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寫作訓練與典型案例(下)

內容介紹

《律師寫作訓練與典型案例(下)》為法律文書初入門者度身設計了一套三周速成計畫,幫助讀者由淺入深地輕鬆掌握本叢書重點,迅速提高寫作水平;案例部分內容均取材於真實案例,幫助讀者了解真實的律師工作和文書寫作實戰經驗;測試部分內容系依據作者多年來招聘和培訓律師助理和初級律師的經驗總結而成,可以作為律師事務所或公司企業招聘法律專業人員的試題使用。讀者可以通過自我測試,了解自身法律文書寫作能力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改進規劃。

作者介紹

2003年的聖誕節之夜,多倫多到處燈火輝煌,洋溢著濃郁的聖誕氣氛。子夜時分,剛為小孩開完生日派對的我,坐上加拿大航空的紅眼班機,在清朗的夜空中騰空而起,離開這座載滿了一年多歡聲笑語的異國城市,開始踏上歸國的路途。此刻,腦海中不斷回播的,是陽光燦爛的田野、微微拂過面龐的清風、蕩漾在聖勞倫斯河上的點點粼光和朋友們的朗朗笑聲,那段像花兒一樣盛開的快樂時光。
回國的心情有點忐忑而又帶些興奮,相信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也許這扇窗不能讓我更接近陽光,但是我相信可以透過這扇窗,感受陽光和風雨,四季的變換,而我,將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漸成熟。於是,我回國重新投入律師業當中。
2003年回國前,我曾經在《通向成功律師事務所之路》一書中向讀者推薦了中國的四家律所。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他們一路高歌猛進,已經逐漸占據了中國律師業的主流位置。中國律師業似乎正不斷向良性的軌道發展,但統計數據卻顯示出一個令人擔憂的傾向:我國現有律師事務所約1.2萬家,律師人數約12萬人,這個數字自2001年起就已經裹足不前至今,也就是說,中國律師總人數在最近六年間幾乎沒有增加,而六年來,每年至少有1萬名通過司法考試的人員,他們都去了哪裡?存在兩種可能性:一是中國律師業可能正逐漸失去造血功能,取得司法從業資格的新人越來越少願意投身律師行業,轉而投向政府公務員或企業法務人員等更為高薪和穩定的職業;二是中國律師業可能正在不斷地失血,雖然不斷有新人加入,但也有相當部分的新律師退出,淘汰率居高不下。《中國律師》雜誌原主編劉桂明於2007年4月發表文章《畢業學子究竟何時當律師?》,該文告誡青年學子,“如果你想當律師,你就先不要當律師;如果你不想當律師,你就先當律師。” 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上述趨勢的存在。
而另一方面,是法學教育的大躍進。在大學擴招遍地開花的背景下,每年寒暑兩假,我所在的事務所都會迎來如潮水般地一批又一批的法學本專科實習生,等不及我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又已經離開,旋即畢業、投入社會。看著那一張張尚帶稚嫩又對律師行業充滿崇高敬意的臉孔,知道實習對於他們而言,本應是檢驗自身專業技能、鍛鍊和提升綜合素質的好機會,但現實卻讓他們倍感失望:實習期間,他們通常無法完整地學到案件的操作過程,甚至學不到如何寫好一篇法律文書;而我作為律所的合伙人,也感到很頭疼:一個經過4年法學本科教育甚至再加上2年碩士課程的實習生,竟然還寫不好一份簡單的訴狀、授權委託書或異議書,統統要手把手重新教起;更遑論複雜一點的契約乃至需要創造性思維的法律意見書了,我不禁為法學教育的現狀和缺陷嘆息不已。
針對初入門者的法律思維和技能非常貧乏的窘況,在過去三年中,我不斷地總結和設計內容,在事務所內部開設了數次講座,培訓律師和助理的法律實踐技能,積累了一批講稿、案例和素材。其後,在法律出版社吳劍虹編輯大力鼓勵之下,開始有了寫作此書的想法。
2007年,超女餘波未散,快男的喧嚷電視聲浪又起;樓市、股市瘋漲不停,變形金剛又伴隨著廣州今夏錄到的歷史最高溫度瘋狂來襲。我以平靜的心情平息這種狂躁的氛圍,自冬天的孕育到春天的萌動,進入夏天揮汗如雨的寫作,延伸到金秋的成熟,終於收穫此書。
這是一本講求實踐經驗和理論完美結合的書。我非常贊同實用主義法學創始人霍姆斯的觀點,“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我相信,市面上已經有一大堆文書範本、模板、指南之類的書籍,讀者不缺範本,缺的是範本背後的東西——文書寫作思維和具體技能。與其給初學者提供一大堆不知就裡的文書模板,倒不如提供一本小而精的經驗之談和真實案例,儘管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錯誤,但至少它來源於真實。本書從深入研究法律文書的最小單元——字詞構成,上升到法律文書的巨觀面——客戶目標、整體框架和敘事線索等,為讀者完整呈現了從基礎、語法、正文寫作到各類文書修訂技巧的寫作技能總結。當中注意大量採用直觀和便於記憶的數位技術:收集資料的五種方法、法律研究的四個規則、契約的七大功能模組、文書四段論結構和訴狀的七段高手等,再結合下冊七個真實案例和眾多最新文書範本,足以幫助讀者收穫實用和生動的實踐經驗而非枯燥抽象的寫作理論。
這本書中隨處可見、啟發思考的是智慧的光芒——法律文書寫作思維。文字不過是思維的載體,而思維是寫作技能的基礎,思維模式不同,決定了文書方向是否正確和關注重點的差異。網上曾經有一經典帖子——《小雞為什麼要過馬路》,對於小雞為什麼要過馬路這個問題,作者模擬先賢的思維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柏拉圖回答:為了追求最大的善;亞里士多德說:這是雞的自然本性決定的;愛因斯坦則是有名的“相對論”:究竟是雞過馬路,或者是馬路過雞,取決於你的參考坐標。這個笑話形象地反映出上述的道理。律師的思維有其非常獨特之處,就同一法律事實和法律關係,普通人的思維過程猶如“放煙花”,關注重點游移不定。而律師習慣使用“圍棋盤”,嚴謹和有序;判斷商業交易是否可行,客戶喜歡採用“結婚”思維,而律師還要關注如何“離婚”;判斷同一案件,法官思維形象如大象,講求公正和平衡;律師思維似狼,不斷突破框架,尋找甚至創造新事實和證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竭力使這本書變得有趣起來。王小波在他的小說《紅拂夜奔〈序〉》里曾這樣宣布:“這本書里將要談到的是有趣,其實每一本書都應該有趣。對於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對於另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應達到的標準。”在王小波的一切小說當中,尋找樂趣、表現詩意總是最重要的主題,無論小說本身所描述的生存處境多么嚴酷,但仍然充滿對詩與美的執著追求。在我看來,對法律文書的寫作態度也應當如此,雖然講究專業知識、邏輯和嚴謹,但應當善於在枯燥的工作當中尋找和創造樂趣。
打開本書,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元素和案例。本書的開頭,你會體驗選擇母親還是女朋友的困境,在船員、領航員和船長的不同角色間進行變換,嘗試看到白紙還是黑點;為了舉例,本書將優美的散文改寫成了嚴肅的法律文句,難免有“焚琴煮鶴”之嫌,但其實是將法律文書之美以另類形式表現出來,它的美“猶如夜空的煙花,偶爾綻放於文書表面,更多的是時候,默默地潛行於文書字裡行間,思維深處,輕易難尋其芳蹤”。其實,法律文書既可以寫得枯燥乏味,也可以寫得美麗動人。那些只懂得將法律文書寫得晦澀難懂的律師,擁有的只是一顆“枯燥的靈魂”(狄更斯語)和無趣的工作,這正是法律人的通病。本書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和輕鬆的筆調,將枯燥的法律文書分解成“命題作文”般熟悉、直接和簡單,也可以如同描述愛情故事般動人,但仍然不失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即使在最枯燥的語法篇,你仍然可以讀到各種生動的案例和在優劣雙方之間的文書攻防策略,親身體會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如果你願意耐心讀下去,在下冊當中,你更加可以讀到七個真實的、生動有趣的案例,既有初學者的入門趣事,也有中外律師集體勞動的智慧結晶。最後,特意安排的“完結篇之律師的幽默”可以讓讀者放鬆心情,感受律師生涯有趣和生動的若干瞬間。
不過,希望讀者千萬不要對包括本書在內的一切所謂文書寫作技能、範本或指南類的書籍寄予過高期望,文書不過是思維的外化,技巧用得再多,沒有正確的思維模式,也只是花拳繡腿,寫作功力難有質的飛躍;有正確的思維模式和寫作技能,沒有正確的人生觀,文書也只能成為你掠奪和占有財富的戰爭工具,而無法升華你的人生。假若不幸如是,你也許可以成為一位成功的律師,但永遠無法成為一位真正的律師。
人生舞台已經鋪開在每個人的腳下,我和你一樣,都在盡力演繹著自己的角色。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因為在世俗的評判標準當中,成功一詞帶有太多的功利色彩,要成功需要付出太多的妥協和犧牲個性。但只要你不斷努力,你絕對可以做得很優秀,很出色,絕對可以在人生舞台上出演最動人和精彩的一幕。
高雲
2007年夏於廣州祁福新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