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滄桑

書籍簡介:

書名:往事滄桑
作者:劉 健
出版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推廣宣傳:時代作家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 時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發行:時代文化出版社
網路支持:個人出書網 老人出書網
字數:110千字
開本:850×1168 1/32

內容簡介:

人生在路上,而路又是人走出來的。長途跋涉,並非一路風光,更要披荊斬棘,沖關闖險,人生多彩行路難啊!
1949年我踏入革命征途,與共和國同步,走過了60年有歡樂有艱辛,而又漫長的路。
古稀之年,我寫的回憶錄《浮生一夢》,曾請少部分親友賜教,獲得一些反饋。老友盼能修訂重印,給後人留下點歷史記錄。我自覺晚年心境平和,衣食錦繡,雖將年蓋耄耋,但無大病纏身,頭腦尚能思考。閒著無事,玩弄詩文,即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也。今在原稿基礎上作部分增刪,並將近年來所作的詩詞,選出部分附錄於其後,重印之,亦可補正文之不足。
人年七十稱 “古稀”,我的祖輩都未能活到花甲。我父親44歲,祖父和曾祖父只有三四十歲。 時代不同了,我有幸已逾古稀之年。昔日乾隆與紀曉嵐有副對聯:“花甲重逢,又增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再加一度春秋”,此二聯都說的是141歲。古人如此浪漫,我輩晚逢盛世,雖日近黃昏,而慕雲夕照,尚可覽桑榆晚景,更當憶逝水流年。人該忘記年齡,卻難忘掉往事。記得少年騎竹馬,轉眼已是白頭翁。人生苦短,世事滄桑,歲月悲歡,老至矣!多回顧,某事湧上心頭,頓感柔腸百轉,令人不吐不快。自然,吾乃凡人,凡人寫的回憶,也許無人顧及,但有親朋戚友子孫晚輩讀之而後矣!人生來平等,人人都會留下自己的足跡,只是經世不同。每個人都有理念,有生活。我這幾十年,離鄉別井,由南而北,走陽關大道,過獨木小橋。喜悅與傷悲並駕;希望與失望齊飛。無英雄業績可言,有苦勞瑣事可敘。有人早勸我利用休閒寫點回憶之類,前因有科研項目後又因身體欠佳,兩次住院,出國,回鄉,遲疑未決,沒有動筆。二次在美半年,寫成初稿。手頭毫無數據,能想起的事就寫,沒有構架,缺乏邏輯,更無文采,實話實說是也。我大半生在南開園,這個不平靜的高等學府里度過。
浮生若夢夢難圓,人生如戲看世間。
古今多少不明事,留待後生作科研。
我這個學歷史的,愚鈍而不成器,浮淺更不成家。在無涯學海中,飄浮幾十年,不懂得何為歷史?何謂“飄浮”?算算我的大學時期是三分讀書,七分運動。留校後迄今近50年,實際上只有十年左右時間,以主要精力從事教學科研。有時候,我看這人類歷史呈暗褐色,淺黑色,不是眼見不明;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即便美國民主社會才200多年,也留下不少歷史之謎,何況2000多年封建專制的中國,更何況二十世紀的當代。君不見,多少風流人物昨日座上賓,今日階下囚。“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歷史畢竟可以任人打扮,可以被權力肆意塗抹。然而,歷史終是人類的先導,啟智的明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國不乏有成就的歷史學家,可是,當學術政治化隨之人際關係階級化和人性的劣質化,歷史研究深陷誤區,學術失去獨立自由,也就失去其社會價值。自命“馬克思加秦始皇” 的領袖,可以讓翦伯贊,吳晗自尋絕路,含恨九泉;也可以讓郭沫若因一句“勸君少罵秦始皇” 就聲明燒掉自己的全部著作。古人蘇東坡言:“人生識字憂患始” ,正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宿命人生寫照。而學術政治化也引誘或迫使他們一部分人犬儒化,但唯命是從的史學往往是短命的。我不否認我的同輩有些學有成就者,現今的環境和條件也有改善,後來居上者多多。然而,學術應有的功能如何?由於缺乏應有的自由度,學者難以秉筆直書,或命題不著邊際,或論點隱諱曲折,或以上方精神遵命作文,難得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問世。我所研究的黨史現代史,那個時候,很長一段時期,只能一條紅線,十條黑線,只能站穩立場,隨風隱惡揚善,不能獨立思考。自己有一串串不解之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遑論其歷史學教授耶?當然我說的是我學的領域,也只是一個方面。而其要者,自嘆無勇無謀,更缺乏自主奮鬥精神,沒有選擇一個政治敏感性不太強的領域儘可能沉下去,深入研究點有價值的東西來。這個回憶錄談不上什麼學術價值,我所記錄的大多為政治運動生涯,原罪感和忠誠老實的奉獻。
我寫我的生涯,並非只有後悔和遺憾,“沒有百丈冰,哪有花枝俏”。我畢竟超越了童年的夢想,我投身為新中國奮鬥的行列,終生奉獻於人民教育事業。有著90年歷史的南開大學,養育我55年。我的為人,我的知識,我的能力都從“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校訓里和前輩革命者、專家學者的榜樣與精神中,吸取營養,作為動力,推我前進的。我的一家,與南開緊密相連,兒女高考都是高分,他們都從南開畢業。我愛南開園的一草一木,看她興旺發展,蒸蒸日上,內心高興。
征途中在連綿不斷的寒風冰雪路上,不僅有我個人坎坷的足跡,還有比我受傷害更深重更悲傷的人,想想他們,想到我年級同窗被打成“右派”的廿年遭遇,我算幸運者。更有價值的是,每一個平凡人生經歷都包含國家命運的符號。為之奮鬥一輩子的共和國,不也是在電閃雷鳴,驚濤駭浪中前進嗎?
正當本書付梓之際,欣逢祖國六十華誕。從電視上看到威武雄壯的閱兵大典,載歌載舞的狂歡人群。不覺熱血沸騰,老眼含淚,浮想聯翩。我們的國家昨世今生 ,恍若隔夜。滄海桑田,要付出多少心血汗水,華夏騰飛,又越過幾回險阻危礙。可愛的祖國,我為你歌唱:
《祖國花甲有感》
巨龍騰飛憶當年,幾多熱血灑前沿。
共和新造人心爽,妖魔亂舞史倒懸。
總有脊樑乾坤扭,更驚華夏譜新篇。
人類征途行歧路,往事滄桑亦自然。

本書目錄:

一 童年
二 讀書
三 革命
長沙學運
復興支部
轉戰潭株
四 衛校
青春時節
人際和諧
五 大學
右傾警告
革命婚禮
“學生公社”
三戰海河
開灤寫史
六 下放
吳橋度荒
半工半讀
農村四清
七 幹校
浪尖觀潮
楊村學軍
腰山挖井
北京寫文
八 編輯
南訪西問
九 教研
教學科研
十 休閒
撰寫通志
娛樂與餘熱
初游台灣
同學聚會
十一 訪美
赴美探親
二次訪美
遊歷美東
美國拾零
十二 故鄉
休閒思鄉
長沙覽勝
故土鄉情
湘潭之行
舊地重遊
歷史之感
二湘齋詩詞選
新年
迎送唐陳二將軍
登昭山觀月蝕
學詩
童趣
上大學
插秧
大煉鋼鐵
吳橋渡荒
回故鄉
又一首
花甲感懷
廣州行
歡宴會後
臨別
寫《通志》
七回鄉
沁園春•兄妹六人索道游嶽麓
人間重情
別耀邦
座右銘

精彩賞析:

…… ……
童年是一個夢,夢繞魂牽。
童年相去遙遠,而往事歷歷在目。難忘最是童年,人說,人到臨終留在腦海里最深的影子是無忌童年。只是記憶模糊,今日之語言很難表述一個完整的兒時故事。
我的童年處在民族災難加深,國破山河碎,家鄉遭劫難的年代。出世那年(1932年1月,農曆羊年十二月十五),正值“ 九•一八” ,“一二•八” 事變發生。1938年11月長沙“文夕大火”,六歲的我爬上後山仙姑嶺最高處,看北方紅了半邊天,大人告訴我,日本鬼子快來了,其實,那是國民黨湖南省主席自己放火燒的。他們被日本嚇破了膽。鬼子1944年才侵占我的家鄉,從此幼小心靈種下了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也是家境每況愈下,童年缺少歡樂,養成我寡言少語的性格。
我的家在湖南省長沙縣嵩北(今跳馬)鄉新屋坡。地處長、株、潭三市縣交界處,與三市相距均不過30公里,六山二水二份田,是半山區。家產有水田40餘畝、房屋六七間。山林、竹林一片。祖母、父母、弟妹共7口,算是殷實人家,也是走向破落的地主。所謂“破落”,是就我童年生活體驗而言。吃可飽腹,菜極少而粗,常無油,有時撈得一點小魚蝦,滴幾滴油,真是“三月不知肉味”,“大人望插田,小孩盼過年”是我童年日子的一絲欲望 ,這大概也可形容破落地主家庭生活的一個側面。家裡除了多幾石稻穀可以賣些錢,沒有別的來錢之路,吃的靠養雞種菜,穿的自己紡紗織布。祖母常年坐在那輛紡車前,一手捏著棉條,一手搖著車輪,棉線慢慢往外拉,這種棉紗比機紡的要粗得多,織成布也較厚,染色的染料是從山上采來的樹葉、茶殼之類,下水一洗就掉色。我上中學後,母親才從易家灣鎮買些洋布做了學生裝。日常家用品很少用錢買,一般拿雞蛋換火柴、燈芯、針線之類必需品。“自給自足” 還要靠節省。我不知道一個“耕讀為本,忠厚傳家” 幾代書香的家庭,為什麼日子過得如此寒酸?說是土地主,守財奴,似像非像,我不當家不知家底,但記得在讀初三和高一(即1947、1948年) 時我的學費是找姨媽借的。我的家境肯定是一年不如一年,國民黨苛捐雜稅是一方面,而上輩守農拒商的儒家保守主義傳統可能是根本原因。當然,我家總算常年頓頓有飽飯,比那些為數更多的食不果腹、糠菜半年糧的窮苦人家要好得多。
新屋坡住劉氏兩家,我的曾祖父劉敏吾生三男一女,按石門劉氏排行,我伯祖父和祖父分別為六和八,六爺有二子,即伯父和父親。父親承繼給八爺(因未生子女),即我的祖父。伯父和我家分住東西兩廂,雖說是親兄弟,但自我懂事時,就感到兩家關係不正常,不過我輩兄弟還好。曾祖父博學多才,在當地很有名望,也有人緣。聽老人說,1926年他去世時,儘管當地農民運動即將掀起,仍辦了盛大的喪吊活動,開流水席,髮長白布,長長的送葬隊伍,熱鬧非凡。這種舊習解放後本已革掉,今又死灰復燃。伯父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與毛澤東同學,也能詩文,長期教鄉村國小,作過嵩北中心國小校長,1946年去世。土改時,從新屋坡兩家用籮筐挑出幾擔書畫,內有線裝二十四史、名人字畫、文房四寶之類。點火燃燒時發現一本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同學錄》,毛澤東和劉鴻彩的名字都在上面,有人喊留下來,當時有個工作隊員是當地有名的混混,國小文化,是伯父劉鴻彩的學生,上學時候挨過手板,懷恨在心。他高喊:“留乾什麼!通通燒掉!”還是燒了。土改時期焚燒地契之類是普遍的,“焚書事業” 少見。這個幹部到處胡作非為,貪財戀色,不久被開除判刑。這件事是我2004年12月回鄉時,堂弟劉正鈞告訴我的,土改時他15歲,已高小畢業留在家裡,親眼目睹了燒書。
父親劉鴻翔一生主要教初級國小,他只是高小(舊制三年)畢業,算是當地小知識分子,能寫一手漂亮的小楷。常給鄉親寫對聯、輓聯、祭文,幫忙紅白喜事等,朗讀家奠文,哀聲頓挫,能讓靈堂之上親朋好友嚎啕大哭,痛斷肝腸。在地方上人緣不算壞,喜交友,勿論貧富,誰來家串門,都熱情招待,人說:“寒夜客來,以茶代酒” ;他是“平日客來,以酒代茶” 。他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當了一年文書。因此,土改時定為歷史反革命被當地管制三年,民眾對他沒有太多惡感,平時也不管,有事還找他幫忙。但被工作隊取消了教師資格。而今看來,就爭取、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政策而言,在農村缺乏文化的情況下,也不必把一個有點“歷史問題” (國民黨也抗日)的國小教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父親對外人謙和,對家人嚴厲,經常在家發脾氣,對祖母,母親常常盛氣凌人,對兒女動輒打罵,我們兄妹都怕他。他對我這個長子更嚴,小時候我貪玩,跳房子,過家家,躲貓貓……也沒有什麼玩具。一次,我把他的一張證件撕掉了,他大發雷霆,痛打之後,要沉塘淹死,當然,這不過是嚇人的,火氣之大令人生畏。我天生膽小,與兒時這種家庭氣氛不無關係。回憶童年有一種心裡常態,那就是希望父親出門,或自己離家。只有這時,我才有輕鬆感。父親嗜好菸酒,患了肺病,當時此病很嚇人,又無醫治條件,1958年病逝,享年44歲。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