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建設
舊村改造,資金是關鍵。後埠村採取“上級支持一塊、村里投入一塊、村民拿一快”的辦法,共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同時在住宅樓戶型設計上,充分考慮村民的居住習慣,在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來改進。截止到2009年3月,,後埠村舊村改造第一期工程已經全部竣工,共9棟樓,可以安置165戶村民,除了已搬進新樓房的17戶村民,近期,村里將集中組織村民搬遷。
12月28日,筆者來到果里鎮後埠村時,該村村民張士信等正坐在地頭上,悠閒地抽著煙和別人拉家常。該村現有農田600多畝,全部由村集體統一耕種。農田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張士信等8名村民負責,由村集體為其發放工資。村集體按每人每年800斤玉米、1000斤小麥的標準,為全體村民發放補償金。
“8個人管理600多畝農田,你們能幹得過來嗎?”筆者好奇地問。張士信說:“一點問題都沒有。如今,收穫、播種、施肥等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農民種地很輕鬆。”今年,該村投資30多萬元,在田間埋設了管道,併購進3台先進的噴灌機,實現了農作物耕、種、收、澆全面機械化。張士信高興地說:“如今,澆地不用像以前那樣費力改溝子了。”
據了解,今年三夏,後埠村的600多畝農田全部實施了玉米機械化直播。該村玉米直播田畝產量達1400多斤,畝產增加近200斤。三秋玉米收穫後,該村又實施了小麥免耕播種,省時又省力。張士信說:“今年三秋,我們村用得是多功能玉米收穫機,摘穗、剝皮、還田、脫粒一氣呵成,連玉米皮和玉米瓤也粉碎還田了,光在地頭等著拉玉米粒,省力多了。”
“我的兒子、兒媳都在工廠里上班,老伴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光一家6口分的口糧錢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張士信高興地說:“村里又雇了我們哥幾個負責田地管理,每人每天的工資50元。真沒想到,種地也能按月拿工資。”
後埠村黨支部書記李方昌說:“隨著我們村舊村改造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的生活方式開始向居民轉變。對村裡的農田實行集約化經營,可以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解放農村勞動力,讓全體村民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