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彭德懷是深受我國人民愛戴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傑出領導人,也是國內和國際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十年動亂期間,彭德懷遭到殘酷迫害,喪失人身自由,被長期“專案審查”,為了回答特偵組對他提出的許多荒誕無稽的質問,彭德懷在他寫的幾份簡歷材料中,真誠地敘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並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對種種誣衊之詞進行了義正辭嚴的駁斥,表現出一個老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不屈不撓的堅強信念。本書即是由上述資料集結整理而成。
作為一部彭德懷親筆書寫的自傳性作品,本書內容真實,語言懇切,情感樸實,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可讀性。
在蒙冤受辱、“絞索套在脖子上”的日子裡,在特偵組一次次的訊問中,彭寫了幾份簡歷材料,尤以1962年6月16日寫給中央和毛的一封長信(後以“八萬言書”著名)最為詳盡。
《彭德懷自述》文章長達8萬餘言,彭德懷詳細回憶了自己從出生到參軍,以及後來舉行武裝起義參加紅軍後的大部分經歷,時間跨度從清末、民初一直延續到建國後的文化大革命。
彭德懷將自己大半生甚至一生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祖國和革命事業。他反對浮誇風,他反對大躍進,他從不諱言自己是做事不顧後果的“猛張飛”,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愛國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在1959—1974年長達15年的歲月里,在黨內承受了莫大的冤屈,接連不斷的受到口頭批判和暴力毆打,讓本已暮年的他早早地離開了人民。1974年11月29日,76歲的彭德懷含冤而逝。
《彭德懷自述》是在廬山會議和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環境下以堅持事實的回憶所寫下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其珍貴性更突顯開來,它的價值是不可考量的。
對《彭德懷自述》這本書來說,說它是史料,它有著太多的自我論述,顯得不夠客觀;說它是歷史小說,情節結構並沒有出彩之處,文字也因為當時心胸的憤瞞沒有作太多的雕琢;說它是自白書,也不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需要。《彭德懷自述》具有其特殊的存在意義。
這本書有一種特殊的敘述方法。處於受審查、被批判的境遇,彭的每一句話都會受到嚴格查證,可以認為,這本書有高度的真實性。
由於在毛與彭30多年的共事生涯中,他們的合作與“對立”究竟是三七開還是對半分,是廬山會議上毛與彭的爭執的要點之一,因此彭在記憶中對其與毛一致的方面多作突出,並儘量對毛多作頌揚,哪怕當時他對毛並不衷心認同。既要為自己辯護又要維護毛的一貫正確,階下囚的屈辱也表現在一種刻意的修辭上。“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文化大革命”期間,彭德懷遭到殘酷迫害,喪失人身自由,被長期專案審查,為了回答特偵組對他提出的許多荒誕無稽的質問,彭德懷在幾份簡歷材料中,敘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對種種誣衊之詞進行了義正辭嚴的駁斥,表現出一個老共產黨人的堅強信念;彭德懷稱自己一生不留任何檔案資料於世,被迫寫下的“自傳”也是其對自己一生的唯一總結,裡面詳盡敘述了影響其一生的各個事件始末,書中內容保持歷史原貌,不作任何改動;又名《彭德懷自傳》,有同名連環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童、少年的遭遇
第二章 湘軍當兵
入湘軍當兵
被派到北洋軍閥部隊偵察情況
驅張戰役
鬧餉風潮
關於援鄂自治之役
第三章 立志救貧
殺惡霸地主歐盛欽
密議救貧會章程
去廣東找朋友
當兵六年的感想
回家種地
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
湘軍的矛盾和救貧會的活動
幾次回家的情況
第四章 找到了中國共產黨
參加北伐 結識段德晶
成立士兵委員會
國民黨叛變革命
唐先生智部東征失敗
新洲戰鬥
當團長
破壞南縣清鄉委員會的成立
加入中國共 產 黨
關於入黨介紹人和入黨日期問題
第五章 平江起義
獨立第五師隨營學校成立
鬧餉
開赴平江
決心起義
“我們起義了!”
簡短的結語
第六章 上井岡山
粉碎三省“會剿”建立湘鄂贛邊區
紅四、五軍第二次會合於瑞金城
回師井岡山 恢復湘贛邊區
攻打安福
第七章 重返湘鄂贛邊區
回到湘鄂贛邊區
和中央巡視員潘心元的談話
袁文才、王佐事件
邊區全盛時期與中央四月來信
粉碎羅霖、郭汝棟師的進攻
第八章 打長沙
關於打武昌和立三路線問題
占領岳州
第一次打長沙
成立一方面軍第二次打長沙
第九章 第一次到第四次
反“圍剿”鬥爭
三軍團東渡贛江
揭露偽造信件粉碎第一次“圍剿”
粉碎第二次“圍剿”
殺了黃梅莊
粉碎第三次“圍剿”
創造新蘇區學會做民眾工作
打贛州
粉碎第四次“圍鯝I”
第十章 在反五次“圍剿”前後逐漸認識王明路線
連城戰鬥
與十九路軍的談判
福建事變與第五次反“圍剿”的開始
團村戰鬥
廣昌戰鬥
第十一章 從長徵到三大主力會師
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結束
遵義會議到會理會議
和四方面軍會合及對張國燾的鬥爭
紅軍長征出草地
粉碎對陝北的第三次“圍剿”
東渡黃河進軍山西
六月西征
第十二章 抗日戰爭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關於軍分會指示
關於第二次王明路線
反磨擦戰役
大破襲戰役(亦名百團大戰)
第十三章 解放戰爭
撤離延安
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鬥
由防禦轉入進攻
新式整軍
從瓦子街戰役到攻克蘭州
兩次錯誤和一條寶貴經驗
第十四章 抗美援朝
出兵援朝
第一次戰役
第二次戰役
第三次戰役
第四次戰役
第五次戰役
第十五章 廬山會議前後
關於廬山會議前後的情況
七月二十三日對我是一個嚴重的考驗
附錄一 彭德懷同志於一九五九年七月十四日給毛主席的信
附錄二 毛主席與彭德懷同志的談話(摘錄)
生平大事年表
出版說明
出版背景
《彭德懷自述》具有其特殊的寫作背景。
1959年,在黨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蒙冤受屈,被子加上右傾機會主義、反黨、反社會主義等罪名。為了澄清這些問題,彭德懷在1962年6月16日給黨中央和毛主席的一封長信(即“八萬言書”)中,對自己的歷史作了扼要的回顧,對強加給他的罪名進行了申訴。
十年動亂期間,彭德懷遭到殘酷迫害,喪失人身自由,被長期“專案審查”,直至含冤逝世。
當時的彭德懷正處於受審查、被批判的境遇,他的每一句話都會受到嚴格查證,而《彭德懷自述》這本書正是在這種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所編輯的。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彭德懷得以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人民出版社根據這些材料編成《彭德懷自述》一書,1981年12月出版,此後多次再版,發行數百萬冊,是同類著作中影響最大的一本;出版之後曾被改編為同名連環畫(上、中、下)。
出版意義
在蒙冤受辱、“絞索套在脖子上”的日子裡,在特偵組一次次的訊問中,彭德懷寫了幾份簡歷材料,尤以1962年6月16日寫給中央和毛的一封長信(後以“八萬言書”著名)最為詳盡。
《彭德懷自述》這本書正是以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為主要依據,以及彭德懷生前戰友所提供的信息並匯集了相關的文獻、檔案、回憶錄和訪問錄等資料,通過用這些樸實的文字,記述了彭德懷苦難的童年,暴動的歲月、橫刀立馬的經歷,使這本書具有高度的真實性,為我們詳細描述了關於彭德懷光輝一生的生動記錄,也為後世留下了一份關於中國革命的珍貴史料。
彭德懷同志在這些《自述》中,為了回答特偵組對他提出的許多荒誕無稽的質問,彭德懷在他寫的幾分簡歷材料中,敘述了自己的經歷,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同時,對種種誣衊之詞,作了義正嚴辭的駁斥。
他不僅回憶往事,而且對有關歷史問題表明自己的看法,並根據親身的感受總結經驗和教訓,進行認真的自我批評。
《自述》的後三章,選自彭德懷同志在一九六二年給黨中央和毛主席的一封申訴信(“八萬言書”),信中對廬山會議給他的錯誤結論提出懇切的申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彭德懷同志的一生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評價。《自述》經過彭德懷同志生前許多戰友的校閱,可以說這是關於彭德懷同志的信史,是學習彭德懷同志優秀品質的好材料。
歷史記述
彭德懷同志開始記述自己的歷史,時間要追溯到1959年。
1959年,在黨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同志給毛澤東同志寫了一封信,陳述他對1958年以來黨在經濟工作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左傾錯誤的意見。這封信受到錯誤的批判,彭德懷同志的歷史遭到不公正的“清算”,他被加上了“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野心家”、“偽君子”等罪名。
1959年歲末,彭德懷同志在罷官後從中南海遷居北京郊外的吳家花園。在這裡,他讀書、勞動,同時,歷史的不幸也迫使他做歷史的回顧。
1962年6月16日,彭德懷同志給黨中央送交了一封長信(後被稱為“八萬言書”),在這封長信中,他向黨陳述自己從出生以來到廬山會議的歷史。對於“清算”他歷史的若干問題,他既從嚴檢查了自己,也一一分析當時的背景,澄清事實,做了申訴。不幸,這封信又被當成他的“翻案書”而遭到批判。在失去申辯權利,考慮到這封信可能遭到的命運的情況下,彭德懷同志把這封信的部分底稿存放在故鄉湖南湘潭縣烏石鄉彭家圍子老家。
1965年11月,毛澤東同志親自委派彭德懷同志去四川擔任三線建設副總指揮。1966年12月,“文革”揪斗之風颳起,江青授意戚本禹指使一夥人把彭德懷同志從成都“揪”到北京。從此,彭德懷同志完全失去了自由,被“監護”進行所謂“專案審查”,強迫他承認許多莫須有的罪名。對此,他先是耐心地說明情況,以後便凜然地予以駁斥。“特偵組”逼著他一次又一 次地寫材料“交代罪行”,他忍受著殘酷的折磨,在前後所寫的幾份長篇“簡歷材料”中進一步回顧了自己革命的歷程,做為對專案審查的回答。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懷同志在被關禁中含恨蒙冤,與世長辭。從1959年“罷官”以來,他以不能為黨工作為最大的痛苦。在吳家花園,他自嘲:“半生戎馬無暇日,老來偷閒學種桃”;被綁架到北京後,他拍腿憤慨:“今天已經是撤職我8年了,這8年白白地浪費過去了!”誰能料到,從那以後,又是一個8年,一個完全失掉自由,最後奪去了他生命的8年!從1959年冬到1974年冬,是16個年頭,在這16個年頭中,我們的黨、軍隊、國家和人民是多么需要他,然而,他所能留給我們的,只有兩份心血。一份,是他在吳家花園和四川寫的很多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讀書筆記——1959年以後,他曾說過:“我不弄通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死不瞑目”。在“文革”中,這些筆記有的被抄走不知下落,有的被特偵組以“擴散了不好”為由,付之一炬。這樣,在這一段歲月中,他留給我們的,只剩下另一份,這就是關於他一生歷史的記述。這一部分遺稿,做為他的“罪證”存放在“彭德懷特偵組”的檔案里,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彭德懷同志平了反,這一部分遺稿才被清理出來,在今天,呈獻於他熱愛的黨和人民之前。
由於彭德懷同志在被關禁期間所寫的幾份簡歷材料內容多所重複,與“八萬言書”中關於他個人歷史的敘述部分也大體重複,為便於閱讀,我們將以上各稿合併整理為《彭德懷自述》。
圖書評論
《彭德懷自述》的出版,是我們對彭老總的沉痛而又欣慰的紀念。
《彭德懷自述》在整理出版中經過彭德懷同志生前各個歷史時期戰友的校閱。它是彭德懷同志革命一生的生動而翔實的記錄。
關於彭德懷同志的童年,人們一向知道的很少。在《自述》中,彭德懷同志敘述了他自幼母亡父病,家境從下中農墮入赤貧的悲慘情形。說:“在以後的日子裡,常回憶幼年的情況,鞭策著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記貧苦人民的生活。”(見《自述》第一章《童、少年的遭遇》)我們看到,彭德懷同志艱苦卓絕,終身信守著《自述》中的這個思想。
彭德懷同志由一個湘軍軍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這一點,曾給他帶來了猜疑和誹謗。在《自述》中,彭德懷同志敘述了他從小受太平天國革命傳說的影響,少年時參加饑民鬧糶,進而立志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情形,敘述了他從秘密組織救貧會到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黨人的過程。為人們展示了老一輩革命家在舊社會的茫茫黑暗中嚮往真理、探求光明的堅強意志和曲折道路。
彭德懷等同志領導的平江起義,在1959年以後成為歷史的禁區,彭德懷同志在《自述》中暢述了平江起義從醞釀、發動到成功的詳細過程,批駁了對起義歷史的歪曲和誣衊,為我們留下了關於這次著名起義整個過程的第一手記錄。
從1928年7月平江起義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彭德懷同志何止身經百戰。在《自述》中,彭德懷同志回憶了他指揮過的許多有名戰役,對一些有爭議的戰役,如:1929年1月紅五軍從井岡山的突圍,1930年7月紅五軍打長沙,1932年1月紅軍打贛州,1940年8月八路軍對日寇發動的百團大戰等,他分析當時的主、客觀形勢,檢討得失,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遺憾的是,《自述》是針對專案審查作答的,對他指揮過的一些取得重大勝利的戰役、戰鬥還沒有提及或所敘甚略。儘管如此,《自述》仍表現了我軍的勇敢犧牲精神和所向無敵的氣概,表現了我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是我軍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見證。
在《自述》中,彭德懷同志記述了從1959年以來對他的歷史“清算”所涉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1930年春紅五軍解決袁文才、王佐部的事件,1930年1月紅三軍團關於東渡贛江的爭論,1931年彭德懷同志對偽造的毛主席致古柏信的處理,1935年在會理會議上關於林彪的一封信的問題,1938年傳達中央12月會議的問題,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給毛主席寫信的問題等。這些內容對當時那一段歷史的撥亂反正,提供了重要的情況。
“文革”中,加在彭德懷同志頭上的最大罪名是“一貫反對毛主席”。在《自述》中,彭德懷同志特別敘述了1928年冬他和滕代遠同志率領起義隊伍艱苦轉戰到井岡山後,對毛澤東同志最初的深刻印象,敘述了他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從失敗與成功的對比中逐漸加深的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在《自述》中,彭德懷同志也談到了他和毛澤東同志之間曾發生過的誤會和不同意見。
我們可以看到,彭德懷同志對毛澤東同志懷有深厚的敬意和感情。1945年在華北軍隊和地方同志座談會上,彭德懷同志總吉他對毛澤東同志認識的三部曲是:大哥——先生——領袖。但,他對毛澤東同志的敬仰是建立在對毛澤東同志所堅持的正確路線的信服上,建立在黨性的基礎上。他反對把毛澤東同志說成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反對神化毛澤東同志。他仍然保持著有什麼意見都要向毛澤東同志一吐為快的態度。在“文革”中,他蔑視那些把這一切硬說成是“反對毛主席”的批鬥和審訊,他的回答是:“我只是對毛主席無話不談。”
由於特偵組對彭德懷同志的早期歷史提出了許多無稽的質問,《自述》對早期歷史的記述較詳。彭德懷同志為我們提供了他早年結識的一批革命者的情況,其中有秘密救貧會的最初成員,有他的革命引路人,有參加領導平江起義的湘軍獨立第五師內的共產黨員、紅五軍的第一批領導骨幹,有蘇區開創時期地方黨的一些同志等。他以熱情的筆觸描述他們的革命活動和獻身精神,每談到他們中某一人的犧牲,就流露出深切的緬懷和痛惜之情,使我們感受到他那表面嚴肅凝重而內心象火一樣的同志情懷。
彭德懷同志是我黨、我軍和我們國家的傑出領導人,是中國英勇紅軍的創造者之一,他的革命活動是我國革命光榮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自述》形成的特殊歷史環境,《自述》的內容與彭德懷同志波瀾壯闊的一生相照,和他為人民立下的豐功偉績相照,還很不相稱;關禁中的回憶,具體問題上發生某些差誤是我們不難理解的;為了和專案審訊作鬥爭,《自述》對有些問題也不能盡其言。儘管有種種局限,《自述》仍為我們留下了他不朽一生的珍貴記錄,留下了黨史、軍史、革命史的珍貴史料。
《自述》還留下了彭老總的剛風勁節,彭老總的浩然正氣。
他是在歷史的顛倒中來寫歷史的:他追求真理,被說成是投機;他是革命的元戎,被說成是反革命;他的歷史是光榮的,被塗抹成漆黑,試翻“文革”當時的報紙,他被戴上了多少嚇人的帽子:“大軍閥”、“大野心家”、“大陰謀家”,……,“篡黨篡軍”、“招降納叛”、“結黨營私”……。在這鋪天的罪名下,他不認罪的回答帶來了殘酷的懲罰:他的肋骨被踢斷了,肺部被打傷了。他被揍得昏倒在地。他被黃永勝親批“同意”要判處無期徒刑。他失去了甚至起坐、喝水、如廁、睡覺翻身的自由。
他又是在顛倒的歷史中來寫歷史的:一切以革命的名義來進行,而一切是在革革命者的命;要他接受黨的審查,而審查者是暴徒;對他實行“監護”,而“護”的內容是摧殘;他期望審查會洗清污垢,而審查者的目的是塗污;他的心向黨敞開,而遭到的是無情的批鬥和提審……。任何強敵都未曾征服他,任何高山都未能使他低頭,而這時,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矛盾之中。日日夜夜,他的身旁站立著他最喜愛的人——戰士,而他們卻是被派來看守他這個“階級敵人”的,他們不能再向他露出憨直親熱的笑容,而他也不能夠向他們問寒問暖。他長久地注視著他們。他默默地思索著黨的“九大”、“十大”,屈指計算著。他感到,一切被顛倒了,我們的黨和國家已陷入危難之中。他流下了英雄之淚。
他深知,老一輩革命者的歷史,是和中國革命的歷史,黨的歷史結合在一起的。他沉痛地說:“這不是侮辱我個人的問題”(見《自述》第五章《平江起義》)。他下定寧可毀滅自己的決心,他用最後的力量來拚斗。他的拍桌聲,怒斥聲震動了審訊室的樓上樓下,他宣布:“我什麼都不怕,槍斃了我罷!”“好啊,看你們的好下場!”“再審查也是頑固,越審越頑固!”對他的“提審”,不完全統計進行到第130次。這種提審一直進行到他臥床不起。
但是,歷史是不容顛倒的。他寫,用他的生命來寫。他在《自述》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壯闊的歷史景象,描繪了一場場驚心的革命戰爭。在《自述》中,我們看到了在平江縣使滿廳土豪劣紳面如土色的湘軍團長;看到了馳騁於湘鄂贛閩之間,使國民黨的追剿軍聞風喪膽的紅三軍團長;看到了長征中突破湘江封鎖,奪得遵義大捷,打垮馬家驃騎的彭大將軍;看到了在抗日戰爭中開闢華北廣大敵後根據地的八路軍的副總司令;看到了轉戰陝甘寧、解放祖國大西北的第一野戰軍的司令員;看到了毅然率師援朝,擊敗高度現代化的美國軍隊的志願軍司令員。此時此刻,我們誰能看得出他已失去了行動的自由,正忍受著肉體的痛楚?我們的眼前,依然是橫刀立馬,指揮若定的彭老總,依然是率領英雄的子弟兵,為解放億萬受苦同胞而衝鋒陷陣的彭老總。我們的心,也跟著他回到了那如火如荼的年代。
他獨處斗室,一遍又一遍地寫著,有時憤激,有時高興,有時冷笑,有時自語、沉思,引起監管者的疑懼,一會兒分析他“情緒不高”,一會兒認為他“思想鬥爭激烈”,一會兒斥罵他“不老實”。他們怎能懂得,當他們在暗中枉自窺測的時候,他正用生命的最後火焰照亮他親身參與創造的歷史進程。他還在為當年敵人的僥倖而抱憾:“何鍵這隻狼狗,隻身逃於湘江西岸。沒有活捉這賊,此恨猶存!”(見《自述》第八章《打長沙》)他辛辣地嘲笑正張狂一時的報刊“評論員”:“他們現在肚子吃得飽飽的,身上穿得暖暖的,也在隨聲附和地大罵‘違反毛澤東思想’。讓他們去胡說八道吧,謹慎點吧!防止某一天一跤摔倒,跌落自己的牙齒呀!”我們仿佛看到,“四人幫”的魔鬼宮殿,正在彭老總震天的笑聲中動搖。
人物簡介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1916年入湘軍當兵,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萌發富國強兵思想。1919年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後因派會員殺死一惡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脫。1922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6年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結識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7年1月於所在營成立士兵委員會,訂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維護士兵權益的會章。
1928年1月升任團長,4月在大革命失敗的革命低潮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22日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率部在湘鄂贛邊轉戰數月,建立三省邊界革命根據地,後率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第4軍會師。1929年1月為了配合第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擔負留守井岡山、鉗制湘贛敵軍的艱巨任務。
1930年6月任第3軍團總指揮,率部在平江擊敗國民黨軍的進攻,乘勝攻入長沙,占領十日。1931年11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4年1月補選為中共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他是前線主要指揮員之一,所率3軍團屢建戰功。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逐漸認識到“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曾對錯誤的軍事指揮提出嚴肅的批評。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率3軍團積極執行新的作戰方針,北渡赤水,回師攻占婁山關,再克遵義城,協同第1軍團殲滅大量反撲之敵,取得第一方面軍長征後第一個大勝利。1935年6月第一方面軍同第四方面軍會合後,他堅決擁護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9月,第1、3軍合編為陝甘支隊,任司令員。10月,與政治委員毛澤東率部到達陝北。在他率領紅軍勇猛打退敵軍騎兵的追擊後,毛澤東曾寫詩讚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指揮直羅鎮戰役。1936年1月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2月任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與毛澤東等指揮部隊東渡黃河,挺進山西,宣傳抗日,擴大紅軍。5月任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西征寧夏、隴東,迎接第二、第四方面軍北上會師。10月底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爾後在華北敵後領導發動民眾,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與日軍進行頻繁戰鬥的同時,並與製造磨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對敵鬥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1943年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對日軍的大反攻。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1947年3月初,國民黨軍胡宗南等部20多萬人重點進攻陝甘寧解放區時,指揮僅2萬餘人的陝北部隊和後勤機關,同十倍於己的敵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採取拖疲敵人的“蘑菇戰術”,伺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一個半月內連續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後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西北戰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作戰。
1948年2、3月間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舉殲敵五個旅,於4月22日收復延安。彭德懷出奇制勝,以劣勢兵力戰勝優勢兵力的指揮藝術,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1949年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形勢下,運用軍事進攻與和平談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10月,當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邊境安全時,他堅決擁護抗美援朝的決策,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禦,接受停戰談判。經過兩年邊打邊談,於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952年4月回國,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從1954年9月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他以極大的魄力,領導實行軍隊組織機構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裝備,組建技術兵種,舉辦各類軍事學校和研究機構,實施正規的軍政訓練,建立第一線國防築城體系,促進人民解放軍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從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歷史性轉變。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勇於直言,寫信給毛澤東主席,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遭到錯誤的批判,並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領,免去國防部長職務。
1962年6月,他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反駁廬山會議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堅持真理,再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審查。
1965年9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仍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四人幫”嚴重迫害,他據理鬥爭,堅貞不屈,由於長期的摧殘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出版有《彭德懷自述》、《彭德懷軍事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