萊什比(W R Lethaby)在他的《建築學、神秘主義和神話》一書中說到:“哥德式教堂就象一艘必須在速度和安全二方面取得平衡的貨船,教堂和船的各部分都以同樣的精雕細琢方式設計出來,都努力在風俗、美觀、舒適、大小、技巧運用和節省材料方面做得最好。”萊什比能夠從歷史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把他的建築學思想運用到20世紀中去,使當今的世界教堂建築發展又有了新的方向。
彩色玻璃的色彩體現是應該讓天主的化工來說話--讓太陽自然的光芒把我們希望在生命中每一個時段通過彩色玻璃來說話。因此,每個彩色玻璃窗在可以有其主色調的情況下,用其它不同的色彩來反映天主的化工和生命的意義 。
相關詞條
-
徐家匯聖依納爵主教座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蒲西路158號,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 教堂用途 文化交流 -
徐家匯
徐家匯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亦為上海十大商業中心之一,東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廣元路,南至零陵路,占地面積4.04平方公里。徐家匯商業中心規劃於...
地理位置 宜人公園 迅捷交通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
聖伊納爵主教座堂
聖伊納爵主教座堂 ,位於上海市蒲西路158號。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築方式建造的教堂。是上海天主教三自愛國會所在地。其正式名稱為:...
基本信息 English Introduction 交通信息 -
徐家匯天主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蒲西路158號,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 教堂用途 文化交流 旅遊貼士 -
徐家匯天主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蒲西路158號,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 教堂用途 文化交流 旅遊貼士 -
布丁酒店上海徐家匯店
公園——上海的縮影。 徐家匯天主堂徐家匯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於蒲西路158號。 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在當時被譽為上海...
酒店介紹 附近景點 徐家匯介紹 -
李連貴主教
李連貴主教(Joseph Lee LianGui),1964年1月26日出生於河北獻縣,聖名若瑟,畢業於天主教石家莊神學院,是天主教獻縣教區第十任主教。...
李連貴主教簡歷 李連貴主教牧徽 歷任主教 -
徐家匯天主教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母為天主之母之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 徐家匯天主教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