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秋獻,1960年生,先後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畫院研究生班,中國國家畫院。 現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吳道子畫院副院長
北京工業大學客座教授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協會理事
藝術年表
1、1986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二人聯展》。
2、1987年陶藝獲第二屆河南藝術節二等獎 。
3、1998年11月《催春圖》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
4、1999年1月《牡丹》被中國國際書畫院收藏;10月參加名家書畫賑災義賣活動捐贈台灣同胞 。
5、2000年8月參加《中國書畫名家大展》獲精品獎;9月參加山東荷澤國際牡丹花會書畫展,作品被收藏;12月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中國建設書畫精品大展》。
6、2001年5月《醉賞春風》入選第一屆《愛我中華》中國畫大展文化部主辦;8月作品《洛陽春色》入展文部主辦“中國城市市花書畫藝術大展”;10月作品《燦漫春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亞亨杯》全國繪畫書法精品大展;參加名家書畫賑災義賣活動捐贈台灣同胞(拍出作品五幅)。
7、2002年5月特邀為《將軍杯》全國書畫大賽作畫;6月參加中國書畫名家絲路採風活動,並在蘭州舉辦書畫八人展;8月赴山西參加由文化部中央國家機關書協主辦《神州書畫西部採風》活動,並捐助希望工程;9月參加重活黃崖關長城國際書畫展;9月《牡丹》入展第二屆(天津)書法藝術節中國畫小品展;10月被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聘為理事,作品刊登在《中國人》雜誌,《中國詩酒》報,刊登作品《醉沐春風》;12月在廣東舉辦三人展。
8、2003年2月香港《大公報》刊登作品二幅並做專題報導;5月為抗擊非典捐贈作品二幅;8月作品《紫藤》被編入《中國畫名家小品》集(河北美術出版社);9月作品《竟》入選中國美協主辦《海潮杯》全國中國畫大展;10月《催春》入圍中國美協主辦《全國美術教師優秀作品展》;12月為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而作的《牡丹》被收藏;赴山西參加《神州書畫西部採風》活動,捐助希望工程。
9、2004年2月作品《春風又到我家門》入展中國美協主辦《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3月《清風》入選中美協主辦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4月《中國國際書畫藝術》雜誌專版刊登;8月《醉賞春風》榮獲“中華杯”中國書畫世界大展賽,獲銀獎;9月《梅花》編入中國畫小品集(天津出版社);10月作品在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國際書畫大賽獲優秀獎;11月作品臨摹吳昌碩《赤城霞》、《牡丹圖》入編《中國名家技法研究叢書臨摹與創作》;為抗擊非典捐贈作品。
10、2005年6月作品《富貴花開》《春風又過我家門》入編《中國畫牡丹畫庫》叢書(河北美術出版社);9月作品《惠風和暢》參加為紀念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百名家書畫精品展》在香港、美、加等地展出,作品《香風再起》《正是三月飄香時》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10月作品《顏艷花語弄東風》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六屆國際造型藝術展,作品《故園秋意濃》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應北京大學邀請參加《北京大學第二屆國際文化節》並出版書籍;2005年11月《此時香正濃》入選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在秦皇島舉辦個人畫展。
著書立說
出版有《張秋獻畫集》、《張秋獻花鳥集》等多種畫集。作品被入編《中國名家技法研究叢書臨摹與創作》、《中國畫名家小品集》、《中國畫牡丹畫庫》、《2005-2006中國畫壇年度精品集》、《中國畫小品集》等。
作品收藏
作品《清風》、《一池秋水》、《此時香正濃》等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有關部門收藏,部分作品流傳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春風得意》被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收藏。
名家評價
畫聖故里有傳人 ——評著名畫家張秋獻
畫家張秋獻,來自河南禹州。禹州是畫聖吳道子故里,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戰國就“富冠海內”,在漢代則有“天下名都”之稱。名滿中外的鈞瓷就出自禹州。張秋獻在這片藝術的沃土上度過了青年時代。
童年時代,張秋獻不知聽過多少次有關吳道子刻苦繪畫的傳說。幼時耳濡目染,使他迷上繪畫藝術。國小時,他就抱定終身繪畫的志向。在漫漫的十年間,他“廢紙三千”,遍臨古代名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隨後,張秋獻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京城求學的幾年間裡,他遍訪首都名師,繪畫技藝實現了第一次的飛躍。
青年時代,張秋獻對繪畫十分執著,幾乎將所有畫種都研究了一遍。他以極大熱情遠師吳道子、馬和子,近學陳洪綬、惲壽平和石濤,作品古風盎然。
張秋獻的創作偏愛藤、竹、梅、山茶等,且都有建樹。他以深墨畫紫藤老乾,宛若蛟龍騰躍。曲曲彎彎的枝條蒼勁老辣,嫩枝用淡墨,嫩葉用淡褐,花色濃淡變化多端,花朵大小相間且疏密有致,給人以淡雅清新、芬芳馥郁之感,與嶺南畫派領袖高劍父筆法如出一轍。張秋獻的繪畫筆法簡潔而精粹。他的梅花以書法入畫法,梅枝瘦勁而花朵爭艷,俯仰之中婀娜多姿。用筆勁俏,形態古奇,虛實相生,穿插有致,並以空白營造想像的靈境,風韻浮動於紙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他的《雪梅圖》描繪雪後盛開的梅花,下筆大膽從容,一枝梅花凌空綻開,濃墨寫枝,細筆勾花,表現出“萬花敢向雪中開”的盛境。全畫用筆勁逸,布景舒朗清新。淡墨染就的背景烘托出枝幹上那如玉的白雪,映襯著梅花的燦爛和花枝的俏麗,表現了張秋獻的人格修養和筆墨素養。他畫的山茶花取全樹的一個側面,以少勝多,滿樹猩紅的花朵,艷麗動人,有“紅花多大破春寒,掛滿枝頭百尺竿”的詩意,充滿生機活力。
張秋獻的畫將傳統花鳥畫的勾填法和墨筆寫意法揉於一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
張秋獻反對閉門造車,主張深入生活、擁抱自然、師法自然,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他非常重視寫生,走遍名山大川進行長時間觀察、體驗,繪製的草稿有數百本之多。
張秋獻既流連於對傳統繪畫藝術真諦的妙悟,有立足於對當代繪畫前沿的透視,在藝術創作中很好地實行了悟性與智性的結合。運用真與幻、虛與實、有限於無限、瞬間與永恆的藝術辯證法,以其特有睿智的眼光和藝術的感悟力,秋獻創造了張氏筆下特有的書畫風格。
(作者: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丁嘉耕)
媒體報導
來自人民網的專題報導:清新意韻 時代氣息——張秋獻的花鳥畫
花鳥畫家張秋獻,多年潛心於花鳥畫技法研究與藝術創作,他的作品體現這樣兩個特點——先是深入研究傳統,把傳統筆墨消化觸解於自己的創作之中,成為自己藝術的低蘊,其次是在直面現實生活中,在觀察自然萬物的多彩豐富形態中,擷取靈感,發現創意,創造筆墨,建立方法。
張秋獻始終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堅持這樣兩點,並在兩個方面的互動,共生中深化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完善自己的形式與筆墨表現。在相當一個時期中,張秋獻以及大的精力研究傳統技法,虛谷、趙之謙、吳昌碩、以及近人潘天壽、李苦禪等的作品與筆墨技巧,都臨了數十遍,伎他不獨領悟了大師們的技法與獨特處理手法,更主要的是,再臨習中,掌握了大師們面對自然的心境與“物我合一”的觀念、方式,特別是前輩大師“心游物外”,“得意意象”的精神理念,極大的激活了他以自己的藝術把握對象的方式,得以於自己樸素、親和的心態與自然交流、溝通。
詩意的眼光,對於畫家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素質,生活是客觀存在的,自然是世界的物質展現,他們之中的美,是需要詩意眼光的發現才能獲得能不能在尋常自然中發現美,並轉換為藝術的形式和繪畫的語言,這正是畫家不同於一般人之處。
從作品來看,我們發現畫家張秋獻正是以是以詩意般的眼光,去篩選自然萬物的,在豐富色彩、紛紜繁複的自然的自然現象中,提煉出形式美、結構美、筆墨感。不難看出,經過時間的歷煉,張秋獻的花鳥畫漸入佳境,並日益體現出鮮明的個性面貌。應該說對於一個畫家,有無鮮明的個人風格面貌是至關重要的。重要的是,張秋獻的近作更加注重文化氣息與精神底蘊,以一種獨有的形式、筆墨、色彩、語言表達內心的詩意感受。他大膽的把著名的鈞瓷瓶以近乎寫實手法置於畫面,紅色的梅瓶,深沉穩重,造出神秘與富貴氣息,寥寥數筆鉤勒的梅枝疏密橫斜的穿插,在書法用筆中現出一種典雅的韻致,繁星般的花朵綴滿疏枝,暗香浮動,敷以墨色的乾濕濃淡形成頗富形式意味的節奏、韻律,給人以視覺上的賞心月目和內美的迷人魅力,伎作品在整體上傳達出幽雅、高貴的美感氣息。
在筆的書寫性中,尋找情感的感覺,並以乾濕濃淡變化的線書寫花卉枝桿,在疏密穿插中,造成空間的分割、層次、而墨的氤氳變化,及色破墨、墨破色等技法運用產生的含蓄美感、都伎如情感,美感傳達的重要手段,這其中,尤見出畫家對水的套用、淡墨的運用,以及整體感的控制,伎作品在有限中顯出無限,再無序中呈現有序。筆墨、點線、色彩、穿插與書寫性共同造成了渾然的畫面整體,伎作品意味雋永,耐人咀嚼。
顯然,張秋獻在作品中,強調並關注“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藝術理念,在繁、滿、密、艷的嘗試之後他的作品中呈現了一種疏淡、典雅、的特點,筆墨日益顯現不經意的率性和含蓄、氤氳多變的感覺,然而,一切有都呈現生機勃勃的氣象,而非傳統的蕭疏、荒寒與慘澹、蒼白;象《滿樹金光》、《香滿神州》、《河邊草》、《滿院溢香》、《年年此時金滿架》、《香遠》等,都是這樣的作品何以看出,畫家更深的領會了中國畫形式、筆墨表現的規律與本質,用筆輕鬆而沉穩,點線亂中有序,疏密聚散頗具匠心,色彩艷而不俗,上述的作品表明,張秋獻的花鳥畫越來越回歸到藝術自身,其形式,筆墨等也都具有獨立的美感特質,花鳥意象在他那裡,不是目的,而是媒介,藉以表現的是畫家的自然觀、藝術觀,表現的是“自我”對世界的理解與把握,表現的是物象經過心靈過濾後的“心象”呈現。
由此引出的是,筆墨的精煉,這是一種剛柔相兼,老而滋嫩、蒼而含潤、古而生秀的境界與風格,同時,也是生命的一種形式和見證,固此,張秋獻用筆恣肆而沉穆,圓勁而峻峭,直追渾古筆力,以達畫氣不畫形的境界高度。僅此而言,不難看出張秋獻作品在近段時間的長足進步與有意味的突破,並標誌著他畫風的重大轉折。
張秋獻的作品,不拘於客觀物象,一任主觀抒寫,以信筆直寫去展示鬱勃縱橫氣象和關愛自然的胸襟。並且,他的花鳥畫,重氣息、重布局、重疏密、重意趣,固而蓬勃著旺盛的生命力意識。
藝術之路,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張秋獻勤奮好學,執著如一,多年來如終耕耘在藝術的沃土之中,嘔心嚦血,揮汗如雨,終於收穫了豐碩的果實,我們對他,寄於更大的期待。
作品選登
請欣賞: