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豬籠草

彼得潘豬籠草

彼得潘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itopangii)是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的羅瑞林都國家公園(Lore Lindu National Park)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現僅發現了一株彼得潘豬籠草,通過對周圍山脈的尋找也沒有發現分布有彼得潘豬籠草。彼得潘豬籠草表現出與無毛豬籠草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基本信息

植物學史

2006年9月,英國獸醫喬納森·紐曼(JonathanNewman)在對羅瑞林都國家公園的一次觀鳥考察中首次發現了彼得潘豬籠草。紐曼是在試圖靠近一種夜鷹(Eurostopodusdiabolicus)之中,偶然碰到彼得潘豬籠草的,最初他認為其為艾瑪豬籠草(N.eymae)。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將考察得到的成果公布在網上,而這類群引起了植物學家的注意。之後AlfindraPrimaldhi在沒有看到紐曼的報告下,獨立發現了彼得潘豬籠草,並於2008年1月,將更多彼得潘豬籠草原生地的照片放到了網上。

斯圖爾特·麥克弗森在野外考察中僅發現的4個彼得潘豬籠草的下位籠斯圖爾特·麥克弗森在野外考察中僅發現的4個彼得潘豬籠草的下位籠

2007年7月,斯圖爾特·麥克弗森和格雷格·伯克觀察了該植株,並確定是一個未知物種。2008年,斯圖爾特·麥克弗森與李乾再次去往考察,進一步觀察植株的形態特徵,為其正式描述做準備。在實地考察期間,斯圖爾特攀爬了模式產地附近的三座山,但都沒有發現其他的分布地。

彼得潘豬籠草的第一次詳細描述出現於斯圖爾特·麥克弗森2009年5月出版的《舊大陸的豬籠草》第二冊中。彼得潘豬籠草的正式描述發表於2009年10月的《新加坡園藝公報》(TheGardens'BulletinSingapore)中。2007年5月30日由RahmadanilPitopang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的羅瑞林都國家公園採集的編號為“RP2054”的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其存放於塔都拉科大學(TadulakoUniversity)的植物標本館(herbariumCelebense,CEB)中。標本的收集人是該標本館的館長,最初也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個物種的。

由於彼得潘豬籠草極其罕見,在正式描述中並沒有透露其模式產地。

形態特徵

唯一已知的彼得潘豬籠草是一株巨大的雄性植株,期具有大量的側枝,可長達2米。所有的側枝都發自同一個地下莖。莖為暗紅色至紫色,具許多細小的綠色斑點。

彼得潘豬籠草的葉片無柄,呈線形至披針形,可長達15.6厘米,寬至3.4厘米。葉片的末端為急尖或鈍尖,基部渾圓,包住莖部約周長的一半。葉片呈綠色,中脈和籠蔓為綠色至紅色。

彼得潘豬籠草的下位籠(左)及內表面具有突出消化腺的上位籠(右)彼得潘豬籠草的下位籠(左)及內表面具有突出消化腺的上位籠(右)

在斯圖爾特·麥克弗森的實地考察中僅發現了4個彼得潘豬籠草的下位籠,因此,關於彼得潘豬籠草下位籠的描述是基於一個非常小的樣本量得出的。彼得潘豬籠草的下位籠為卵形,下半部略微膨大,上半部呈圓柱形,具不明顯的籠肩。其體型都非常小,高僅可達6厘米,寬盡可達3厘米。下位籠的腹面具一對可寬達6毫米的籠翼,其翼須可長達4毫米。唇為圓柱形,可寬達5毫米。唇肋可高約0.5毫米,間距可達0.8毫米,唇齒可長達1.5毫米。籠蓋為橢圓形,無附屬物,可長達3.4厘米,寬至3厘米。籠蔓尾未知。

彼得潘豬籠草的上位籠較下位籠更短,高僅可為4.5厘米,寬僅可為3.7厘米。籠口下部略微收縮,使其呈現出特殊的膨大狀。上位籠的籠翼退化為一對隆起。唇為圓柱形,寬可達3毫米。唇肋高可達0.3毫米,間距可達0.45毫米。唇齒完全消失。上位籠的內表面,消化腺會在消化液水位線附近形成一個明顯的黑點帶,其他部位的蜜腺為黃色,遠沒有這么突出。彼得潘豬籠草不會像無刺豬籠草(N.inermis)那樣,形成高黏度的消化液。籠蓋可長達2.9厘米,寬至2.8厘米,無附屬物。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可長達1.5毫米。

彼得潘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可長達37厘米,直徑可達2.5厘米。總花梗可長達18厘米,花序軸可長達20厘米。每個花梗帶一朵花,其長約7至9厘米,下部的花梗有時會具有絲狀的苞片,其長約0.5毫米。花被片為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柄長約2.5至3毫米。雌性花序和果實未知。

彼得潘豬籠草發育中的捕蟲籠和籠蔓的下部具有銀棕色的毛被,其可長達0.5毫米。其餘部位無毛被。

生態關係

一段帶下位籠的莖,其是許多發自同一個地下莖的側芽之一一段帶下位籠的莖,其是許多發自同一個地下莖的側芽之一

僅有一株彼得潘豬籠草存在於中蘇拉威西省羅瑞林都國家公園的一個偏僻地區,該處的森林被砍伐過的。森林的恢復想必會妨礙苗期植株的生長,所有有人建議在森林恢復前,以飄散的種子進行定植。斯圖爾特·麥克弗森還認為在中蘇拉威西省的其他的地方“非常有可能”發現彼得潘豬籠草未知的分布。

彼得潘豬籠草存在於海拔約1800米的中低海拔山地森林中。唯一已知的植株生長於高大的灌木叢下,雖然其莖上常出現花序,但仍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彼得潘豬籠草一般的原生地。彼得潘豬籠草與大豬籠草(N.maxima)和毛蓋豬籠草(N.tentaculata)很相似。尚未發現彼得潘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儘管其生長於國家公園中,但對於僅已知一棵植株的彼得潘豬籠草來說,它的未來是不安全的。2008年,斯圖爾特·麥克弗森回到其模式產地,他發現該植株因植物採集者的大量採集,其尺寸已縮小為原來的一半。

相關物種

一個發育中的上位籠,示其區別於其他豬籠草的橢圓形籠蓋一個發育中的上位籠,示其區別於其他豬籠草的橢圓形籠蓋

彼得潘豬籠草與也是蘇拉威西特有的高地物種無毛豬籠草(N.glabrat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但無毛豬籠草並不存在於彼得潘豬籠草的原生地附近。它們的莖、葉片和下位籠都非常的相似,但它們的上位籠之間有著巨大的區別,所以並不容易混淆。無毛豬籠草的上位籠比彼得潘豬籠草的更細長,且具有發達的籠翼。

彼得潘豬籠草上位籠的乍看起來與艾瑪豬籠草(N.eymae)、杏黃豬籠草(N.flava)、無刺豬籠草(N.inermis)、賈桂琳豬籠草(N.jacquelineae)、塔藍山豬籠草(N.talangensis)、細豬籠草(N.tenuis)和一些大豬籠草的變型較為的相似。但可從它們的葉片、下位籠的形狀及籠蓋的大小和形狀,有無附屬物而將其與彼得潘豬籠草區分開來。

儘管已知的彼得潘豬籠草僅存在一株,但該類群並沒有被認為是起源於自然雜交種的。因為彼得潘豬籠草與無毛豬籠草距其模式產地最近的種群之間的距離都在50公里以上,所以彼得潘豬籠草不太可能是起源於無毛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而在蘇拉威西能長出類似上位籠的豬籠草僅有艾瑪豬籠草和大豬籠草的一些變型。但所有關於這些物種的自然雜交種,其葉片都帶柄,且下位籠的籠蓋為三角形並具有附屬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