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宜君縣轄鎮。位於縣境北部,西、北與黃陵縣相鄰。轄3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彭村村。西黃高速公路、210國道、宜(君)山(岔)公路穿境而過。古蹟有商彭祖墓。
沿革
原為偏橋鄉,1958年建偏橋公社,1961年建山岔公社,1984年改偏橋鄉、山岔鄉。1996年,偏橋鄉面積133.6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偏橋、彭村、白家塬、杜村、西瓜、王溝灣、武家塬、湫溝、洞子溝、碾子河、徐家溝、東湖、趙家塬、拔頭塬、清河、薛塬、鄭村、東村、西村、布莊、仙馬渠、仇家塬22個行政村,駐偏橋村,距縣城13千米;山岔鄉山岔鄉面積137.1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界莊、白家溝、讓地莊、山岔、操場、蘇家山、太安、桐莊、葛溝、劉家窪、後安、廟鹼、常喜安、高村14個行政村,駐山岔村,距縣城13千米。
1997年,偏橋鄉改為偏橋鎮。2001年,偏橋鎮、山岔鄉合併設立彭鎮鎮;12月23日彭鎮鎮正式掛牌成立。2002年,面積279.74平方千米,人口13399人,轄偏橋、武家塬、東湖、彭村、王溝灣、清河、杜村、西窪、仙馬渠、湫溝、東村、布莊、白塬、仇塬、西村、拔頭塬、洞子溝、薛塬、趙塬、徐家河、碾子河、鄭村、讓地莊、後安、廟鹼、高村、山岔、常喜安、白家溝、界莊、蘇家山、太安、桐莊、操場、劉家窪、各溝36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92個自然村。
經濟
彭鎮位於宜君縣境北部,與人類文明發祥地黃陵接壤,境內交通發達,銅黃高速彭鎮互動立交的建成,拉近了彭鎮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的距離。210國道和208省道兩條交通主幹線也穿境而過。全鎮轄36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92個自然村,土地總面積279.74平方公里,總人口13399人。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9元。
社會
彭鎮由原偏橋鎮及山岔鄉合併而成,因體制改革的需要,根據上級撤鄉並鎮工作規劃,經省民政廳批准,2001年12月23日彭鎮正式掛牌成立。鎮政府現設行政機構4個,包括黨政辦、農業綜合辦、社會事務管理辦及財政所,設事業機構9個:計生服務站、農經站、農綜站、廣播電視文化站、企業辦、土管所、衛生院、畜牧獸醫站及就業工作站。
地理
彭鎮境內自然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的土地資源,既有利於農業生產,也有利於發展林牧業和多種經營。全鎮林草覆蓋率達57%,除用材林木和經濟林木外,還有野生油料植物,可用於製作果脯和果漿的植物;還有可用作造紙、紡織、繩索的纖維植物及藥用野生植物。此外,彭祖故里,黨溝水庫及馬溝水庫是境內供開發的旅遊資源,彭祖故里開發前的勘探設計規劃工作已經完成,並已修造了大門,石橋等輔助設施,正待做進一步開發。
彭鎮是傳統的農業鎮,主要作物有玉米、蘋果、水稻、土豆、烤菸
行政區劃
轄偏橋、武家塬、東湖、彭村、王溝灣、清河、杜村、西窪、仙馬渠、湫溝、東村、布莊、白塬、仇塬、西村、拔頭塬、洞子溝、薛塬、趙塬、徐家河、碾子河、鄭村、讓地莊、後安、廟鹼、高村、山岔、常喜安、白家溝、界莊、蘇家山、太安、桐莊、操場、劉家窪、各溝等36個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