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畢村

後畢村

後畢村歸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合鄉管理,地理位置是在六合鄉政府駐地向東南3公里處,土地總面積有5.6平方公里。2006年全村總戶數有208戶,總人口有694人。

基本信息

村莊概況

後畢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合鄉,位於六合鄉政府駐地向東南3公里處,辛河路以東,丁羅鎮以北。後畢村有土地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60畝,開發上農下漁4800畝, 2006年全村總戶數208戶,總人口694人,其中男性345人,女性349人。

村名由來

該村自1888年,由利津城東黃河灘區“畢家莊”因受水災,部分居民遷至“羅家”村北分兩村,該村居後,稱“後畢家莊”。戶數18戶。1941年解放後簡稱“後畢村”。

回顧歷史

解放後,由於周邊地區開墾條件好,投親靠友遷來戶數相繼增加,村莊規模擴大到80戶,400餘人,土地面積1200餘畝,同時建立了村級行政機構村公所,設有村長、旅長、武裝委員,農救會長等,主要負責徵收公糧、田賦,動員參軍,土地改革等工作。民眾靠種地為生,生活較為穩定。
1943年後畢村在日本鬼子的大掃蕩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被敵人燒掉了大半個村的房屋屋、家產,傷亡了不少八路軍戰士,搶走了糧食、豬、牛、羊大牲畜。

發展歷程

1955年後畢村屬利津縣北三區的羅鎮區的下屬七個鄉,肖廟鄉,下稱合作社。1947年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支部書記馬榮三;1955年入初級社;1956年入高級社;1958年成立了利津縣羅鎮人民公社,肖廟管區。後畢村1961年前三個生產小隊,1962年秋後6個小組。1964年黃河發洪水(春天4月份),村莊被淤地下。1966年成立六合村六合人民公社,叫後畢大隊,下設三個生產小隊。1969年村民從六合村等四面八方回到了原籍重建新村,當時全村有80餘戶,400多人口。1975年8月份又一次洪水,村莊受災,房屋倒塌,成熟的莊稼沒收成。1976年又一次重建家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村黨支部帶領民眾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1979至1980年,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9年全村土地承包到戶,結束了“生產靠隊長指揮、社員憑工分吃飯”的歷史,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確立了農民自主經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斷改觀。1979 年該村通電, 2001年又用塑材戶戶通水管.修成中心柏油路, 前后街柏油路,徹底改變了入雨有家難進、亂堆亂放這端看不見那端的景象,村容村貌大改變。
1984年河口區正式成立,原利津六合公社劃歸河口區。更名:河口區六合鄉後畢村。1998年河口區把後畢村作試點,該村推行“雙田制”改革,實行土地延長承包期三十年不變的政策,本村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充分發揮優勢劃出1000畝土地鼓勵村民承包。經濟林、蘋果園承包期三十年,穩定了農民的心,走上了致富路,人均收入由1984年的不過2000元增到2006年的5300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