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又名榮、字贊,生於1904年1月18日(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二),1951年4月9日(農曆辛卯年三月初四)逝世,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鎮張百可村人。

人物介紹

張讓先,又名榮、字贊,生於1904年1月18日(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二),1951年4月9日(農曆辛卯年三月初四)逝世,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鎮張百可村人。

人物經歷

張讓先祖輩務農,父輩時家甚貧,僅有一畝三分地。張讓先是獨子,13歲於本垸私塾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等一些童蒙養正讀物,也接觸了一些自然科學常識。16歲時父親的弟弟去逝,其足下一個小孩轉給張讓先父親撫養,並把8畝田地也轉張讓先父親耕種,生活由此才有所好轉,此後張讓先父親把他送到山裡名師方倜生手下就讀。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1923年他考入武昌啟黃中學,在校期間張讓先看到軍閥混戰,外國租界橫行霸道,到處欺壓百姓,一時間革命活動風起雲湧。他在這種形勢的影響下,與自己同年生的蘄春籍同學胡風一起辦刊物、宣傳鼓動革命活動。1925年畢業回到家鄉廣濟縣後立志救國,和一些青年參加了一些農會、赤衛隊等革命活動。

1927年秋,張讓先考入國民革命軍黃埔軍校(即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七期,1930年9月畢業。同年秋張讓先回到廣濟,恰逢同垸堂兄長張鳳林回廣濟縣開展革命活動,張鳳林此時正在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縱隊渡江北上,於是兩人常在一起談心,受張鳳林進步思想的影響,張讓先和上灣的張平爾、鋪爾嶺的顧茂甫三人經常一起參與共產黨在廣濟地區組織的一些活動。

國民黨在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的同時,又加強清共力度。於1931年改組基層行政組織以強化統治,縣以下設區,區以下設聯保,聯保下設甲。張讓先隱瞞自己參加共產黨地下組織活動的身份,被國民黨縣政府委任為第二區區長,區政府設在武穴鎮,張讓先在區長任上,為國民黨軍隊徵兵籌糧籌餉,推行“五戶連坐法”,表現得比較得力。

中原大戰結束後,1931年經蔣介石批准成立南昌行營別動總隊,康澤任少將總隊長,在江西剿共時期為蔣所重用。1933年,蔣中正在廬山成立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任用康澤當主任。張讓先被選入訓練團,該團以剿共為目的,收容訓練反共人士。在學習期間張讓先結識了復興社特務頭子康澤,受到康澤信任。訓練團畢業後,張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別動隊供職,康澤任少將總隊長,張讓先任少校營長。

別動隊的全稱是“南昌行營剿匪軍別動總隊”,主要由出身於黃埔軍校的中下級軍官組成,是一支有多種技能的武裝特務部隊,其任務是蒐集、竊取紅軍和蘇區的情報,追捕單獨行動的紅軍,執行對革命根據地的封鎖,逮捕國民黨軍的逃亡官兵,檢查行旅及逮捕其認為可疑的人,監督國民黨軍中的郵電通訊,協助國民黨正規部隊對紅軍作戰。由此可見,南昌行營是高居地方黨政機構之上的中央派出機關,掌握贛、浙、閩、粵、湘、鄂、皖等南方7省的軍政大權,國內一切有關重要活動均涉及別動隊。

1935年1月,康澤率領的別動隊進入四川,按照蔣介石的旨意配合國民黨中央軍薛岳部,監督川軍各部動態、圍剿長征中的紅軍。康澤對別動隊頒布了極其嚴格、具有藍衣社和黨衛隊雙重風格的紀律:別動隊成員不許辭職,每個人都要做到“生的進來、死的出去”;任何私事都要向上報告,得到批准後方可進行;在江西工作期間不許結婚,不許離開營房,每晚組長都必須組織查鋪等等。在別動隊里大家互相監督且無人談心,生活處處受限,張借母病重辭職回家,1936年離開了康澤的別動隊。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回鄉後的張讓先決定從教,時廣濟縣名士方震以梅川桑梓園南山寺為校址,投資創辦了私立大公中學,張讓先被聘為訓育主任,至1938年離任。在任教期間,以“割豬”為職業來掩護革命的堂兄長張鳳林,請其住在張百可張讓先家中的“上屋”。張鳳林經常到大公中學與張讓先談心,建議他離開學校,現國家危急存亡之際,國共兩黨已合作抗日,應出來組織敵後抗日力量打擊日寇。

1938年夏天,廣濟縣治(梅川鎮)這條由陸路通向黃岡、武漢的要道上,上海、南京的流亡學生一天天多了起來,他們傳來了京、滬失陷的訊息,痛說著日本侵略者的種種暴行。大公中學的學生耳聞目睹大家的訴說後議論紛紛,有的產生了向大後方流亡的思想;有的說要打游擊誓死保衛家鄉;有的打算考軍校參加前線。廣濟縣民眾教育館館長張國楨和大公中學教務主任吳映廷、訓育主任張讓先接觸頻繁,在全縣開展保衛大武漢的形勢下,我縣決定成立抗日救亡宣傳隊。後來吳映廷、張讓先召集學生訓話:“日本軍國主義以其精銳武器瘋狂地侵占我華北、華東的大片土地,現在敵軍將到九江,黃梅情況隨之緊急,我們縣裡決定成立抗日救國宣傳隊,向我校招收隊員,同學們可積極報名參加。”,一時間學生們踴躍報名。

1938年農曆6月27那天,學生們扛著廣濟縣救國宣傳隊的大紅旗在高亢的歌聲和鑼鼓聲中出發了,開始是在城區橋邊、各街巷口貼標語和講演,下午在大抒口搭好舞台開始表演《義勇軍進行曲》、《慰勞傷兵歌》、《保衛大武漢》等歌曲。此後宣傳隊在大坡、小坡一帶進行了十餘天的宣傳活動,表演了《罵漢奸汪精衛》、《松花江上》、《台兒莊大捷》等戲劇。在這些動人場面的鼓動下,激起了當地廣大民眾同仇敵愾、愛國愛鄉的熱忱和堅持抗戰到底的決心。

1938年日軍在占領南京後向武漢大舉進犯,廣濟和田鎮要塞是日軍攻打武漢必經的戰略要地,國民黨軍隊調動二、三十萬兵力在廣濟和田鎮要塞阻擊日軍西進。新四軍、廣濟地區的游擊隊、國民黨地方自衛團和挺進軍三支隊都配合正規軍參加阻擊戰,張讓先的第四大隊也參加了戰鬥。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1938年9月6日廣濟失守,日軍相繼占領黃梅、廣濟、蘄春、浠水後,進行燒、殺、搶、姦淫等諸多劣行,鄂東地區國、共兩黨的游擊部隊和老百姓與日軍展開了長期的、小範圍拚死戰鬥。

1939年初,成立廣濟縣抗日自衛團司令部,縣長王丹候兼司令,傅握權任副司令,轄三個大隊,一大隊長王長勛,二大隊長向必達,三隊長盧冠三。同年底又增加一個四大隊,大隊長張讓先。日軍入侵武穴後,原武穴警察局長何庭芳率領巡警隊在雞公山與張讓先聯絡成立武穴抗日自衛司令部(又稱邊區抗日自衛團司令部)。何自任司令,轄2個大隊,一大隊長姓石,二大隊長張讓先。同年,張讓先率部脫離何庭芳,投靠王丹候,編為廣濟抗日自衛團第四大隊,武穴抗日自衛團遂自行消失。

1939年中秋節張讓先率游擊大隊兩個連200餘人,夜襲田家鎮老鼠山日軍炮樓,斃敵數十人,摧毀炮樓二座,繳獲了一批日軍槍枝彈藥、物資。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1939年冬,張讓先率部夜襲駐浠水縣下巴河日軍,斃敵一名少佐軍官,大獲全勝。占領下巴河至翌日中午,才奉命從容撤出。此戰受到國民黨鄂東挺進軍總指揮的嘉獎,張讓先晉升為十七縱隊三支隊中校副支隊長。在這次戰鬥中,張讓先繳獲的日本少佐軍刀(長劍),一直放在張百可老家中,後不慎遺失。

1940年農曆春節之夜,十七縱隊以兩個支隊2000餘人兵力攻打武穴鎮的日、偽軍,張讓先率所屬大隊首先攻入居仁街,十七縱隊兩個支隊很快占領了武穴街達四個小時,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隨後奉命夜襲黃梅小池日軍,接著又攻擊黃梅濯港日軍,這兩次連續的夜襲都是攻敵不備,打了就走,主要是打擊日軍在鄂東橫行的勢態。

張讓先憑藉多年的作戰經驗,提出“訓練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等宗旨,要求支隊具有“五除”(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誠、勤)等精神。該支隊全部採用德式裝備,戰鬥力強,且戰術多變,最擅長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協同密切,攻擊時一般採用多梯隊縱深配備,以密集隊型波浪衝鋒,攻擊時間常常選擇拂曉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擊和迂迴,在平原和村落多採用正面攻擊,中央突破。張讓先也喜歡大縱身長驅直入地進攻,在鄂東戰場上象一隻矯捷的獵豹奔跑在無數的丘陵之中,為鄂東的抗日戰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1940年8月,張體學奉新四軍五師師長李先念命令率部來到三角山,打擊國民黨鄂東反動頭子程汝懷(鄂東專員)和王嘯風(鄂東保全司令)的反共氣焰。把駐紮在三角寺兩個中隊300多人的自衛隊包圍起來殲滅了,把多餘的槍枝留下來,還留下10名戰士和20名縣區幹部。

1941年4月,廣濟縣汪偽縣長劉仲修欲擴充軍事實力,打算將汪偽縣政府轄屬保全隊擴編為皇協軍1個師,並派人到九江活動,取得九江皇協軍司令歐大慶簽署的擴編令。劉仲修與警察局長張達仁、汪偽武穴區長彭建華等策劃擴編皇協師的兵源、武器問題。因劉仲修與國民黨鄂東遊擊十七縱隊三支隊隊長張讓先同是“武聖山”威字旗漢流兄弟(劉是一等背榜大爺,張是護劍大爺),遂決定以劉仲修名義策動張讓先率部加入皇協軍,許諾張任大隊長。劉仲修派漢流“十三太保”劉正風等送信及委任狀給張讓先,得到張的應承。為了拉攏張讓先,劉仲修還籌集一批食鹽、醫藥及錢款,饋贈張部。雙方約定,由劉仲修派吳白佗率汪偽縣保全隊部分槍兵,到樂斯橋接應張部。張率部臨行時,遭到部分愛國官兵堅決反對,投敵未成,吳白佗等反而加入張部,汪偽縣警察署頭目朱碧梧是得字旗大爺,與劉仲修、張達仁有舊隙,偵知此事後,向九江日軍憲兵隊密報。5月,九江憲兵隊以“私通敵軍”罪將劉仲修縣府等13人逮捕並全部處死。這就是廣濟縣日本占領期間有名的日本處殺縣長事件。

1941年夏,張讓先又與蘄春縣長何庭芳聯絡成立蘄、黃、廣三縣民團,張讓先任民團團長,屬何庭芳指揮。後三縣民團改編為國民黨鄂東挺進軍獨立支隊,張讓先任支隊長。張讓先率部襲擊黃梅仰天鍋日軍,他事先派人偵察敵情,趁日軍開飯之際突然襲擊,使日軍措手不及,殲敵近三百人。

蘄、黃邊區中共負責人張鳳林看到張讓先積極抗日,找張讓先進行了一次密談,肯定了張讓先在軍事上互相配合打擊日軍、偽軍的做法。1941年1月,國民黨在安徽南部涇縣包圍襲擊新四軍,新四軍軍長葉挺被扣,政委項英犧牲。“皖南事變”後,國共兩黨破裂,蔣介石任命李宗仁為華中“剿共”高最司令,以30萬大軍向華中的新四軍發起進攻。李先念以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的名義,於1月23日發布了《粉碎國民黨反共軍隊的新進攻》的命令,宣告“國民黨反共軍已開始對我華南、華中及豫鄂邊大舉進攻。有一次張讓先奉命率支隊在浠水、蘄春交界地帶與新四軍五師李先念部交戰,雙方均損失較重,李先念戰後還說:“這個張讓先還有兩下子”。

張讓先在這關頭決定找張鳳林“問問路”,張讓先帶一個警衛排從蘄春縣劉介河出發,連夜找到廣濟大法寺李堂選垸,夜晚與張鳳林所帶兵相遇,發生了誤戰,後經雙方喊話才罷戰。“張讓先,你未見我談兩黨合作就動起手來,怎么向人民交待?我們共產黨方針不變,是團結抗日的。”受到張鳳林的教育後,張讓先認為共產黨是真心抗日的。以後遇到新四軍,張讓先指示部下對著天放空槍,儘量避免彼此之間的摩擦。

1941年初秋,蘄太英邊縣委書記鍾子恕與國民黨中層軍官“合作抗日”,各邊縣十分重視對國民黨中層軍官的統戰工作。蘄廣邊的張翼南與支隊長張讓先、紳士張伯楷合夥在新田塆張氏宗祠興辦黃煙廠後,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張讓先認為共產黨是真心抗日,因而他的部隊便積極抗日,消極反共,與新四軍及地方武裝相遇時儘量迴避。

1941年10月3日,李先念率領新四軍五師從英山縣路過浠水縣,此時張讓先部隊正在溪水一帶駐守,為了避免雙方互相戰爭以減少損傷,李先念寫了一封信,派通信員送給張讓先,問張讓先能否予以迴避。張讓先看到信後,認為新四軍是實實在在抗日的,就回信告知李先念在中秋夜的晚上如果聽到槍聲不用理會,只顧行軍即可。於是張讓先提前把所有的鄉長、保長、甲長都召集在一起開會,布置相關工作。到了中秋節(10月5日)的晚上,各個村子都開始搭建戲台子組織戲班子唱戲,村民們也都出來聚在一起看戲,張讓先給每個村派了一個排的兵力維護治安,並且告訴鄉親們安心歡度中秋佳節,如果聽到槍聲,請大家不要怕。這個時候李先念就帶著部下人馬,趁中秋之夜穿過浠水境內,張讓先聽聞新四軍過來了,讓手下官兵象徵性地放了幾槍,便把李先念部隊給放過去了。由此可見,張讓先雖然身為國民黨軍官,但是與共產黨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

1941年12月,日軍以萬餘兵力,80餘門大炮,分14路“掃蕩”悟山地區,矛頭直指中共鄂豫邊區首腦機關和新四軍五師主力部隊,此時國民黨發動的八個月“圍剿”已接近尾聲,但見日軍大舉“掃蕩”,以為是消滅新四軍的天賜良機,乃密令所轄各部繼續“圍剿”,形成夾擊之勢,務必於兩個月內“肅清”。

為了鉗制頑敵對鄂東西線的進攻,鄂皖邊地委、軍分區決定發起劉公河戰鬥,摧毀“聯防反攻巢穴----稀蘄黃廣聯防指揮部。稀蘄黃廣聯防指揮部是鄂東行署主任兼保全司令程汝懷於1941年11月組織成立的,由蘄春縣長何廷芳兼任總指揮,稀黃廣三縣縣長兼副總指揮,設在劉公河龔背褡塆蘄春縣政府院內。一年多來,其工事、裝備和兵力配備都大大加強。“聯防”第一支隊和張讓先獨立支隊共約2000人,集結在劉公河周圍11座大小碉堡內。2月21日晚上八點,新四軍四十二團團長王興發率眾進攻劉公河街頭碉堡,約九時四十二團縮小包圍圈,向縣政府、聯防指揮部駐地龔背褡發起總攻,駐塆後幾座碉堡的獨立支隊長張讓先見勢不妙,早在總攻前率部500人趁黑夜尋隙溜走,向北逃往獅子口。

1942年1月,新四軍第五師組建後,以嶄新的姿態投入戰鬥。李先念親率五師主力第十三旅,特務旅各一部進入蘄春三角山,與第十四旅部隊會合。此時,鄂東頑固派程汝懷部一再向鄂皖邊地區的新四軍進攻。李先念根據新四軍軍部指示,決定攻打浠水縣城,給程汝懷部以堅決打擊。1月19日,李先念率第十三、十四旅各一部共2000餘人,包圍了浠水縣城。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攻克了浠水縣城,打死打傷頑軍70多人,生俘300餘人,繳槍280餘支、子彈萬餘發。2月16日,李先念又率部從浠水轉往廣濟進行戰鬥,俘縣長以下400餘人,繳步槍468支、機槍20挺、迫擊炮1門。

1942年7月,中共蘄廣邊軍政聯合辦事處改為蘄邊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為張鳳林。同月,趙辛初、黃世德指揮的新四軍挺進十八團及地方便衣隊在四望山痛擊了國民黨鄂東挺進軍張讓先部,俘200多人、繳步槍180餘支、機槍3挺、子彈10餘箱。敗後的張讓先認為,共產黨軍隊打仗勇敢,雖敗服氣。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1943年三縣民團改編為鄂東挺進軍對立支隊,張讓先任大隊長。農曆十月的一天中午過後,國民黨廣濟縣自衛隊隊長張讓先派本部吳四一帶領助手巧襲團山哨所。辦法是一人裝著挑米,一人裝著送柴,吳四一提著滿滿一籃子菜,籃子裡藏著一支手槍。三人走進哨所里,通過到廚房喝水、交米、稱柴的機會,探聽到偽軍(保全隊)大多數人到哨所面前垸子(呂高垸)去抹牌賭博,哨所里只留下站崗、隊長等少數人員,於是吳四一等三人乘敵人不備,首先打死了偽軍保全隊隊長田洪橋,隨機打死了站崗哨兵張馱羅,還活捉了保全隊隊員張錦先,繳獲機槍一挺,步槍十一支,各種子彈數百發。在呂高垸抹牌賭博的偽軍嚇得魂飛膽喪,四處逃串。訊息傳開,人們奔相走告,無不拍手稱快。從此,哨所里的偽軍和日本侵略軍再也不敢隨便外出,整天龜縮在哨所內不敢妄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5日,國民黨鄂東行署、鄂東挺進軍總指揮部,分別通知蘄春縣長雷鳴震、駐漕河十六縱隊第三支隊鄧漢平,日本宣布投降後省政府已派員給沿江日軍主管送去備忘錄,可派員前往接洽受降。8月28日,雷鳴震會同縣黨部書記鄧漢祥、縣臨時參議會代議長陳惠存商議,決定派漕河鎮鎮長宋斌為縣政府代表兼城廂(蘄州)鎮鎮長,與日偽軍接洽受降事宜,另派縣自衛大隊一中隊管鶴鳴率部進駐蘄州。時在蘄州附近活動的國民黨鄂東挺進軍獨立支隊長張讓先,搶先一步,以他的名義寫信給駐蘄州日軍警備隊,派郭二第“送信”。郭二弟帶著全副武裝進城通知“接收”。誰知蘄州日軍尚未接到上級通知,不但不理睬,反而收繳了郭二弟的武裝,並將他押解到黃石憲兵隊。還好黃石憲兵隊已接到上級通知,郭二弟才被釋放。

張讓先考慮到新四軍在抗戰過程中積極抗日,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了大量的貢獻,就主動把接受日軍受降儀式承讓給新四軍。後達成的協定如下:日偽軍一切武裝交“縣自衛隊”;日偽一切財產交“縣政府”;日軍集中城內,候令至九江集中;偽軍政人員交“縣政府”看管,聽候處理;國民黨所有駐軍不得持槍進城,以保全全。談判不到一個小時結束,舉行了受降儀式。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抗戰勝利後,張讓先的國民黨鄂東挺進軍獨立支隊調往河南南陽改編,編入國民黨七十二軍。此後,張讓先由軍界轉往政界。

1947年至1948年初夏,張讓先任國民黨黃安縣(今紅安縣)縣長。原部下連長、同垸堂弟張健來紅安想找張讓先安排一份工作,張讓先堅決拒絕,他了解到張健在軍中不守軍紀,被裁減後又當土匪。後聽說參入“團兒隊”大隊長李樹鵠帶領土匪和國民黨軍隊圍捕共產黨蘄廣二縣領導人張鳳林,並殺害了張鳳林。張讓先內心認為,張鳳林使他與共產黨保持單線聯繫,而現在張鳳林被殺,這種單線聯繫便無一人可證。本來國共兩邊都可顧及,現只有跟國民黨一條路走到底了。

張讓先[歷史人物] 張讓先[歷史人物]

1948年春,張讓先經廬山軍官訓練團班主任康澤(時任立法委員,十五綏靖區中將司令)介紹,到國民黨第六綏靖區司令三兵團司令長官張淦那裡任職,張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門下將領,時白崇禧駐武漢,是華中剿匪總司令。六綏靖區駐在湖北孝感,管轄武漢周邊各縣,因張讓先不是桂繫心腹,只有任少將高參這個閒差,且常在武漢閒居。六綏靖跟隨白崇禧桂系軍隊,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大軍一擊,就潰退到湖南。此時,已向解放軍起義的原同事勸張讓先投誠,張讓先表示“婦人尚能守節,大丈夫豈能易主”,從而拒絕。

1949年5月16日,也就是武漢解放的前幾天,湖北省府從武昌西遷到恩施,張讓先在戰亂中也隨之前往恩施,遷逃中的國民黨湖北省政府主席朱鼎卿委任張讓先為湖北省財政廳長,時駐在恩施的華中“剿匪”副司令兼14兵團司令宋希濂在解放軍的追擊下,於1949年10月下旬撤離恩施,向四川移動。在湖北臨時省府恩施的委員和省主席朱鼎卿等嚇得驚魂落魄,拚命地向西逃往利川、萬縣、重慶等地。張讓先帶領全家先逃入利川又逃入四川萬縣,安置好家庭後,他在當地農村以挑貨擔為生,靠鄉間貨郎維持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

1951年元月,張讓先突然來到他兒子張德天(利川縣人民政府司法科科長兼法院副院長,1950年武漢大學法律系畢業,共產黨員,武大學潮時進步青年)的辦公室說:“我此行是去武漢自殺的,特來見你最後一面,武漢有我的老朋友、廣濟老鄉郭錫華,他可給我辦理後事。我不想連累影響你們,希望你今後給四川萬縣的母親、妹妹多寄點錢,記得多幫助他們”。張讓先到武漢後,住在武昌大東門一家飯店裡,與漢口花橋街前花樓鳳台旅館(廣濟人來往落腳點)老闆郭錫華聯繫上了後,就在武昌大東門這家飯店上吊自殺了。

張讓先在國民黨鄂東挺進軍中任職時,在張百可垸修建“義學”,供全垸孩子上學。他還根據張百可荒山地多的特點,身體力行地帶領鄉親們種油桐,增加鄉親們收入,同時還在張百可種樹綠化,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當時鄉親們非常擁護他,有人曾作詩《心繫桑梓張讓先》稱讚其能!

心繫桑梓張讓先

廣濟張百可,有個張讓先。

為官國民黨,縣長軍隊間。

只要回百可,官架拋一邊。

離垸一里多,下馬交馬鞭。

馬夫牽馬走,徒步張讓先。

東至鋪爾嶺,西至槓上邊。

南至螺螄殼,北至蘇山巔。

漫步小路上,徘徊田梗間。

經常與父老,促膝寒暖喧。

讓先家鄉情,譽滿鄉裡間。

有次回家轉,讓先如從前。

這回留心看,己田與人田。

人田乾裂口,己田苗茁焉。

回去問父親,原因出何邊?

父親種田漢,對兒話直言。

你在外為官,放水只怕天。

見水我就放,管他何人田。

父親一片話,激動張讓先。

讓先對父講,做人德為先。

垸場上百戶,人死俺無顏。

今後田放水,切莫俺優先。

水從人田過,商量話要謙。

切莫以為我,伸手可遮天。

我在鄉親在,人亡無讓先。

子勸父行好,利益大家沾。

民國二十三,特大幹旱年。

百可大垸下,收割不用鐮。

讓先回家鄉,知情心油煎。

在家辦飯席,富戶被約談。

今年旱情重,俺都同祖先。

多戶無收成,生存日子艱。

只要互關愛,易度這難關。

我有一主意,與君直話言。

谷都稻場打,揚好堆場間。

全垸無收戶,人人均平攤。

每人六百斤,過稱名字簽。

全都不計息,還糧是明年。

讓先一席話,大傷富戶顏。

災年高利貸,易放易賺錢。

要按讓先做,美夢幻影變。

個個不吭聲,忐忑在心間。

逆言不敢說,相互觀臉面。

讓先近親弟,站起先發難。

你做你的官,莫管垸場煙。

無事找事做,簡直是發癲。

讓先氣憤說,此言非人焉。

今天寬恕你,不斃看祖先。

小弟受教育,噤口若寒蟬。

滿座遂服從,富願將窮牽。

秋後谷登場,谷籮滿場間。

人分六百斤,還與富戶先。

災年有飯吃,老少俱歡顏。

後 記

我在寫《張讓先將軍》這篇文章時,參考了大量書籍資料,因無法聯繫到作者本人,在此一併表示感謝。由於年代久遠,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相對比較複雜,本文若有不當之處,懇請大家指正。具體資料來源大致如下:

1、張讓先子張德天、張陽明、女張劉民、武穴市政協原常委張與君等提供的材料和口述;

2、參閱《張氏宗譜》、《廣濟縣誌》、《武穴文史資料》(第二輯)、《武穴將軍》;

3、參閱《康澤》小傳、《西南戰區親歷記》(宋希濂著);

4、《中國共產黨蘄春歷史》(第一卷)、《蘄太英稀邊革命回憶錄》(蘄春縣建國後第一任書記鍾子恕著);

5、武穴市文獻資料藏家夏鵬提供了《支那事變畫報》中相關圖片;

6、此外從網上參閱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