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柱[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冶金工程學院副院長]

張金柱[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冶金工程學院副院長]

張金柱,男,1956年生,山西原平人,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冶金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同行評議專家、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物理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冶金物理化學委員會委員、貴州省金屬學會理事、貴陽市推行清潔生產工作專家。

人物經歷

於1982年獲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碩士學位,後在職學習獲重慶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博士學位。

從1987年來到原貴州工業大學冶金系工作,張金柱就一頭扎進教學科研之中,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潛心鑽研,認真備課,及時輔導答疑,認真批改作業。從教20年來,主講了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的10餘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年平均課時達298學時,承擔指導了20餘名碩士研究生的教學任務。

作為一名教師,張金柱十分注意以身作則、教書育人,在他的循循善誘下,同學們基本上安心於本專業的學習。他還承擔了指導學生科技活動的任務,平時沒有時間,他就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近幾年,他先後犧牲了多個假期,和研究生於松,李水娥等以及冶金專業本科生王平、王世海等十多位同學共同進行了《金屬錳固態滲氮》、《中間包流場模擬實驗研究》等項目的研究,使該系學生科技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此外,對一些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張老師更是關愛備至,不僅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而且給予經濟上的資助。

他自1987年以來一直從事金屬材料、鋼鐵冶金以及鐵合金工藝和技術的研究工作,不管是星期天還是節假日,他總是在實驗室里,分析實驗數據,觀察實驗結果,摸索規律。以項目《矽系鐵合金在鋼包內與鋼液作用規律的研究及套用》和《矽系鐵合金在鋼包中作用規律的開發套用》為例,研究成果經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套用,合金元素的收得率顯著提高,僅鐵合金消耗降低一項,按2002年的鐵合金售價,為企業直接創效4032萬元。此項成果2002年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獲得“十五”以來貴州省優秀技術創新項目二等獎。

熟悉張金柱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做學問的人,有一種刻苦鑽研、鍥而不捨的精神,有較深厚的學術功底。他先後在權威學術刊物、重要學術刊物、核心期刊以及其它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50餘篇學術論文。在鋼中稀土元素鈰與碳互動作用的研究中,套用先進的試驗和測試手段,建立了鈰與碳在鋼液中生成穩定碳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並在常規的熱處理和熱加工溫度範圍內通過系統的實驗研究,首次建立了二元鈰碳化合物轉化為三元鈰鐵碳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並報導了固溶稀土元素與鈰碳化合物對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對研究稀土元素在鋼中的互動作用及其對力學性能的影響均具有指導意義。

2004年以來主持進行的科研項目“燒結礦質量和礦物學研究”和“原料組成和燒結工藝參數對燒結礦相結構及強度的影響研究”,研究成果經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套用,燒結礦質量穩定,主要技術指標均有一定改善,燒結礦返礦率明顯降低,直接經濟效益為2490餘萬元,同時具有顯著的間接經濟效益。此外,降耗減排效果明顯,具有顯著的資源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2007年度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他培養的一批又一批學生中,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已不斷嶄露頭角,在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方面均有建樹,正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添磚加瓦。張金柱老師也於2004年獲“貴州省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5年獲“貴州省省管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