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彩卵石地理位置及形成流域
尋江在三江縣東部稱古宜河,主流河段74公里,又有四甲河、林溪河、洞雷河、八江河等支流匯入;在三江
縣老堡鎮由發源於貴州的都柳江匯入,自此向南,則稱為溶江。尋江一帶,特別是龍勝縣西部和三江縣東部,由於支流多,坡度大,基岩灘和卵石灘逐漸發育,遍布河流上下,局部地段又流經岩性堅硬細密,色彩豐富的晚元古代(距今6-10億年)古老變質岩地層分布區,所以,尋江的某些支流和尋江的特定河段,盛產馳名中外的彩卵石、蠟石、鐵卵石、黑卵石、藻化石和梨皮石。這些特殊河段依次是:三門河、下花河(又名“大地河”)、桑江下游(交州到沙宜河段)、古宜河中上游(沙宜至斗江河段)、平等河南段以及林溪河等處。“三江石”與“尋江石”之關係
橫貫龍勝、三江兩縣的尋江河中游,以主產紅彩卵石而享有盛名。可以說,國內每一屆大小石展或已開館的石館裡,都有彩卵石展示,彩卵石的石玩界已據有重要的地位。據說,彩卵石是1991年秋冬季節,由柳州及融安縣玩石者在三江東部古宜河上游首次發現,並於1992年7月,在柳州市柳侯公園《品石齋》第三屆石玩藝術評比展銷會上,首次向石玩界亮相,因而被民間稱為“三江石”。
從廣義上講,三江石應是龍勝縣至三江縣的尋江水系所產的以紅彩卵石為代表的一系列彩卵石和藻卵石類。三江石中的佼佼者——紅彩卵石的盛產河段主要集中在龍勝縣境內的下花河(又名“大地河”)、三門河、交州、思隴、牙寨,產石河段長48公里;以及三江縣境內的沙宜、周牙至風灌等地。
彩卵石類的原生地層並且露出水面的,主要分布在龍勝縣境內的尋江支流——三門河、下花河(大地河)中上游。
“三江石”是尋江中游的寶貴奇石資源,是一族品類豐富、石質細密而堅韌頑拙,且色彩斑斕的奇石。它具有血紅、鐵黑、艷紫,兼有紫紅、黃、棕、褐等多種暖調石色,其中最負盛名並被賞石界越來越器重而受寵者為碧玉質戲彩卵石。
彩卵石的形成
彩卵石的原生岩層,雖然生成於距今6-10億年前的元古代晚期,但彩卵石的自身形成,則是近幾百萬年以來的事。經過幾百萬年沖刷、演變,巨石變為表面還不夠光滑、外形起伏多變的較大彩卵石,進而又被改造為光滑圓潤的成熟彩卵石,成為尋江水系特有的奇石資源。
在龍勝縣三門鎮大地村的彩卵石發源地,上游3-4公里長的“奇石谷”中,彩卵石個體有長數米而重逾20多噸者,之後則漸小,重不足噸。至三江河下游,彩卵石每塊重不及百公斤,三門河過交州匯入尋江後,則彩卵石以每塊15-30公斤者為常見。總之,越往尋江下游,彩卵石個體就越來越小。根據地質資料的推斷,在距今8-10億年前,龍勝縣境內三門鎮一帶,為深海盆地中的海底火山強烈活動地帶,由於有火山噴發物的沉積,形成了一條特殊的碧玉化石英岩、碧玉化含鐵石英岩及碧玉岩等色彩豐富的富
矽質硬岩石。這就是形成彩卵石類的主要原生岩石,是彩卵石類形成的物質基礎。這樣,龍勝縣三門鎮一帶就成為品類繁多的彩卵石發源地。除此之外,尋江水系還分布有元古代晚期的各種變岩、板岩、石英岩、含鐵石英質岩,如:變質砂岩、石英粉砂岩以及細碧岩等,也為其他卵石石種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由於尋江水系分布區地層時代古老,經歷了億萬年的漫長地質演變,受到多次強烈的地殼構造變動,產生了一系列的大型斷裂,致使本地變質岩中形成較多的由二氧化矽礦物質——石英強烈交代、充填而成的斷裂矽化破碎帶,這些矽化了石英質岩石和石英脈,就是蠟卵石類量多而品種豐富
的根本原因。
“三江石”四大特色
特色一:質堅石質相當堅硬,硬度達七度,是一般石種不能相比的,因而市場“造假”因素較少。
特色二:色艷特別是紅彩卵石,有全紅、血紅、花紅、紫紅、斑紋紅等;紫彩卵石則有紅紫、花紫、灰紫等,色彩非常艷麗,韻味濃郁。
特色三:形奇造型奇特多變。有人誤認為,硬度強的卵石很難形成怪石,其實不然。“三江石”中有造型奇特的景觀石,文字石,人物及動物等象形石,以及卵石中形成的斑紋圖案浮雕等。其造型都相當美觀。
特色四:種多即石種豐富。除彩卵石類和蠟卵石之外,尋江卵石還包括黑卵石類、鐵卵石類、梨皮石類、藻卵石類、層狀卵石類等石種。
就目前已經發現和掌握的石種,共有7個大類,並包含26個亞類石種。
總之,彩卵石和蠟卵石類,構成了尋江水系最主要的豐富多彩的石種類型,是龍勝縣及三江縣卵石石種類型的主流。特別是紅彩卵石堪稱一絕,
以其質堅、色艷、形奇、種多而韻味足,具有獨特的觀賞與收藏價值,而成為“三江石”之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