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穎[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煉油工藝室員工]

彭穎[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煉油工藝室員工]

彭穎 ,35歲,博士,中國石化集團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煉油工藝室員工。

人物簡介

彭穎 ,35歲,博士,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煉油工藝室員工。負責煉油和化工裝置SEI的設計工作。彭穎博士從事工藝集成化設計平台開發套用以及數位化工廠建設工作。彭穎博士的探索完成了從構想到現實的飛躍,為SEI工藝設計集成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主要事跡

採得百花釀成蜜

2008年,彭穎博士被公司委以重任,承擔了工藝集成化設計平台的開發任務。這是一項複雜而又艱巨的任務,既是國內煉化工程設計的一個空白,又是煉化工程設計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當時,處於領先地位的國際同行已經開始著手建立集成化設計平台,SEI也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探索。由構想變成現實難度之大非常人所想像。需要借鑑的經驗,沒有!需要參考的資料,更是沒有!但是彭穎博士迎接了這個挑戰。

集成化設計平台需要熟悉設計工作流程,並將整個過程中使用的大量計算軟體整合到平台中,確保設計信息在整個設計周期的一致性,實現大量設計檔案的自動生成,在保證自動化程度高的同時必須確保數據正確傳遞,難度可想而知。面對技術難題,彭穎毫不退縮,逐個研究各種軟體的接口代碼,在熟悉工藝設計計算過程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編程能力,逐一解決碰到的難題,經過一遍遍的摸索、在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之後,最終規劃出先進的平台結構和開發路線。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挑戰是開發平台與浮閥塔設計校核程式的接口。由於浮閥塔設計校核程式採用古老的Fortran77編寫,與通用的編譯語言等差異較大,必須對源程式進行修改使之在Visual Fortran中編譯成功。但是開發該程式的老師早已退休,對源程式的疑難之處無從問起。在這種情況下,彭穎對源程式語句逐行進行分析,最終在Visual Fortran中編譯成功,並另闢蹊徑通過動態程式庫成功實現兩個軟體之間的數據交換。

成蛹破繭化為蝶

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嘗試,工藝集成化設計平台已成功在氣體分餾、制氫、輕烴回收、天然氣淨化、乙烯、丁二烯、裂解汽油加氫等十餘套裝置中套用,提高了設計質量和效率,將工藝設計人員從繁瑣的手工錄入工作中解放出來,能夠有更多的精力集中於工藝流程的最佳化。以天然氣淨化裝置為例,按照傳統工作方式,需要設計人員重複讀取數據,完成一套冷箱數據表幾乎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而採用該平台後只需輕輕一點,即可自動完成這項工作。集成化設計平台在提高設計效率方面具有驚人的成效。

彭穎博士帶領開發和套用團隊沒有止步於集成化設計平台的開發與套用,而是將目光瞄準了更加前沿的數位化工廠建設。數位化工廠建設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和開創性的工作,覆蓋工程設計全專業,相比集成化設計平台,需要整合的資源更多,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但準確性卻必須做到絲毫不差。浩若煙海的數據,繁如亂麻的關係,一個個數據需要校核,一條條關係需要理順。彭穎和同事們終於率先在石化工程建設系統建成了數位化工廠雛形,基本實現工藝、設備、儀表和配管專業的協同設計,並在元壩天然氣淨化廠全廠項目中成功進行了套用測試,不僅大幅提高了設計效率,而且改善了上下游專業之間協同設計工作模式,確保了設計信息的一致性,提高了設計質量。

在多次集成化設計和數位化工廠建設國際交流會議上,SEI代表中石化在集成化設計和協同設計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受到眾多知名石油工程公司的一致好評和認可。SEI的集成化設計和協同設計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寸草報得三春暉

隨著集成化設計的不斷深入,涉及的專業日漸增多,為使大家深入了解集成化設計和協同設計這種全新的工作方式,彭穎博士主動編寫了操作手冊,錄製了操作視頻,並積極為其它部門的同事進行基本操作培訓,及時解答各種問題。集成化平台套用之初,同事們的問題層出不窮,彭穎的電話幾乎成為熱線電話。彭穎博士總是耐心細緻的解答問題,電話說不清的乾脆就趕到有問題的同事那裡解決問題。

閃光之語

崛起的中國在一日千里的前進,石化的科技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在成績面前,沒有停步。

個人榮譽

1.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青年崗位能手”

2.中國石化“最美石化一線青工”

3.青年科技論文一等獎

4.四優共產黨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