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張頤鈞,男,1972年生,字易君,黑龍江省嫩江縣人。進修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分會會員。中國書畫寶庫評審委員會委員,世界自然基金會環保志願者,綠色和平組織環保志願者。北京琉璃廠茹古齋簽約畫家。北京明浩國際書畫院院士。
作品介紹
張頤鈞山水作品藝術特色
作品藝術特色
張頤鈞彩墨山水作品,從傳統中尋找語言資源與風格的生長點,並以開放性的吸收與表現創造有別於傳統的新樣式。建立全新的繪畫語言對傳統的青綠山水進行新詮釋,融入現代生活理念使之煥發生機產生強烈的衝擊力。筆墨深得周逢俊老師的指導點撥,多次聆悟黃永玉老師、孫敦秀老師的傳教,深入學習黃秋園、滿維起等老師藝術特色。取法傳統山水,其繪畫寢饋宋元,宗明清及近代諸家,後汲名山大川,亦悟師造化,胸中丘壑,其法自然,進而求得古人神髓,達到窠臼脫盡。所作畫面真朴絢麗,渾厚蒼潤,風貌迥異,這是畫,也是詩。
在繪畫中,詩境即意境。張頤鈞在繪畫中注重詩的意境的營造。而今詩畫兼工的畫家卻寥寥無幾,不讀詩書的畫匠則比比皆是,所以時下流行的水墨畫普遍缺少詩意,不含蓄,不耐人尋味,難以產生曠世的傑作和大師。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詩性的流失,這也就從內里抽空了中國畫傳統文脈的底蘊。在這種情境下,張頤鈞作為詩畫兼工的全才更顯得難能可貴。詩、詩意、詩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核心,詩的意境是中國書畫藝術的精髓之一。僅僅強調筆墨技法、書畫同源、書法用筆,還難以完全窺見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堂奧;只有在高度重視筆墨技法的同時,更加重視詩的意境、詩畫一律、以詩入畫,才能從根本上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文脈。
個人檔案
張頤鈞原創篆書作品影響甚廣,彩墨山水等書畫作品多次在各項展賽獲獎,並在“夢圓世界盃”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中獲銀獎;
2003年中華文人書畫優秀小品展獲銀獎。
2004年泰山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中獲三等獎。
20 07年入選天津首屆“陽光書畫家”中國書畫藝術作品電視網路大獎賽並榮獲“陽光書畫家”稱號。
2008年8月有二幅作品在俄羅斯阿穆爾州博物館展出。2008年入選第三屆中國山西國際書畫藝術展。入選第二屆嵩陽杯全國書畫大賽。2008年10月兩幅作品入展第四屆中國北京宋莊文化藝術節。
2009年2010年均有作品入展第五屆、第六屆北京宋莊文化藝術節。
2010年動漫作品獲得黑龍江第十四屆全國動漫作品展優秀獎。
2011年“七一”黨慶期間彩墨山水作品兩次在全國政協禮堂展出,山水作品又入展北京萬盛園國際藝術品交流中心主辦“火紅的歲月”慶祝建黨九十周年作品展。
書畫作品被全國各地畫廊、藝術機構、收藏家收藏。
作品創構詩意空間,感受山水神韻;掙脫陳規糾纏,突破戒律束縛;跨越時空界感,營造無窮景象;展現一位藝術家對審美的獨特思考與不懈探索!
漸修頓悟
過去心不可得,如今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無所住------皆是虛妄,我們卻依然執著於它們,放下過去和未來的執見,功與當下------
真法無知,具知無知,真知無知,然貴者在於------知止!
人生的重點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而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天賦、努力、勤奮、執著------而是正確的抉擇。
自然的成熟是需要些時間的,等待有時並不是消極和錯誤,彎路也是一種前行----------。
煩惱是智慧,智慧就是煩惱。
當我們說某件東西“不存在”時,基本上是說它缺乏永恆的真實性,它是無常的。沒有可以被真正稱為“自我的東西”。
只為自己的人,他們的見識通常都和自己的能力同樣有限。
粉碎你的心中一切的煩惱與障礙,而只有那時誠明才會出現,智慧自然生起。
心為開悟,行動會從智慧中自然地流露出,自會採取適當的決定。
不論什麼事要發生,就讓它們發生,我們不必對未發生的事過分憂慮,但卻應該未雨綢繆。
人的生命從片段看,雖然是無常的,從本性看,卻是永恆的;過去,沒有起點,未來,也沒有終點。生是從死的結束而來,死只是另一次生的開始。生未必可喜,死也未必可哀。
人生的貧與富、貴與賤、幸與不幸的差別,無非是由於各人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
人生要會的是借境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