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4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物理系(現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在1963年即以優異成績提前通過畢業考試。1993年晉升為教授,1999年為博士生導師。1992年曾在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作短期學術訪問。兩次赴美作學術訪問並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順訪Harvard大學、Ohio State大學、Cornell大學、New York大學、和Michangen大學。目前從事材料物理、凝聚態物理研究工作。系凝聚態物理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的開發研製及電子結構、磁性的研究,特種功能陶瓷複合材料的開發研製與電子結構、機理的研究、超流液He的拓撲結構與相變理論研究、非線性與複雜性問題研究以及非經典光學傳輸材料與理論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高能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基礎研究;有序介質的缺陷和拓撲性質的研究;新型電子功能材料的製備,表征和機理研究,以及雷射脈衝沉積技術(PLD)的動力學的創建和發展研究;分形物理,複雜顆粒流系統輸運行為以及隨機動力學的研究;複雜網路和自組織系統的臨界行為和動力學規律的研究。
主要貢獻
張端明著,《套用群論引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次印刷,2003年8月第二次印刷。
張端明,李智華,關麗著,《脈衝雷射沉積技術動力學機理與玻璃基功能薄膜》,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年即將出版。
張端明著,《世紀之交的物理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張端明譯,《高等量子理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6年出版。
發表論文在國際國內權威學術雜誌美國《物理評論》、《套用物理》、《美國陶瓷協會雜誌》、《物理?D》、《固體物理通訊》、《磁學與磁性材料》、《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中國物理快報》等15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有關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世紀之交的物理學》《套用群論導線》《高等量子理論》等五本和譯著一本,以及主編、參編大型工具書精神文明寶庫"大學物理"等10本。
2000年至今發表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SCI論文數為37篇(其中包括已有清樣8篇和正式接受的3篇),累計發表論文49篇。
主要科普作品
張端明著,《極微世界探極微》,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2002年台灣版和電子版出版。
張端明著,《科技王國的宙斯——物理學與高新科技》,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年出版,2000年第二次印刷。
張端明著,《大宇宙與小宇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張端明副主編,《精神文明知識寶庫》(其中科學部分約15萬字為張端明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出版。
物理研究結碩果
張端明自1960年進入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系,提前兩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所有專業考試,五十年來致力於理論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研究,致力於華中科技大學理科專業的創建和發展。累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電力系統重大項目以及各種省部級科研項目近30項。成果卓著, 取得了許多具有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的收穫,累計在國際和國內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餘篇,撰寫出版科學專著8部。
不圖虛名獨闢蹊徑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在科研工作中,他能坐下來、沉下去、不圖虛名,獨闢蹊徑。在脈衝雷射沉積動力學的研究中堅持十餘年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填補了我國這一領域的空白,在國際發表了該領域的第一本學術專著《脈衝雷射沉積動力學與玻璃基薄膜》。在非平衡非線性物理研究中,提出了複雜非平衡系統穩態中整體溫度的概念。並且提出了相應的第零定律和第一定律的假設;尤其是將分形等概念引入到複雜顆粒流系統的研究,獲得了學術界廣泛的關注。最近發現的非化學計量硫族銀化物的奇異磁電阻效應,其機理的研究在國際上是一個具有高度挑戰性的問題。他領導課題組將高能物理中的楊-米爾斯理論的思想,將歐氏網路中的電阻網路套用到有關的研究中,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在國際上提出了與實驗定量吻合的機理理論。
人文素養深厚
張教授多次以“老子的自然宇宙觀”、“中國古代哲學的自然和諧觀”、“營造學術大師脫穎而出的軟環境”、“道德經中的‘道’、‘無’與真空場、暗能量”等題目,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等四十餘所院校和許多中學做人文素質和科學普及的報告,並多次在重要社會科學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演講。多年來張端明教授在《中華讀書報》、《科學》、《自然雜誌》、《世界科學研究與發展》、《科技日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發表關於哲學、科學史、教育、書評以及科普作品四十餘篇。
桃李滿天下
張端明教授忠誠教育事業,熱忱投身於教育和教學改革,創建並主持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和教改班的工作十餘年.對於如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一代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培養了數以百計的博士和碩士,多次被評為湖北省、學校研究生教學成果獎、優秀研究生導師。他是2009年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羅俊的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他培養的研究生高義華於2001到2002年在日本材料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突破成果,並於2002年3月在世界頂級的科學雜誌Nature上發表了他的工作;用碳納米管制成了納米級的特殊感測器,被金氏世界紀錄為世界上第一隻納米溫度計。高義華在張教授的感召下,最終又回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光電實驗室。學生雷雅潔。
獲獎記錄
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的獎勵,其中包括自然科學成果獎.科學進步獎.優秀論文獎。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功讀博士期間研究工作表現突出,榮獲美國西格馬學會大獎(該獎的獲得者有幾十名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雷雅潔作為一名非學會會員,獲此殊榮,華盛頓大學引為一時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